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迎來今年的立秋節(jié)氣。民俗專家表示,在我國,立秋不僅是一個重要節(jié)氣,也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jié)日,民間至今流行著“貼秋膘”“啃秋”等習俗。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非常重視這個節(jié)氣。早在周代,逢立秋日,天子要親率三公九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秋季是天氣由熱轉(zhuǎn)涼,再由涼轉(zhuǎn)寒的過渡性季節(jié),那么,立秋要吃些什么呢?
【立秋傳統(tǒng)飲食】 吃茄子、吃渣、吃秋桃 在歷史流傳下來的立秋節(jié)氣食俗中,有“吃茄子”、“吃渣”、吃“秋桃”等。 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當日吃下
立秋向來有吃茄子的習俗,傳說明朝大將徐達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大將常遇春手下有個兵,偷了農(nóng)民的一個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嚴格,要把偷瓜的那個兵處以死刑。這時,農(nóng)民出來了,說元大都有習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聽到這話,就赦免了那個兵。沒料到,一說立秋拾瓜者無罪,其他士兵都開始搶瓜。為了犒勞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貼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于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傳了下來。
各地立秋吃的習俗如下: 1、吃西瓜 江蘇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稱為啃秋。而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們覺得立秋后,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chǎn)生影響,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2、食秋桃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
立秋時節(jié),大人孩子還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一、杜絕辛辣食物 在秋季這種干燥的季節(jié),辛辣時候一定要拒絕,因為辛辣或者燒烤等食品很容易讓人吃了上火,比如麻辣火鍋、燒烤啤酒、各種串串等等,或者是你在吃飯的時候要拒絕辛辣口味的,想要過一個健康的秋天,你就要暫時和這些食品分開一段
按照老北京的習俗每年立秋還要吃肉食,即“貼秋膘”。京城一些老字號肉食柜臺前,選購肉食制品的顧客就會排起了長隊。一旦立秋,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濕粘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開始萌發(fā)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吃什么呢?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北方習慣吃秋包,就是蒸包子,可以菜餡的,也可以是肉餡的,象征豐收,祈求幸福,同時民間傳說天氣涼了,人該上秋膘了,吃包子長身體
除此之外,江蘇地區(qū)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稱為啃秋。因為立秋后,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chǎn)生影響,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而在金華地區(qū),有吃清涼膏的習俗;在山東萊西地區(qū)流行立秋吃“渣”,“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在臺灣地區(qū)則有吃龍眼的習俗。
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當日吃下。經(jīng)過了苦夏,人們的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yǎng),補償補償夏天的損失,北方人
擴展閱讀,以下內(nèi)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立秋節(jié)氣應(yīng)該吃什么好
【立秋傳統(tǒng)飲食】
吃茄子、吃渣、吃秋桃
在歷史流傳下來的立秋節(jié)氣食俗中,有“吃茄子”、“吃渣”、吃“秋桃”等。
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當日吃下。
山東萊西地區(qū)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杭州一帶立秋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時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立秋養(yǎng)生的一些注意事項:
1、宜祛暑滋陰
