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70g糖與牛奶混合后用小火加熱把糖融化。 將蛋黃和蛋清分離。 將蛋黃和全蛋打散攪勻。分兩次加入牛奶,淡奶油。再次攪拌均勻。 用篩子過濾。(去除雞蛋中的雜質(zhì)和氣泡) 倒入事先做好的撻皮里(7分滿)??杉尤朊⒐人猓ㄈ缱钭筮厓蓚€)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道菜,現(xiàn)在把做法分享給大家,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材料
淡奶油:90克;低筋面粉:45.8克; 鮮奶: 70克;雀巢鷹嘜易拉罐煉奶: 8克;雞蛋黃: 2只;酥皮: 1卷; 白糖:40克;
英國一位車主買新車后,擔(dān)心被盜,于是想到,貼報廢車的膜,偽裝成報廢車。智慧的車主,車膜既能保護(hù)新車,又能防盜,一舉兩得。今天小編也和大家分享蛋撻西點制作,這次是介紹全蛋蛋撻,既能保持蛋撻的口味,又不會浪費雞蛋。 下面,一起來看看
葡撻的做法
將撻水材料(鮮奶油90克、鮮奶70克、煉奶8克、糖40克、低筋面粉45.8克、蛋黃2只)中的鮮奶油、鮮奶和煉奶混合,加糖攪均并加熱至糖溶化
主料低筋面粉15克 冷凍蛋撻皮14個 雞蛋黃3個 輔料牛奶110毫升 煉乳10克 綿白糖18克 淡奶油100克 葡式蛋撻的做法 準(zhǔn)備所有原料,分別稱量好 2.淡奶油、煉奶、牛奶、綿白糖倒入大碗中,攪拌至糖溶化 3.分次篩入低筋面粉,攪拌均勻 4.蛋黃打散成蛋
待冷卻后加入低筋面粉和蛋黃并攪拌均勻,即成撻水
葡式蛋撻,又稱葡式奶油塔、焦糖瑪琪朵蛋撻,港澳及廣東地區(qū)稱葡撻,是一種小型的奶油酥皮餡餅,屬于蛋撻的一種,焦黑的表面(是糖過度受熱后的焦糖)為其特征。1989年,英國人安德魯·史斗(Andrew Stow)將葡撻帶到澳門,改用英式奶黃餡并減少
酥皮壓成撻模狀入模,倒入撻水
(葡式蛋撻做法)油皮材料: 高筋面粉 45g (注:蛋白質(zhì) Eiweiss 大于11為高筋 反之為低筋) 低筋面粉 45g 酥油(豬油)Schmalz 2大勺 糖粉 Zucker Pulver 少許 水 40cc 油酥材料: 低筋面粉 130g (注:可用普通面粉加玉米面Maismehl代替?。?酥
烤箱預(yù)熱200度,烤25分鐘即可
用料 雞蛋4個 牛奶250克 細(xì)砂糖50克 淡奶油90克 全蛋葡撻的做法 冰凍蛋撻皮取出解凍,稍軟后整形。全蛋葡撻的做法 步驟1 用純牛奶全蛋葡撻的做法 步驟2 淡奶油。不放也可,加點煉奶、奶粉,純牛奶要加多90克。全蛋葡撻的做法 步驟3 將雞蛋、白糖
擴(kuò)展閱讀,以下內(nèi)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請問葡式蛋撻的做法
原料:牛奶100克,白糖30克,奶油110克,蛋黃2個,蛋撻皮10個
步驟:
1、準(zhǔn)備好材料
2、牛奶50克加入白糖攪拌好
3、另外牛奶50克加入淡奶油攪拌好
4、蛋黃二個攪拌好
5、在牛奶中倒入蛋黃液攪拌好
6、再倒入牛奶奶油液
7、最后過濾一下
8、倒入蛋塔皮中
9、放在烤網(wǎng)上
10、烤箱220度預(yù)熱中層上色即可
全蛋葡撻的做法步驟圖,全蛋葡撻怎么做好吃
用料
雞蛋4個
牛奶250克
細(xì)砂糖50克
淡奶油90克
全蛋葡撻的做法
冰凍蛋撻皮取出解凍,稍軟后整形。全蛋葡撻的做法 步驟1
用純牛奶全蛋葡撻的做法 步驟2
