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主要人物有: 1、曹操,三國中曹魏政權(quán)的締造者。黃巾軍起義爆發(fā)時,任騎都尉,參加剿除黃巾軍。先后用兵打敗呂布、袁術(shù)、袁紹等豪強(qiáng),統(tǒng)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諸葛亮用火攻戰(zhàn)敗。建安二十一年,受封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
三國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歷史,《三國演義》更是家喻戶曉,讀者對其中不少人物的名字都耳熟能詳。三國的主體文字(隸書)剛剛從小篆中脫離出來,很多意義都還是本字的原始意義。下面我試以三國人物的名與字說出名與字的關(guān)系。
方法
名與字意義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廣平為原??鬃訉W(xué)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顏回字子淵,陶淵明字元亮,文天祥字景瑞,都屬此類。
丁 儀(正禮) 丁 奉(承淵) 丁 原(建陽) 丁 謐(彥靖) 丁 廙(敬禮) 于 禁(文則) 士孫瑞(君榮) 山 濤(巨源) 衛(wèi) 瓘(伯玉) 馬 磾(翁叔) 馬 良(季常) 馬 忠(德信) 馬 超(孟起) 馬 謖(幼常) 馬 騰(壽成) 王 允(子師) 王
諸葛亮字孔明,明與亮都有光線充足的意思;
張讓張角張寶張梁張飛張鈞張舉張純張濟(jì)張邈張超張楊張虎張溫張闿張燕張遼張昭張紘張英張勛張繡張魯張郃張顗張南張武張溫張允張橫張既張衛(wèi)張松張任張肅張翼張著張音張爽張裔張南張達(dá)張苞張嶷張韜張普張虎張休張茂張當(dāng)張?zhí)貜埣s張緝張布張遵張紹張
簡雍字憲和,雍與和有和諧的、和睦的意思;
丁 儀(正禮) 丁 奉(承淵) 丁 原(建陽) 丁 謐(彥靖) 丁 廙(敬禮) 于 禁(文則) 士孫瑞(君榮) 山 濤(巨源) 衛(wèi) 瓘(伯玉) 馬 磾(翁叔) 馬 良(季常) 馬 忠(德信) 馬 超(孟起) 馬 謖(幼常) 馬 騰(壽成) 王 允(子師) 王
馬超字孟起,超與起皆有多過的意思;
小說中一共描寫了1191個人物,其中武將436人,文官451人;漢、三國及晉的皇族后裔、后、妃及宦官等128人,黃巾起義者、鮮卑、烏桓及南蠻等有67人,其他各種人物109人。 書中角色以男性為主,足智多謀,爭雄斗狠,形象突出,光彩照人。書中有60多
黃蓋字公覆,覆及蓋有遮蔽、隱藏之意;
備(161-223),221年至223年在位。蜀漢照烈皇帝,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少年時孤獨(dú)貧困,與母親販鞋子、織草席為生,后與關(guān)羽、張飛于桃園結(jié)義為異姓兄弟。剿除黃巾軍有功,任安喜縣尉。經(jīng)常寄人籬下,先
廖化(本名淳)字元儉,淳與儉都是樸實(shí)的意思,而化有使歸淳厚,意思相近;
1、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杰出的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quán)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dān)任東漢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矗去世后謚號為
張昭字子布,昭與布都有公開意思;
1、貂蟬 貂蟬(生卒年不詳),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在民間傳說中她原名任紅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認(rèn)為呂布部將秦宜祿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蟬。她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養(yǎng)育之恩而甘愿獻(xiàn)身完成連環(huán)計的故
周泰字幼平,泰與平都有舒適、安樂的意思;
1.諸葛亮 諸葛亮,外號“臥龍”,指正在沉睡的龍。水鏡先生司馬徽曾明言:“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然其又言:“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也”。所以,諸葛亮縱然一生鞠躬盡瘁,也未能一統(tǒng)天下。 2.龐統(tǒng) 龐統(tǒng),外號“鳳雛”,指沒有長成的鳳凰。龐統(tǒng)
陳武字子烈,武與烈有勇猛、威猛之意;
1、貂蟬 貂蟬(生卒年不詳),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在民間傳說中她原名任紅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認(rèn)為呂布部將秦宜祿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蟬。她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養(yǎng)育之恩而甘愿獻(xiàn)身完成連環(huán)計的故
虞翻字仲翔,翻與翔都有飛翔的意思;