立秋之后,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yīng)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醫(yī)學專家認為,秋季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yīng)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類等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
考慮到天氣還可能會依舊炎熱,市民可通過多吃蔬菜、水果來降暑祛熱,還可及時補充體內(nèi)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中和體內(nèi)多余的酸性代謝產(chǎn)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蔬菜應(yīng)選擇新鮮汁多的,如:黃瓜、冬瓜、西紅柿、芹菜等。水果應(yīng)食用養(yǎng)陰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后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fā)胃、腸道疾患。因此,脾胃虛寒者注意不宜食用過多。
2、調(diào)理脾胃
實際上立秋后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還是較高的,空氣濕度也較大。再經(jīng)過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虛,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調(diào)理脾胃應(yīng)該側(cè)重于清熱、利濕、健脾,以使體內(nèi)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脾虛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體倦怠、面色萎黃,秋天不妨適度吃點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芡實、山藥等。
經(jīng)過一個夏天后,人們的身體消耗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于寒涼,如西瓜、梨、黃瓜等,要少吃。
3、著重養(yǎng)陰補虛
秋天正是養(yǎng)陰補虛的好時節(jié),但是秋補可不能亂補,只有了解自己的體質(zhì)才好對癥進補。
如果呼吸淺短,聲音低微,神倦懶言,動則汗出,食欲減少,舌質(zhì)淡就屬于氣虛體質(zhì)。用黃芪、黨參、西洋參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簡單的方式。
如果面色蒼白,口唇淡白,夜熱盜汗,肌膚枯澀,舌淡紅無苔就屬于血虛體質(zhì)??梢杂卯敋w、紅棗、何首烏、桑椹做粥,在燉雞湯、燉肉時也可以加點。
如果顴面潮紅,口燥咽干,盜汗,尿少而赤,大便秘結(jié),舌紅少苔就是陰虛的體質(zhì)??梢杂名湺⑽逦蹲?、山藥、百合等,熬粥的時候可以放幾味。
4、調(diào)節(jié)心情謹防秋燥
人們在夏季酷熱大汗之后,常損耗過多,會出現(xiàn)體內(nèi)營養(yǎng)及水分不足。而進入秋季之后,天氣漸涼,氣候干燥,因此極易出現(xiàn)秋燥。中醫(yī)認為,燥乃六淫之邪,為秋季主氣,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見口干舌燥、鼻澀咽痛、皮膚干枯、大便干結(jié)、煩躁不安等一系列癥狀,醫(yī)學上稱之為“秋燥綜合征”。
老年人對秋天氣候的變化適應(yīng)性和耐受力較差,更應(yīng)重視預防。秋季防燥,要以養(yǎng)陰清燥、潤肺生津為基本原則。立秋后基本上是以溫燥為主,表現(xiàn)為濕熱、陰虛,火旺。初秋免不了出現(xiàn)“秋老虎”的炎熱天氣,這種天氣很容易令人心情煩躁,應(yīng)積極防范“情緒中暑”。
要做到內(nèi)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yīng)主動予以排解。同時還應(yīng)收斂神氣,以適應(yīng)秋天容平之氣。如果人體違逆了秋季收斂之氣,就要傷害肺氣。秋季傷害了肺氣,到了冬季,就要發(fā)生病變,這是因為人在秋季養(yǎng)“收氣”不足,到冬季奉養(yǎng)“藏氣”力量不夠的緣故。
5、食品、衣物需防霉變
立秋之時降雨增加濕度大,天氣悶熱,食品、衣物很易發(fā)生霉變。一般來說,如果氣溫達到35℃以上,而相對濕度也會增加,這就很容易產(chǎn)生霉變。食用霉變的食物后會發(fā)生胃腸疾病,如腹瀉、嘔吐、腸炎和痢疾等。
易霉變的食物有:面包、蛋糕、熟肉、魚蝦、奶、雞蛋、桃、香蕉、甘蔗、大米、豆類等。衣物、床單、被褥發(fā)生霉變,同樣會導致皮膚過敏。需要提示的是,封閉式包裝的熟肉打開后,一天內(nèi)應(yīng)吃完,如果時間較長,在沒有確認變質(zhì)的情況下要充分加熱后才可食用。牛奶變質(zhì)一定不能喝。霉變的大米、面包、蛋糕一定是不能食用的。
6、需防“空調(diào)病”
立秋后,辦公室的空調(diào)照舊,但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diào)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xiàn)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癥狀。立秋以后,早晚天氣偏涼,空調(diào)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里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diào)病。二是處在空調(diào)環(huán)境中的人們經(jīng)常喝點姜茶。身體虛弱者,可在辦公室備一件外套“避寒”。