淡奶油。不放也可,加點煉奶、奶粉,純牛奶要加多90克。全蛋葡撻的做法 步驟3
將雞蛋、白糖打散均勻,加入淡奶油、純牛奶攪勻倒入蛋撻皮內(nèi),約八分滿。此配方剛好15個量。全蛋葡撻的做法 步驟4
烤箱200度預(yù)熱,放入中上層烤20分鐘后調(diào)方向再烤10分鐘即可出爐。溫度時間僅供參考,不同烤箱有差異。
葡式蛋撻怎么做,要詳細(xì)的
撻皮材料:
高筋面粉或水餃粉150克,牛奶100ml黃油20克糖和鹽少量黃油90克(裹入用)
撻水材料:
淡奶油160克牛奶140克煉乳8克(沒有可省略)蛋黃4個低筋面粉7克玉米淀粉2克糖50克
以上材料可做12個蛋撻
做法:
以下所寫乃本人的一點實踐經(jīng)驗所得,本人還處于烘焙初級階段,如有做的不到位或畫蛇添足之處還請老師們多多指教。各位看家,有想拍磚的就看在小yo的面子上輕點拍哈
1、將20克黃油切成小塊,放入高筋面粉中,用手搓至無顆粒;
2、將水逐漸加入1中拌成團(tuán)(水不要一次倒入,因為面粉的吸水程度不同)室溫松弛20分鐘;
3、裹入用黃油放保鮮袋中敲成*,放冰箱冷藏備用;
4、將松弛好的面團(tuán)搟成和黃油寬度一致,長度大一倍的面皮;
5、將面皮對折包入黃油,捏緊邊口,搟開后三折;6、將3折后的面皮再搟開,像疊被子一樣四折,放入冰箱松弛20分鐘;
6、將3折后的面皮再搟開,像疊被子一樣四折,放入冰箱松弛20分鐘;
7、重復(fù)第6步分別四折2次,放冰箱冷藏20分鐘2次(千層酥面團(tuán)完成,可放冰箱冷凍保存,也可以做其他酥皮點心,用時拿出解凍即可);
8、將做好的千層酥面團(tuán)從冰箱中取出搟成0.2cm厚的*,由較長一端開始卷起,然后切成寬度為1cm的劑子(由于搟的*形狀不一定規(guī)則,所以卷起的劑子也不一定粗細(xì)均勻,一般會兩頭細(xì)中間粗,所以切的時候,較細(xì)的兩邊可以切的大一點,中間就切小一點。);
9、切好的劑子兩面拍適量干粉,放入涂好油撻模中,先用拇指按一個小坑,然后用兩手拇指一邊轉(zhuǎn)撻模一邊將小坑逐漸擴(kuò)大,并由中間向上推,使其底部盡量變薄,(因為在烘焙時撻皮會出現(xiàn)回縮,所以整好的撻皮要比撻模大一些)邊緣部分盡量不要用手去捏,保留切面,這樣在烘焙是才能出現(xiàn)漂亮的起酥層。整好的撻皮放冰箱冷藏10分鐘。(這樣做可以相應(yīng)的減輕撻皮在烘焙時的回縮);
10、將整好的撻皮放入烤箱200度烤5分鐘,至起酥(烤箱無需預(yù)熱)。取出烤好的撻皮,用小勺輕壓底部和周圍,再次整形;
11、制作撻水:將牛奶、淡奶油、煉乳、糖依次放入容器中,攪拌均勻,置于小火上加熱至糖化。放涼后加入蛋黃和粉類攪拌均勻,過濾后備用;
12、將做好的撻水倒入撻皮中,能放多少放多少吧,不用再擔(dān)心撻水往外溢了。這樣操作的蛋撻撻水比較多,所以先放烤箱底層200度烤20-25分鐘,再放上層烤至撻水上色即可。烤箱溫度以自家烤箱為準(zhǔn)。不是忽悠哦,撻水真是灰?;页6鄦眩云饋碥涇浕?,爽啊~~~
我覺的用黃油代替麥琪琳不僅健康,而且口感更酥,看看連底部都很漂亮呢。本回答被提問者采納
葡式蛋撻的做法步驟圖,葡式蛋撻怎么做好吃
一、準(zhǔn)備
1、撻皮:制成蛋撻外面酥皮的主要原料是面粉,家庭中制作可以選用普通的中筋面粉,例如“富強粉”、“餃子粉”等。在和面時,加入少許的黃油可以令面團(tuán)既光潔又不黏手。制皮時,包入的大量黃油可以令蛋撻外皮酥脆多層。
2、撻水:蛋黃、淡奶油、白砂糖、全脂牛奶是制作蛋撻內(nèi)餡必不可少的原料,這樣烤出的蛋撻味道才會軟嫩細(xì)膩、蛋香飄萬里。