劉備字玄德U0!&M$7諸葛亮字孔明'/j6KK:e曹操字孟德b#520u,孫權(quán)字仲謀'72yZr"K關(guān)羽字云長_*zeUW張&tQi'LK>t飛字翼德7HucjZA趙`$TT$云字子龍k!pjc7Uy@樂進(jìn)字文謙k5^6W50B李典字曼成NFvwV>曹仁字子孝lio.ZFl荀攸字公達(dá)8IXkI朱治字君理]8GKzY呂范字
徐晃字公明,明晃晃,晃與明為光線充足,從字義上可知晃讀上聲;
1.諸葛亮 諸葛亮,外號“臥龍”,指正在沉睡的龍。水鏡先生司馬徽曾明言:“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然其又言:“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也”。所以,諸葛亮縱然一生鞠躬盡瘁,也未能一統(tǒng)天下。 2.龐統(tǒng) 龐統(tǒng),外號“鳳雛”,指沒有長成的鳳凰。龐統(tǒng)
張遼字文遠(yuǎn),遼和遠(yuǎn)有遙遠(yuǎn)的意思;
三國人物大全(魏) 姓名 字 生卒 祖籍 官至 爵位 曹操 孟德 155~220 沛國譙縣 丞相 魏王 追魏太祖武皇帝 曹丕 子桓 187~226 沛國譙縣 魏文帝 曹睿 元仲 205~239 沛國譙縣 魏明帝 曹芳 蘭卿 232~274 沛國譙縣 齊王 曹髦 彥士 241~260 沛國譙縣
許攸字子遠(yuǎn),攸通悠,攸有遠(yuǎn)之意;
不好意思,太多了,沒法分了 劉備字玄德 ,孫權(quán)字仲謀,諸葛亮字孔明 , 關(guān)羽字云長 ,張飛字翼德,趙云字子龍 ,孫乾字公佑, 糜竺字子仲, 曹操字孟德,樂進(jìn)字文謙,李典字曼成, 曹仁字子孝, 曹洪字子廉, 夏侯敦字元讓,夏侯淵字妙才, 荀
闞澤字德潤,潤與澤皆是潮濕、不枯干之意;
《三國演義》人物大全丁儀(正禮)丁奉(承淵)丁原(建陽)丁謐(彥靖)丁廙(敬禮)于禁(文則)士孫瑞(君榮)山濤(巨源)衛(wèi)瓘(伯玉)馬磾(翁叔)馬良(季常)馬忠(德信)馬超(孟起)馬謖(幼常)馬騰(壽成)王允(子師)王雙(子全)
法正字孝直,正及直都是不偏斜;
劉備(161-223),221年至223年在位。蜀漢照烈皇帝,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與關(guān)羽、張飛于桃園結(jié)義為異姓兄弟。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瑯琊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三國蜀漢家、軍事家。東漢末,隱
魏延字文長,延有長之意;
94版三國演義演員表 角色 演員 配音 備注 劉備 孫彥軍 齊杰;李立宏 蜀漢人物:字玄德,史稱蜀漢先主、昭烈帝 甘夫人 伊淑芳;郭淑萍 劉備之妻,劉禪之母 糜夫人 許娣;王璐瑤 劉備之妻,糜竺之妹 孫夫人 趙越 鄭建初 劉備之妻,孫權(quán)之妹 劉禪 陳婧;
陳到字叔至,至即是到;
三國演義人物字號一覽 丁 儀(正禮) 丁 奉(承淵) 丁 原(建陽) 丁 謐(彥靖) 丁 廙(敬禮) 于 禁(文則) 士孫瑞(君榮) 山 濤(巨源) 衛(wèi) 瓘(伯玉) 馬 磾(翁叔) 馬 良(季常) 馬 忠(德信) 馬 超(孟起) 馬 謖(幼常) 馬 騰(壽
祖茂字大榮,茂與榮有繁盛、旺盛的意思;
張讓 張角 張寶 張梁 張飛 張鈞 張舉 張純 張濟(jì) 張邈 張超 張楊 張虎 張溫 張闿 張燕 張遼 張昭 張紘 張英 張勛 張繡 張魯 張郃 張顗 張南 張武 張溫 張允 張橫 張既 張衛(wèi) 張松 張任 張肅 張翼 張著 張音 張爽 張裔 張南 張達(dá) 張苞 張嶷 張韜 張
朱治字君理,治及理有管理、統(tǒng)理之意;
三國演義人物字號一覽 丁 儀(正禮) 丁 奉(承淵) 丁 原(建陽) 丁 謐(彥靖) 丁 廙(敬禮) 于 禁(文則) 士孫瑞(君榮) 山 濤(巨源) 衛(wèi) 瓘(伯玉) 馬 磾(翁叔) 馬 良(季常) 馬 忠(德信) 馬 超(孟起) 馬 謖(幼常) 馬 騰(壽
龐統(tǒng)字士元,統(tǒng)與元都有頭、為首的意思;
曹操、劉備、諸葛亮、孫權(quán)、孫策、曹丕、劉禪、張遼、周瑜、關(guān)羽、張飛、姜維、曹真、曹爽、趙云、黃忠、黃蓋等。 1、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杰出的家、軍事家
夏侯淵字妙才,淵及妙有精微深奧之意,另學(xué)識淵博,才能亦妙;
雞蛋——黃忠 1、繡花枕頭秀才(打兩個人) (顏良,文丑) 2、四面屯糧 (周倉) 3、慢慢做(徐干) 4、正色 (嚴(yán)顏) 5、漢朝文書 (劉表) 6、不準(zhǔn)干涉 (杜預(yù)) 7、中國崛起世界 (華雄) 8、賞罰分明 (法正) 9、嘴里進(jìn)蚊子 (張飛) 10、相貌堂
凌統(tǒng)字公績,統(tǒng)和績都有綜合的意思;
三國演義人物簡介 當(dāng)年看三國演義鑒于人名太多,邊看邊記,最近遷居偶爾翻出,今錄之。所列之人有些并未出場,只被提及,但為書中所述當(dāng)時時期之人,故而列之。有的只有官名或稱呼(如督郵、單于等)也統(tǒng)而列之。原稿有每人初出場或初被提及之頁
孫匡字季佐,匡有輔佐之意;
丁 儀(正禮) 丁 奉(承淵) 丁 原(建陽) 丁 謐(彥靖) 丁 廙(敬禮) 于 禁(文則) 士孫瑞(君榮) 山 濤(巨源) 衛(wèi) 瓘(伯玉) 馬 磾(翁叔) 馬 良(季常) 馬 忠(德信) 馬 超(孟起) 馬 謖(幼常) 馬 騰(壽成) 王 允(子師) 王
王平字子均,平與均都有中等之意;
看了《三國演義》之后,有人提出問題:為什么三國時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單字名?的確是這樣,翻開歷史看看,整個的東漢、三國這300多年間的人名,幾乎全是一個字,雙字名是極少極少的?!逗鬂h書》、《三國志》中的人名,間或有兩個字的,但這些人,有.