立秋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
天津重視在初秋吃西瓜或哈密瓜,這意味著在炎熱的夏天天氣非常熱。當秋天來臨的時候,它會咬人。
江蘇和其他地方也在秋天開始的這一天吃西瓜,據(jù)說這可以避免秋天的痱子。
在浙江和其他地方,立秋每天一起吃西瓜和燒酒。人們認為它可以預防瘧疾。秋天開始的同一天,鎮(zhèn)上的人們買了一個西瓜回家,全家人圍在西瓜周圍咀嚼,那是秋天。
農(nóng)民們吃秋天的食物要大膽得多。他們成群結(jié)隊地坐在瓜棚里的地上,在樹蔭下。他們正在啃紅肉西瓜、綠肉甜瓜、白生生的紅薯和金*的玉米芯。咀嚼秋天來表達,其實是一種收獲的喜悅。
擴展資料
立秋其他習俗
1、曬秋
每年初秋,隨著果蔬的成熟,黃陵進入了秋季最繁榮的季節(jié)。秋天曬干是典型的農(nóng)業(yè)習俗。居住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山區(qū)的村民,由于地形復雜,村莊里平坦的土地很少,不得不使用自己的房屋、窗臺和屋頂架曬莊稼或懸掛莊稼,這已逐漸演變成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習俗。
村民們特殊的生活方式和曬莊稼的場景逐漸成為畫家和攝影師追求和創(chuàng)作的素材,并創(chuàng)造了“曬秋”的詩化名稱。
在這個國家的許多地方,秋天曬太陽的習俗正在慢慢消失。然而,在江西婺源的黃陵古村落,秋天曬太陽已經(jīng)成為農(nóng)民慶祝豐收的“盛大儀式”。繼黃陵秋日曬太陽被文化部評為“最美麗的中國象征”后,它已演變成促進鄉(xiāng)村旅游的“圖騰”和名片,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人來黃陵觀賞秋日攝影。
2、秋忙會
秋季繁忙的會議通常在農(nóng)歷的七月和八月舉行。這是一個商業(yè)貿(mào)易會議,為秋季的繁忙做準備。有些是與廟會結(jié)合舉行的,而另一些是專為繁忙的秋季舉行的。
它的目的是交換生產(chǎn)工具、出售動物、交換食物和日用品等。它的規(guī)模與夏季奧運會相同,有騾子、谷物、農(nóng)具、布料和京廣雜貨市場。今天,這樣的聚會都被稱為“經(jīng)貿(mào)交流會議”。大會期間還將有戲劇表演、賽馬、猴子把戲和其他娛樂節(jié)目。
3、秋收互助
自從繁忙的秋季開始,農(nóng)村地區(qū)就有一個共同的“秋收互助”的習俗。你幫我,我?guī)湍恪R蝗喝喝巳サ乩锸崭畛墒斓挠衩?。第一批玉米需要移動四?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和空的。婦女、老人和十幾歲的孩子一個接一個地扛著竹籠。
永遠不要說“猴子背著玉米,一個接一個”?!叭《氖?,他們把一只放進籠子里,放在農(nóng)場的一堆玉米穗里,最后用手推車把它拉回家。第一種作物將首先移動成熟的玉米穗和未成熟的玉米穗,然后再移動第二種作物。
第二和第三種作物以同樣的方式移動。最后,他們撈出茬子,把剩下的玉米穗,無論老少,一起搬回家。這取決于誰的玉米提前成熟,誰會先把它移走。它不會違反耕種季節(jié),但也會允許谷物返回倉庫。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立秋
立秋當天吃什么食物好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jié)氣。因為古代農(nóng)耕文明,立秋到了家家戶戶要早稻收割,晚稻移栽。所以百姓也是尤為重視立秋節(jié)氣的,這一天都會有一些地方特色的食俗。那么立秋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
1、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個傳說。傳說明朝大將徐達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大將常遇春手下有個兵,偷了農(nóng)民的一個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嚴格,要把偷瓜的那個兵處以死刑。這時,農(nóng)民出來了,說元大都有習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聽到這話,就赦免了那個兵。沒料到,一說立秋拾瓜者無罪,其他士兵都開始搶瓜。為了犒勞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貼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于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傳了下來。
2、杭州吃西瓜
江南一帶還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過去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北京“貼秋膘”吃肉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習俗要吃肉食,即“貼秋膘”。京城一些老字號肉食柜臺前,選購肉食制品的顧客就會排起了長隊。一旦立秋,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濕粘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開始萌發(fā)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吃什么呢?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4、山東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qū)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這么多食俗大都為防痢疾,足見我國勞動人們對秋季腹瀉的防范意識。