3、工具:烹調(diào)所用的烤箱需要有上、下賜教加熱烘烤的功能,只有單獨上端或下端1組加熱管的烤箱都不適合用來制作蛋撻。西式滾輪型的搟面杖與普通的搟面杖相比,操作更加方便,手掌上的力量可以均勻地壓落在面團(tuán)上,令搟成的面片薄厚均勻。使用金屬材質(zhì)的蛋撻模在捏制撻皮時不會變形,非常方便操作,而且還可多次重復(fù)使用。此外,制作蛋撻時還會用到保鮮膜、烤盤、量杯、小秤和隔熱手套等工具。
個人經(jīng)驗分享:關(guān)于蛋撻模標(biāo)準(zhǔn)的是上口直徑7cm,高2.5cm的模,做出來的蛋撻和肯德基的一樣大小。
不過我個人覺得使用菊花撻模在做好后蛋撻更容易從模中取出。推薦三能出的撻模具,做工和質(zhì)量比較好,價格一般在3-6元一個。三口之家買4個模就夠了,這么大的蛋撻吃一個就夠了。想多吃可以再接做烤幾爐嘛,
二、和面
1、預(yù)先取250g黃油,用保鮮膜包裹好,入在室溫下使其自然軟化。
2、用小秤稱出300g中筋面粉,倒在案板上,將中間的面粉堆向四周,使面粉堆成類似火山口的形狀。
3、用量杯取150ml冷水,徐徐地倒入中空的面粉中,并不停地將面粉與冷水混合。
4、最后將面粉與冷水完全混合均勻,和成一個完整的面團(tuán)。
5、取20g自然軟化的黃油放入面團(tuán)中,用手不停地按壓揉搓,直到黃油完全滲透入面團(tuán)中(起初用水和好的面團(tuán)質(zhì)地較硬,但均勻揉入黃油后就會變得綿軟而不黏手)。
6、取少許和好的面團(tuán)放在手中,按成小餅狀,再用雙手拉開,如果小面餅可以抻得很薄、很長而且不破,面團(tuán)就算和好了。個人經(jīng)驗分享:
(1)我覺得用盆來和面更容易控制,加入黃油后開始和的時候會覺得黃油和面團(tuán)總是分離,而且滿手都沾了油油的黃油,這時不要停下來,堅持繼續(xù)和面,過一會兒時間黃油就會與面團(tuán)完全混合,手上沾的黃油和面粉都沾回到面團(tuán)上,手會變得非常干凈了。
(2)用手拉開小面餅只要能拉長一段不是那么容易破就行了,我做過三次撻皮,沒有一次能像上面說的可以抻得很薄,但做出來的撻皮也都不錯。三、搟皮
1、將和好的面團(tuán)按成餅狀,再將余下的自然軟化黃油(230g)放在面餅中間,并用保鮮膜將黃油表面按壓平呈餅狀。
2、將保鮮膜揭下,再用底下的面餅將中間的黃油完全包裹住,并將上口封嚴(yán)。
3、把包好黃油的面團(tuán)用保鮮膜包好,放入冰箱冷藏10分鐘。
4、在案板上撒少許薄面,將冷藏過的面團(tuán)用手小心地按成餅狀,注意不要將面皮按破,使中間的黃油露出來。
5、用搟面杖將面餅搟開搟薄,制成1張厚約1cm的長圓形面皮。
6、將搟好的長圓開薄餅均分成3折,再將左右兩段向內(nèi)折疊,接著用手輕輕壓實。
7、繼續(xù)將面餅搟壓開,搟成1張薄厚均勻的長方形面皮,注意適時地在面皮上撒些薄面,避免案板或搟面杖與面皮粘黏。
8、接著將長方形面皮均分成3折,繼續(xù)將左右兩段向內(nèi)折疊,并用手輕輕壓實,將面片疊成一個薄厚均勻的長方形面餅。
9、將疊好的長方形面餅用保鮮包裹好,放入冰箱中冷藏30分鐘。
10、將面餅從冰箱中取出,揭去保鮮膜,再次用搟面杖搟壓開,搟成厚約1cm的長方形面皮,并再次均分成3折,繼續(xù)將左右兩段向內(nèi)折疊,疊成一個薄厚均勻的長方形面餅。
11、最后將長方形面餅搟成厚約1cm的長方形面皮,再從較窄的一邊開始卷起,注意一定要將面皮卷緊實。
12、待將面卷直徑卷至約5cm時,用刀將面皮斜切斷,再將面皮邊緣壓實,并用保鮮膜將面卷包裹好,再放入冰箱中冷凍1小時。
13、然后繼續(xù)將余下的面皮用同樣的方法卷成面卷,放入冰箱冷凍。個人經(jīng)驗分享:
(1)先在保鮮膜中把黃油按成餅狀比放到面餅上再按要好;
(2)包裹黃油時一定注意不要留空氣在面團(tuán)中,到后面捍的時候容易破;
(3)搟面時一定要輕一些,這樣才能盡量避免把黃油搟出來,我做過三次撻皮,每次都最終還是會有黃油漏出來,最后一次算比較好,在最后三折的時候才漏出來,看來想不漏出來還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練習(xí)才行。黃油漏出來面皮就容易粘到搟面杖上,這時不用理會破的地方,完成所有步驟,照樣卷起來,雖然破了,便并不影響撻皮的制成。四、捏皮
1、將凍硬的面卷從冰箱中取出,在室溫下使其自然解凍,用手輕捏面卷,感覺面卷回軟,可以捏動即可。把面卷外的保鮮膜揭開,用刀切成長約4cm的小段,每段約25g。(因金屬材質(zhì)的蛋撻模大小型號略有不同,所以在制作時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掌握面卷小段的大小,一般每段掌握在25g-30g左右比較適宜。)
2、將面卷小段立放在蛋撻模中,用大拇指向四周捻按開。
3、再用大拇指將面卷的邊緣抹壓在蛋撻模內(nèi)壁上,不要留有空隙。
4、一只手握住蛋撻模慢慢轉(zhuǎn)動,用另外一只手的大拇指從面卷中心向外圈捻壓。直至將蛋撻模中的面卷捻成一個與蛋撻模形狀類似的碗狀撻皮。
5、接著慢慢轉(zhuǎn)動蛋撻模,將撻皮邊緣向上捻起至略高于蛋撻模邊緣。將將所有的面卷小段用同樣的方法捏好,再放入冰箱中冷藏10分鐘。
最簡單的蛋撻的做法
蛋撻,是歐洲傳來的產(chǎn)品,英國人稱之為“custard tart”,一直是歐洲普遍的家庭甜品之一,custard是雞蛋、奶及糖混合制成的軟凍,我們稱之為“蛋”,tart則取其音叫“撻”。與菠蘿油、雞尾包等是香港茶餐廳的小吃,每天定時出爐,香港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非常愛吃。蛋撻還有另一個遠(yuǎn)房親戚,就是在澳門流行的葡撻,也就是在原先蛋撻面層涂加一層焦糖,多了焦糖的香脆,另有滋味。
蛋撻,英文叫custard tart,custard是一種用牛奶雞蛋和糖做成的凍,中國人稱其為蛋,tart則取其音。所以往往誤寫做“塔”。
這種蛋撻早在中世紀(jì)就出現(xiàn)了,不過看上去跟現(xiàn)在的蛋撻會很不一樣。按照現(xiàn)在的做法,皮會很軟;中世紀(jì)做蛋撻是既沒有蛋撻模又沒有齒輪切割器,蛋撻皮要用手捏起來,所以蛋撻皮發(fā)得很硬,吃中世紀(jì)的蛋撻其實是在吃蛋汁而不是吃皮。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做蛋撻皮要放不少糖,中世紀(jì)糖很貴,所以有糖也只是加到蛋汁里,至于外面的殼則給窮人和乞丐吃或者扔掉。
中國人知道蛋撻這個東西是在香港被割讓后,英國人的蛋撻傳到了香港,香港人便開始仿制,甚至比英國人做得更好。蛋撻店除了蛋撻外還賣另外兩樣?xùn)|西:奶茶和咖啡。那時候的蛋撻要比現(xiàn)在的蛋撻大兩三倍,甚至有一段時間,一個大蛋撻一杯咖啡或奶茶成了香港人標(biāo)準(zhǔn)早餐。六十年代香港逐漸富裕起來,香港人開始在蛋撻里加燕窩鮑魚之類,“大補”;但過了幾年這種蛋撻又沒有了。有人說蛋撻可以反映香港的經(jīng)濟(jì)。按照英國傳統(tǒng)做法,蛋撻皮和蛋汁里都要加肉蔻,但香港人似乎不大喜歡吃這種有點辛辣味的蛋撻,所以現(xiàn)在香港茶樓里蛋撻都比較清淡。