曹操字孟德,操和德都是品行,故有德行、操行;
劉備 字:玄德 綽號:織席小兒 關(guān)羽 字:原叫長生,后改為云長 綽號:美髯公 張飛 字:翼德 綽號:猛張飛 趙云 字:子龍 綽號:白衣將軍 萬人敵 諸葛亮 字:孔明 綽號:鬼才 黃忠: 字:漢升 綽號:神箭手 呂布 字:奉先 綽號:猛虎 孫權(quán) 字:仲
曹丕字子桓,丕與桓都有保持的含意;
1、曹操:誤殺呂伯奢、華容道、望梅止渴。 曹操軍事上精通兵法,重賢愛才,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將看中的潛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詩歌,抒發(fā)自己的抱負(fù),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 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
曹植字子建,植與建都有樹立之意;
曹操的老病-頭疼 曹操辦事-疑心重 曹操的胡子-光了 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張飛翻臉-吹胡子瞪眼 張飛賣酒-拿手好戲 周瑜設(shè)計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打黃蓋-兩廂情愿 諸葛亮彈琴-空城計 諸葛亮吊孝-假仁假義 諸葛亮用兵-神機(jī)妙算 關(guān)公開刀鋪-貨
傅干字彥才,才及干意思相近;
姜維字伯約,維是系、拴,保持之意,而約是纏束、束縛,管束之意,意思接近;
曹真字子丹,真與丹都是真誠,故有真心、丹心;
荀彧字文若,《廣雅疏證.卷三上.釋詁》:“彧,文也”;
荀攸字公達(dá),攸通悠,達(dá)為達(dá)觀,悠及達(dá)皆不為憂;
李通字文達(dá),達(dá)有通之意;
擴(kuò)展閱讀,以下內(nèi)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三國演義的女人物名字及圖片
1、貂蟬
貂蟬(生卒年不詳),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是中國古代四大*之一。
在民間傳說中她原名任紅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認(rèn)為呂布部將秦宜祿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蟬。她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養(yǎng)育之恩而甘愿獻(xiàn)身完成連環(huán)計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2、蔡夫人
蔡夫人,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的后妻,襄陽(今湖北襄陽)人,荊襄一帶的豪族蔡氏家族的一員。她是諸葛亮之妻黃月英的姨母,以侄女妻表次子劉琮,因愛之,常毀劉琦而譽(yù)劉琮于表。
劉表死后,與蔡瑁等共排表長子劉琦,奉劉琮為嗣,尋降曹操。后操軍到襄陽,蔡氏隨子劉琮舉州請降。
3、大喬
大喬(生卒年不詳),廬江郡皖縣人(今安徽安慶潛山),東漢末年江東孫策的妻,本姓“橋”,小說《三國演義》誤作“喬”,因為同時還有一個妹妹嫁給周瑜,為了進(jìn)行區(qū)分,姐姐習(xí)慣稱作“大喬(橋)”。
4、小喬
小橋(生卒年不詳),本姓橋(小喬為后世誤傳)。中國東漢末年時期的*,廬江皖縣(今安徽潛山)人。橋公的次女,漢末名將周瑜之妻。
5、孫尚香
孫尚香,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人,東漢末年討虜將軍孫權(quán)之妹,曾為左將軍劉e79fa5e9819331333431356639備之妻?!度龂尽贩Q之為孫夫人。
為鞏固孫劉聯(lián)盟,孫夫人嫁給劉備三年,后來大歸回吳,之后事跡不詳。史料并無生育記載。夾在兩國之間,有著與傳統(tǒng)女性截然不同的桀驁不馴的個性。孫夫人在許多小說,戲劇和影視里被不斷描繪。
三國里的人物名字
最低0.27元/天開通百度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nèi)容>
原發(fā)布者:血痕168
