中醫(yī)認為,很多亞健康狀況的產生都與肝腎運作不良,導致血滯,代謝不暢有關。而針灸可以疏通人體經絡,調整人體的內分泌系統(tǒng),增加血液循環(huán),這樣無疑就使人體的各項功能得到調整,抗病能力自然增強了,得感冒和各種疾病的可能性就減少了,這也就達到了進補的目的。
針灸也要講究補和瀉:很多人以為,補或瀉只是藥物治療的法則,其實,藥物與針灸治病采用的方法雖然不同,但施治原則是一致的。針灸時施用補瀉手法的準則,必須建立在明確的辨證施治前提下,離開這個準則而抽象地談補瀉,是不現實的。
針灸體位選擇:針刺時患者體位選擇的是否適當,對腧穴的正確定位,針刺的施術操作,持久的留針以及防止暈針、滯針、彎針甚至折針等,都有很大影響。
針灸是在中醫(yī)學中采用針刺或火灸人體穴位來治療疾病的方法,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之一。根據中醫(yī)學理論,通過刺激穴位可以改善經絡中的氣的流向?,F代科學從組織學和生理學上尚未發(fā)現氣、經絡或者穴位的存在,且部分當代針灸使用者并非依據傳統(tǒng)理論體系進行實踐。當代科學研究支持針灸可以緩解疼痛與術后惡心的效用。有人質疑針灸的效用極其微弱不足以建立臨床關系,并且可能是雙盲實驗不適當的結果,亦或可用安慰劑效應或發(fā)表偏倚來解釋。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