蛋撻皮有兩種:一種是酥皮,英文叫puff pastry,是一種一咬下去面渣四濺的蛋撻皮;另外一種便是牛油皮(也叫餅皮),英文叫short crust pastry,要加很多黃油(即牛油),因此有一種曲奇的味道。一開始在香港只有酥皮,后來泰昌餅店(一家香港很有名的蛋撻店)用曲奇面團(tuán)做蛋撻皮,大成功?,F(xiàn)在香港做蛋撻做得好的,一家就是泰昌餅店,一家是檀島冰室。泰昌主要做牛油皮,而檀島主要做酥皮。香港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特別青睞泰昌蛋撻,所以泰昌蛋撻又被叫做肥彭蛋撻。檀島蛋撻皮有水皮和油皮之分:水皮以雞蛋為主,油皮則以牛油和豬油為主,蛋撻皮用兩層水皮包一層油皮呈一塊三明治,這樣烘焙起來更有層次。水皮油皮是香港人發(fā)明的。香港人做蛋撻還有另外一個特點是只用中國蛋不用美國蛋,他們認(rèn)為美國蛋沒有中國蛋蛋味濃。
做法如下:
1、 材料:
A.塔皮材料:
低筋面粉270克,高筋面粉30克,酥油45克,片狀馬琪琳(包入用,就是植物黃油)250克,水150克左右(根據(jù)面團(tuán)的軟硬程度逐漸添加,不要一下子都倒進(jìn)去)。
B.蛋塔水材料:
鮮奶油210克,牛奶165克,低筋面粉15克,細(xì)砂糖63克,蛋黃4個,煉乳15克(可根據(jù)口味決定放還是不放。放了煉乳之后,蛋塔水的奶味會更香濃。)
2、高粉和低粉、酥油、水混合,拌成面團(tuán)。水不要一下子全倒進(jìn)去,要逐漸添加,并用水調(diào)節(jié)面團(tuán)的軟硬程度,揉至面團(tuán)表面光滑均勻即可。用保鮮膜包起面團(tuán),松弛20分鐘。
3、將片狀馬琪琳用塑料膜包嚴(yán),用走棰(French Pin)敲打,把馬琪琳打薄一點。這樣馬琪琳就有了良好的延展性。不要把塑料膜打開,用壓面棍把馬琪琳搟薄。搟薄后的馬琪琳軟硬程度應(yīng)該和面團(tuán)硬度基本一致。取出馬琪琳待用。
4、用走棰敲打。
5、搟薄的馬琪琳。
6、案板上施薄粉,將松弛好的面團(tuán)用壓面棍搟成長方形。搟的時候四個角向外搟,這樣容易把形狀搟得比較均勻。搟好的面片,其寬度應(yīng)與馬琪琳的寬度一致,長度是馬琪琳長度的三倍。
7、把馬琪琳放在面片中間。
8、將兩側(cè)的面片折過來包住馬琪琳。然后將一端捏死。
9、從捏死的這一端用手掌由上至下按壓面片。按壓到下面的一頭時,將這一頭也捏死。將面片搟長,象疊被子那樣四折,用壓面棍輕輕敲打面片表面,再搟長。這是第一次四折。
10、將四折好的面片開口朝外(如上圖的方向),再次用壓面棍輕輕敲打面片表面,搟開成長方形,然后再次四折。這是第二次四折。四折之后,用保鮮膜把面片包嚴(yán),松弛20分鐘。
11、把三折好的面片再搟開,搟成厚度為0.6CM、寬度為20CM、長度為35-40CM的面片。用壁紙刀切掉多余的邊緣進(jìn)行整型。
12、將面片從較長的這一邊開始卷起來。
13、將卷好的面卷包上保鮮膜,放在冰箱里冷蔵30分鐘,進(jìn)行松弛。
14、松弛好的面卷用刀切成厚度1CM左右的片。
15、放在面粉中沾一下,然后沾有面粉的一面朝上,放在未涂油的塔模里。用兩個大拇指將其捏成塔模形狀。
16、裝模。
17、蛋塔水的做法:1.將鮮奶油、牛奶和煉乳、砂糖放在小鍋里,用小火加熱,邊加熱邊攪拌,至砂糖溶化時離火,略放涼;然后加入蛋黃,攪拌均勻。
18.烤制
聲明:本網(wǎng)頁內(nèi)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