劉備字玄德U0!&M$7諸葛亮字孔明'/j6KK:e曹操字孟德百b#520u,孫權(quán)字仲謀'72yZr"K關(guān)羽字云長_*zeUW張&tQi'LK>t飛字翼德7HucjZA趙`$TT$云字子度龍k!pjc7Uy@樂進(jìn)字文謙k5^6W50B李典字知曼成NFvwV>曹仁字子孝lio.ZFl荀攸字公達(dá)8IXkI朱治字君理]8G\KzY呂范字子衡9TQ,Vr周瑜字公瑾>SY>uB-K張昭字子布r`[p'/"張纮字子綱$5*6|.J太史慈字子義蔣欽字公奕0$?+bjItUhWi/n^周泰字幼平7Zeq3W陳武字子烈O.uc>Vq虞翻字仲道翔#$sSA/N董襲字元代-G/$Th許褚字仲康^;C\hK)徐晃字公明[Qox2jQ董昭字公仁w>ePRk張遼字文遠(yuǎn)x]7C.m:MxO臧霸字宣高-.ktct李通字文達(dá)o4-uK}o+P陳登字元龍Wrhx4U6魯肅字子敬回\7%Xb?#諸葛瑾字子瑜Rgj4)Tq顧雍字元嘆答}IALhU@wwtwh*uV.張郃字雋乂0)8-sX許攸字子遠(yuǎn)SYQix92"rh~.o97賈詡字文和xjA["u/c司馬懿字仲達(dá)文聘字仲業(yè)L三國演義人物的綽號(全部)
1.諸葛亮
諸葛亮,外號“臥龍”,指正在沉睡的龍。水鏡先生司馬徽曾明言:“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然其又言:“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也”。所以,諸葛亮縱然一生鞠躬盡瘁,也未能一統(tǒng)天下。
2.龐統(tǒng)
龐統(tǒng),外號“鳳雛”,指沒有長成的鳳凰。龐統(tǒng)是當(dāng)世之人杰,和諸葛亮齊名,只可惜英年早逝,被人用箭射死在落風(fēng)坡。
3.司馬懿
司馬懿,外號“?;ⅰ?,指盤伏在石冢中的猛虎,比喻待時而起的絕世之才。司馬懿此人少有奇才,卻善于隱忍、深藏不露。最終在曹操、曹丕父子相繼逝世之后,成為了實(shí)際掌控魏國朝政的權(quán)臣。
4.關(guān)羽
關(guān)羽,外號“美髯公”、“關(guān)公”、“武圣”?!度龂萘x》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5.姜維
姜維,外號“幼麟”,指正在成長的麒麟。姜維智勇雙全,羅貫中認(rèn)為他“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諸葛亮死后掌兵二十余年,十余次北伐,但最終也是獨(dú)木難支、功虧一簣。
6.司馬徽
司馬微,外號“水鏡先生”。作為當(dāng)時的名士,司馬徽不僅精通道學(xué)、奇門、兵法、經(jīng)學(xué),而且為人清雅、學(xué)識廣博,有知人之明,他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tǒng)等人,堪稱三國時期第一獵頭,因此受到世人的敬重。當(dāng)然,司馬徽還有一個外號——“好好先生”。
7.郭嘉
郭嘉,外號“鬼才”,原為袁紹部下,后轉(zhuǎn)投曹操,為曹操統(tǒng)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勛。只可惜命運(yùn)短暫,年僅38歲便不幸去世。
8.夏侯惇
夏侯惇,外號“盲夏侯”,因在征伐呂布時被箭射傷左眼,所以人們以“盲夏侯”來區(qū)分夏侯淵、夏侯惇兩位夏侯將軍。但是,夏侯惇非常討厭別人這樣稱呼他,所以“每照鏡則怒,輒撲鏡于地。”
9.許褚
許褚,外號“虎癡、虎侯”,因其“長八尺馀,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而得名。許褚一生忠誠,前期主要負(fù)責(zé)曹操的護(hù)衛(wèi)工作,曹操去世后被曹丕任命為武衛(wèi)將軍,負(fù)責(zé)宮中安全。曹睿繼位時封其為牟鄉(xiāng)侯,不久去世,謚曰壯侯。
10.典韋
典韋,外號“古之惡來”(惡來是商紂王的大臣,以勇力而聞名)。典韋相貌魁梧,膂力過人,遂被曹操稱之為“古之惡來”。
與典韋外號相近的是張遼,被曹操稱為“古之召虎”(召虎即召穆公,中國周朝諸侯國召國君主之一)。張遼是“五子良將”之一,曾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diǎn)活捉孫權(quán)。
《三國演義》主要人物介紹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9]),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中曹魏政權(quán)的締造者。黃巾軍起義爆發(fā)時,任騎都尉,參加剿除黃巾軍。