5、天津流行“咬秋”
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鼻鍟r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6、四川喝“秋水”
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jù)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7、臺灣吃龍眼肉
《臺灣通史·風俗志》中記載,臺灣舊時“立秋之前一日,有司豫塑春牛,置于東郊之外,至日往迓,謂之迎春。男女盛服觀,衣香扇影,雜喧滿道。春牛過處,兒童爭摸其耳,或鞭其身,謂可得福。迎春如在歲首,尤形鬧熱,宛然太平景象也?!?p class="jjwyds">立秋那天吃什么,立秋當天吃什么
在江南一帶,立秋當天吃秋桃是比較好的。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在北京地區(qū),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習俗要吃肉食,即“貼秋膘”。京城一些老字號肉食柜臺前,選購肉食制品的顧客就會排起了長隊。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在山東地區(qū),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立秋當天吃什么 立秋當天適合吃什么
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3個節(jié)氣,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由于所在區(qū)域的不同,立秋當天吃什么也自然不一樣。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由整理發(fā)現(xiàn),立秋那天吃什么南北地區(qū)各有差異,有吃西瓜的,有貼秋膘的,有喝立秋水的等等。以下是詳細介紹,歡迎閱讀。
立秋當天吃什么(南方)
南方立秋吃什么:吃西瓜
江南立秋“啃秋”江南地區(qū)在立秋這天要“啃秋”,也就是吃西瓜。相傳,明代時有一年南京城里許多人害癩痢瘡,有人便效仿廬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讓“癩痢”落疤自愈,結(jié)果果真如此,以后漸漸形成習俗,每歲秋來之時,家家剖食西瓜,謂之“啃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庇杏镏?,后來人們把在立秋當天吃西瓜也稱之“啃秋”。
南方立秋吃什么:吃清涼糕
在金華市民的心里,立秋吃西瓜、吃清涼糕是必不可少的傳統(tǒng)習俗。何為清涼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狀,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結(jié)成一整塊。遠看似一塊圓潤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南方立秋吃什么:吃鮮梨
梨是秋季最好的潤肺食物之一,每天吃一兩個梨可有效緩解秋燥。而且現(xiàn)在的空氣污染比較嚴重,多吃一些梨子可改善呼吸系統(tǒng)和肺的功能,保護肺部不受到空氣中灰塵和煙塵的影響。立秋后天氣日漸干燥,秋季養(yǎng)生,首推生津止渴、潤喉清熱的當季水果——梨子。
南方立秋吃什么:吃龍眼
立秋節(jié)氣是臺灣龍眼的盛產(chǎn)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南方立秋吃什么:吃小赤豆
從唐宋時起,還有在立秋,必須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jù)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立秋當天吃什么(北方)
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當日吃下。經(jīng)過了苦夏,人們的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yǎng),補償補償夏天的損失,北方人謂之“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
東北立秋要吃黃瓜。
山東萊西地區(qū)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京津等地區(qū)立秋有“咬秋”的習俗。據(jù)說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津門雜記。歲時風俗》: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
東北,家里一般是吃餃子或者包子。大概與東北人豪爽的性格有關(guān),我們習慣叫“搶秋膘”。我搶你碗里的一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聲明:本網(wǎng)頁內(nèi)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