從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用兵打敗呂布、袁術(shù)、袁紹等豪強(qiáng),統(tǒng)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諸葛亮用火攻戰(zhàn)敗。建安二十一年,受封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陽。形象上是一個既兇殘奸詐又有雄才大略的*野心家和軍事家的藝術(shù)典型。
但小說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惡德的同時,又充分表現(xiàn)了他作為一個奸雄的才智與膽略,他具有卓然超越于董卓、袁紹等人之上的*遠(yuǎn)見和*氣度。
他深通兵法,善于用兵,施謀用策,以弱勝強(qiáng),先后消滅了除劉備、孫權(quán)以外的大小軍閥,統(tǒng)一了大半個中國。人生信條是“寧教我負(fù)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fù)我?!?p>司馬懿
字仲達(dá),東漢末期河內(nèi)溫孝敬里(今河南溫縣西)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后,曹操稱魏王,立曹丕為太子,司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經(jīng)常與曹丕談?wù)摯笫拢芯恐\略,深為曹丕信服。
曹丕只當(dāng)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病危之時把輔佐曹睿之重任交給了司馬懿、曹真、陳群三人。曹睿即位,是為明帝,他封司馬懿為舞陽侯。227年2月,駐守新城(今湖北房縣)的將領(lǐng)孟達(dá)有叛魏歸蜀之意。孟達(dá)本為蜀將,是叛變之后歸附魏國的。
司馬懿當(dāng)機(jī)立斷,魏軍進(jìn)城殺孟達(dá),俘叛軍萬余,新城仍為魏占有。231年春,諸葛亮率十萬大軍第四次出祁山北伐曹魏,司馬懿與諸葛亮祁山斗智,成功抵制了諸葛亮的進(jìn)攻。239年春,魏明帝病危,不日,明帝死,八歲的曹芳即位。
249年正月,曹爽兄弟挾小皇帝外出拜謁高平陵,暫離京城。司馬懿當(dāng)機(jī)立斷,發(fā)動高平陵之變,誅殺了曹爽一派。
251年,把持朝政的司馬懿病死,但由于他攻于心計,老謀深算,司馬氏的勢力早已在朝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基,所以他的死對朝政并無震動。其子孫仍把握曹氏朝政。
劉備
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xué),而后參與*黃巾起義。與關(guān)羽、張飛先后救援過北??兹?、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后將徐州讓與劉備。
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后于赤壁之戰(zhàn)與孫權(quán)聯(lián)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后進(jìn)取益州,再奪漢中。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
為替關(guān)張二人復(fù)仇發(fā)兵出擊東吳,被陸遜在夷陵火燒連營,因此慘敗使?jié)h國元?dú)獯髠?。公?23年,劉備病逝于白帝城,終年63歲。后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jì)念。
諸葛亮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時值曹操一統(tǒng)北方,孫權(quán)虎踞江東,劉表和劉璋控制荊、益二州,但無所作為。
漢獻(xiàn)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大軍進(jìn)取荊州,劉備兵敗。在此緊急關(guān)頭,諸葛亮趕赴柴桑,同魯肅、周瑜等勸孫權(quán)與劉備聯(lián)盟,大敗曹操于赤壁。
建安十六年,劉備以助劉璋為名,率兵數(shù)萬入益州,于次年與劉備會師,攻取成都。蜀漢章武二年(222),劉備兵敗夷陵(今湖北宜昌境),次年病亡。諸葛亮奉遺命輔佐后主劉禪。
建興三年(225年)進(jìn)軍南中。采用攻心為上、攻戰(zhàn)為下的方略,使孟獲等心悅誠服,五年春,諸葛亮上《出師表》,自統(tǒng)大軍10萬,進(jìn)駐漢中,準(zhǔn)備攻魏,六出祁山,于建興十二年春統(tǒng)軍進(jìn)駐五丈原,與司馬懿所7a64e78988e69d8331333366303236率20萬魏軍對峙于渭水南。八月,因積勞成疾,卒于軍中。
孫權(quán)
字仲謀,生于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父孫堅,自稱為春秋時大軍事家孫武之后。其兄孫策遇害后,孫權(quán)承父兄之業(yè),保有江東,成為一方諸侯。
曹操表權(quán)為討虜將軍,領(lǐng)會稽太守。孫權(quán)先后兩次出兵鎮(zhèn)撫了山越,穩(wěn)定了江東六郡的局勢。208年,率大軍親征黃祖,奪得江陵,復(fù)與劉備聯(lián)合,獲得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221年,劉備為報關(guān)羽之仇,親率大軍伐吳。
孫權(quán)一方面以陸遜為大都督迎戰(zhàn),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稱臣,被曹丕拜為吳王,次年三月大破漢軍。252年病逝。作者羅貫中通過一系列生動的事例,給讀者塑造出一位外表獨(dú)特、膽識過人、治國有法、治軍有方的*家和軍事家的形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_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中名字大全
魏: 嫡系武將:家族四豪(夏侯淵、夏侯惇、曹仁、曹洪)、曹休、曹真、夏侯霸 其他 諸葛亮
武將:五子良將(張遼、樂進(jìn)、于禁、張郃、徐晃)、郝昭、王雙、絕代雙雄(典韋、許諸)、龐德 文官:郭嘉、程昱、荀彧、荀攸、賈詡、司馬懿、華歆 蜀漢: 五虎上將:關(guān)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 其他武將:魏延、姜維、馬岱、劉封、嚴(yán)顏、王平、關(guān)平、關(guān)興、張苞、張翼、張嶷、馬忠、吳班、諸葛瞻 文官:諸葛亮、龐統(tǒng)、法正、蔣琬、費(fèi)袆、姜維、李嚴(yán)、董允、譙周 吳: 東吳四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其他武將:程普、黃蓋、太史慈、甘寧、凌統(tǒng)、周泰、韓當(dāng)、徐盛、丁奉、陸抗 文官:張昭、張纮、顧雍、諸葛瑾
《三國演義》人物
丁儀(正禮)丁奉(承淵)丁原(建陽)丁謐(彥靖)
丁廙(敬禮)于禁(文則)士孫瑞(君榮)山濤(巨源)
衛(wèi)瓘(伯玉)馬磾(翁叔)馬良(季常)馬忠(德信)
馬超(孟起)馬謖(幼常)馬騰(壽成)王允(子師)
王雙(子全)王平(子均)王匡(公節(jié))王戎(睿沖)
王觀(偉臺)王甫(國山)王連(文儀)王沈(處道)
王肅(子雍)王修(叔治)王渾(玄沖)王路(文舒)
王頎(孔碩)王祥(休徵)王朗(景興)王基(伯輿)
王謀(元泰)王粲(仲宣)王睿(士治)韋康(元將)
太史慈(子義)毛玠(孝先)公孫度(升濟(jì))公孫瓚(伯圭)
文欽(仲若)文聘(仲業(yè))尹奉(次曾)鄧艾(士載)
鄧芝(伯苗)鄧止飏(玄茂)孔伷(公緒)孔昱(世元)
孔融(文舉)母丘甸(子邦)母丘儉(仲恭)甘寧(興霸)
左慈(元放)盧植(子干)申耽(義舉)田豐(元皓)
田疇(子泰)田豫(國讓)史渙(公劉)樂進(jìn)(文謙)
馮習(xí)(休元)司馬師(子元)司馬防(建公)司馬炎(安世)
司馬昭(子尚)司馬儁(元異)司馬朗(伯達(dá))司馬望(子初)
司馬徽(德操)司馬懿(仲達(dá))邊讓(文禮)吉穆(思然)
吉邈(文然)畢軌(昭先)呂布(奉先)呂范(子衡)
呂凱(季平)呂岱(定公)呂虔(子?。﹨螕?jù)(世議)
呂蒙(子明)朱雋(公偉)朱然(義封)伍孚(德瑜)
伍瓊(德瑜)任峻(伯達(dá))華陀(元化)華歆(子魚)
華核(永先)伊籍(機(jī)伯)向朗(巨達(dá))全琮(子璜)
劉巴(子初)劉永(公壽)劉協(xié)(伯和)劉先(始宗)
劉邠(令元)劉劭(孔才)劉表(景升)劉岱(公山)
劉備(玄德)劉放(子棄)劉寵(祖榮)劉勛(子臺)
劉曄(子揚(yáng))劉陶(子奇)劉理(奉孝)劉焉(君郎)
劉琰(威碩)劉禪(公嗣)劉虞(伯安)劉廙(恭嗣)
劉璋(季玉)劉繇(正禮)劉瑢(文衡)劉馥(元穎)
羊祜(叔子)關(guān)羽(云長)許允(士宗)許攸(子遠(yuǎn))
許劭(子將)許靖(文休)許褚(仲康)許慈(仁篤)
孫禮(德達(dá))孫匡(季佐)孫權(quán)(仲謀)孫休(子烈)
孫觀(仲臺)孫堅(文臺)孫和(子孝)孫河(伯海)
孫亮(子明)孫桓(叔武)孫峻(子遠(yuǎn))孫資(彥龍)
孫乾(公祜)孫皓(亢宗)孫皎(叔明)孫翊(叔弼)
孫綝(子通)孫策(伯符)孫登(子高)孫瑜(仲異)
劉靜(幼臺)孫韶(公禮)邯鄲淳(子叔)嚴(yán)畯(曼才)
社預(yù)(元凱)社襲(子緒)杜瓊(伯瑜)杜微(國輔)
楊儀(威公)唐阜(義山)楊修(德祖)楊洪(季休)
楊彪(文先)楊暨(休先)李嚴(yán)(正方)李典(曼成)
李勝(公昭)李恢(德昂)孝通(文達(dá))李福(孫德)
李撰(欽仲)吾粲(孔休)邴原(根矩)來敏(敬達(dá))
步騭(子山)吳質(zhì)(季重)岑晊(公孝)何進(jìn)(遂高)
何宗(彥英)何晏(平叔)何曾(穎老)何颙(伯求)
應(yīng)劭(仲遠(yuǎn))辛毗(佐治)辛敞(泰雍)宋忠(仲子)
張飛(翼德)張遼(文選)張休(叔嗣)張華(茂先)
張纮(子綱)張茂(彥林)張松(永年)張郃(雋乂)
張承(仲嗣)張南(文進(jìn))張昭(子布)張津(子云)
張?zhí)兀ㄗ赢a(chǎn))張悌(巨先)張既(德容)張魯(公祺)
張溫(惠恕)張緝(敬仲)張裔(君嗣)張嶷(伯歧)
張邈(孟卓)張翼(伯恭)陸紆(叔盤)陸抗(幼節(jié))
陸凱(敬風(fēng))陸遜(伯言)陸駿(季才)陸康(季寧)
陸績(公紀(jì))陳武(子烈)陳宮(公臺)陳泰(玄伯)
陳矯(季弼)陳琳(孔璋)陳翔(仲麟)陳登(元龍)
陳騫(休淵)陳群(長文)陳震(孝起)邵悌(元伯)
苑康(仲真)范滂(孟溥)和洽(陽士)金尚(元休)
金袆(德偉)金旋(元機(jī))周奐(文明)周昕(大明)
周毖(仲遠(yuǎn))周泰(幼平)周魴(子魚)周瑜(公瑾)
周群(仲直)龐統(tǒng)(士元)龐德(令明)龐德公(山民)
鄭泰(公業(yè))鄭袤(林叔)法正(孝直)宗預(yù)(德艷)
審配(正南)孟達(dá)(子度)孟光(孝裕)孟宗(恭武)
孟建(公威)趙云(子龍)趙歧(邠卿)趙昂(偉章)
趙咨(德度)荀攸(公達(dá))荀惲(長倩)荀彧(文若)
荀爽(慈明)荀勖(公曾)荀諶(友若)荀顗(景倩)
胡奮(玄威)胡質(zhì)(文德)胡濟(jì)(偉度)胡烈(玄武)
胡淵(世元)胡邈(敬才)種會(士季)鐘毓(稚叔)
鐘繇(元常)種劭(申甫)鐘拂(穎伯)皇甫嵩(義真)
郗慮(鴻豫)郤正(令先)姜敘(伯奕)姜維(伯約)
婁圭(子伯)祖茂(大榮)禰衡(正平)費(fèi)觀(賓伯)
費(fèi)祎(文偉)駱統(tǒng)(公緒)秦宓(子敕)秦朗(元明)
袁術(shù)(公路)袁尚(顯甫)袁紹(本初)袁逢(周揚(yáng))
袁隗(次陽)袁遺(伯業(yè))袁熙(顯奕)袁譚(顯思)
耿紀(jì)(季行)桓階(伯緒)桓范(元則)橋玄(公祖)
賈充(公閭)賈詡(文和)賈逵(梁道)夏侯玄(大初)
夏侯尚(伯仁)夏侯和(義權(quán))夏侯威(季權(quán))夏侯敦(元讓)
夏侯淵(妙才)夏侯惠(稚權(quán))夏侯琳(子林)夏侯霸(仲權(quán))
顧雍(元嘆)徐晃(公明)徐盛(文向)徐庶(元直)
徐璆(孟玉)脂習(xí)(元升)留贊(正明)凌統(tǒng)(公績)
*(元才)高柔(文惠)郭攸之(演長)郭奕(伯益)
郭恩(義博)郭淮(伯濟(jì))郭嘉(奉孝)諸葛誕(公休)
諸葛亮(孔明)諸葛?。ㄔd)諸葛珪(子貢)諸葛原(景春)
諸葛靚(仲思)諸葛瑾(子瑜)諸葛瞻(思遠(yuǎn))陶謙(恭祖)
黃權(quán)(公衡)黃忠(漢升)黃蓋(公覆)曹仁(子孝)
曹丕(子桓)曹休(文烈)曹宇(彭祖)曹芳(蘭卿)
曹奐(景明)曹純(子和)曹昂(子修)曹洪(子廉)
曹真(子丹)曹爽(昭伯)曹植(子建)曹嵩(巨高)
曹髦(彥士)曹睿(元仲)曹彰(子文)曹操(孟德)
眭固(白兔)崔琰(季珪)淳于瓊(仲簡)彭羕(永年)
董允(休昭)董卓(仲穎)董和(幼宰)董昭(公仁)
董襲(元代)董厥(龔襲)蔣干(子翼)蔣欽(公奕)
蔣濟(jì)(子通)蔣琬(公琰)韓當(dāng)(義公)韓珩(子佩)
韓浩(元嗣)韓遂(文約)韓嵩(德高)韓暨(公至)
韓馥(文節(jié))程秉(德樞)程昱(仲德)程普(德謀)
程畿(季然)傅干(彥材)傅巽(公悌)傅嘏(蘭石)
魯肅(子敬)蒯良(子柔)蒯越(異度)樓玄(承先)
虞翻(仲翔)路粹(文蔚)簡雍(憲和)滿寵(伯寧)
蔡邕(伯喈)蔡琰(文姬)臧霸(宣高)裴秀(季彥)
管寧(幼安)管恪(公明)廖化(元儉)廖立(公淵)
譙周(允南)樊建(長元)滕胤(承嗣)圓澤(德潤)
潘璋(文圭)潘浚(承明)薛悌(孝威)薛綜(敬文)
霍峻(仲邈)檀敷(文友)魏延(文長)糜芳(子方)
糜竺(子仲)濮陽興(子元)
丁夫人丁立丁封丁咸丁斐于吉
于詮于糜士孫瑞萬彧衛(wèi)仲道衛(wèi)演
馬元義馬玉馬休馬延馬宇馬良
馬玩馬忠馬岱馬鈞馬鐵馬遵
馬邈王子服王夫人王方王允王業(yè)
正立王必王則王伉王買王邑
王含王建王經(jīng)王經(jīng)母王威王美人
王頎王累王敦王琰王楷王瓘
韋晃區(qū)星車胄牛金牛輔毛后
公孫修公孫恭公孫晃公孫康公孫淵公孫越
卞后文丑文虎文鴦尹大目尹禮
尹賞尹楷尹默鄧義鄧龍鄧良
鄧賢鄧忠鄧銅鄧敦孔宙甘夫人
左豐左靈石廣元石苞申儀田氏
田章田續(xù)田楷丘建白壽句安
樂綝樂就馮禮馮紞司馬攸司馬伷
司馬孚司馬鈞司馬儁司蕃邊洪邢貞
成何成宜成濟(jì)成倅成廉師纂
呂公呂曠呂伯奢呂建呂威璜呂據(jù)
呂常呂翔呂霸朱(太)后朱光朱異
朱靈朱治朱桓朱恩朱褒朱贊
伍習(xí)伍延伏后伏完伏德任夔
華雄向?qū)櫹蚺e全公主全后全紀(jì)
全尚全尚妻全懌全樣全端劉元起
劉氏劉艾劉寧劉邠劉延劉丞
劉范劉賢劉郃劉封劉度劉恂
劉豹劉敏劉諶劉清劉淙劉琬
劉循劉寔劉瑁劉璝劉瑤劉熙
劉磐劉辯劉璩劉瓚關(guān)平關(guān)興
關(guān)彝州泰許儀許芝許汜許貢
許貢家客許昌許晏許韶陽群陰夔
紀(jì)靈孫干孫夫人孫異孫秀孫闿
孫恭孫恩孫高孫朗孫據(jù)孫謙
孫楷孫歆孫雨單嚴(yán)白虎嚴(yán)象嚴(yán)輿
嚴(yán)顏蘇飛蘇雙蘇由蘇越杜義
杜祺杜路楊氏楊丑楊任楊懷
楊奉楊昂楊欣楊秋楊洪楊濟(jì)
楊祚楊密楊綜楊琦楊颙李豐
李樂李伏李異李孚李虎李服
李肅李封李球李輔李崇李堪
李催李蒙李歆李暹李儒吾彥
來敏步闡吳子蘭吳夫人吳匡吳綱
吳班吳碩吳景吳敦吳懿岑昏
何(太)后何平何儀何苗何曼何植
谷利鄒靖辛評辛憲英閔貢沙摩柯
沈瑩宋果宋憲宋謙張衛(wèi)張允
張世平張節(jié)張布張讓張達(dá)張當(dāng)
張任張后張約張楊張角張純
張英張苞張虎張寶張肅張彌
張紹張南張勛張鈞張儉張音
張闿張濟(jì)張舉張峻張繡張著
張爽張梁張超張顥張魯母張象
張溫張橫張遵張燕張衡陸景
陳生陳蘭陳式陳煒陳珪陳耽
陳就媯覽范疆卓膺尚廣尚弘
昌豨昌霸典韋典滿卑衍周旨
周尚周胤周循龐會龐柔龐舒
龐羲鄭寶鄭度單子春法真沮授
沮鵠審榮孟獲封谞趙廣趙月
趙弘趙范趙直趙忠趙彥趙統(tǒng)
趙累趙韙趙睿趙融趙衢郝昭
郝萌荀愷荀緄胡才胡車兒胡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5653234氏
胡沖胡赤兒胡軫胡遵柳甫牽弘
軻比能種拂種輯段珪段煨皇甫酈
皇甫闿侯成侯覽侯選爰邵爰青彡
施朔姜冏迷當(dāng)祖郎費(fèi)詩袁胤
袁綝耿武桓嘉桓彝橋蕤賈范
夏侯令女夏侯蘭夏侯咸夏惲徐夫人徐氏
徐質(zhì)徐榮徐勛徐商徐璜殷純
留平留略凌操高沛高定高覽
高順高翔郭(太)后郭永郭汜郭汜妻
郭圖郭勝唐妃唐周唐咨唐彬
諸葛玄諸葛均諸葛尚諸葛虔諸葛緒陶應(yīng)
陶商陶睿黃氏黃承彥黃祖黃崇
黃琬黃皓曹文叔曹節(jié)曹訓(xùn)曹后
曹安民曹性曹豹曹據(jù)曹熊曹德
曹遵曹霖曹羲龔都盛勃睦元進(jìn)
常雕崔州平崔烈笮融閻芝閻宇
閻晏閻圃閻象梁剛梁興梁虔
梁寬梁緒彭伯董太后董尋董祀
董旻董承董貴妃董重董超董朝
董璜董衡蔣義渠蔣延蔣奇蔣顯
蔣班蔣舒蔣斌韓玄韓忠韓莒子
韓胤韓猛韓綜韓暹韓融程武
程咨程銀傅金傅彤傅嬰焦伯
焦觸焦彝魯芝魯馗謝旌賴恭
甄氏雷銅雷薄虞松鮑信雍闿
蔡夫人蔡陽蔡林蔡瑁臧旻舞陽君
管亥管輅舅曲義樊氏樊岐樊能
樊稠滕循顏良潘夫人潘隱薛蘭
薛禮薛珝薛瑩戴員戴陵蹋頓
魏平魏續(xù)魏邈糜夫人蹇碩爨習(xí)
絕對全
三國演義中所有人的名和字
三國人物大全(魏)
姓名 字 生卒 祖籍 官至 爵位
曹操 孟德 155~220 沛國譙縣 丞相 魏王 追魏太祖武皇帝
曹丕 子桓 187~226 沛國譙縣 魏文帝
曹睿 元仲 205~239 沛國譙縣 魏明帝
曹芳 蘭卿 232~274 沛國譙縣 齊王
曹髦 彥士 241~260 沛國譙縣 高貴鄉(xiāng)公
曹奐 景明 246~302 沛國譙縣 魏元帝
曹仁 子孝 168~223 沛國譙縣 大司馬 假節(jié) 陳侯
曹洪 子廉 169~232 沛國譙縣 驃騎將軍 特進(jìn) 樂城侯
曹純 子和 170~210 沛國譙縣 虎豹騎督 高陵亭侯
曹真 子丹 ?~230 沛國譙縣 大司馬
曹休 文烈 ?~228 沛國譙縣 大司馬
曹爽 昭伯 ?~249 沛國譙縣 大將軍
曹植 子建 192~232 沛國譙縣 征虜將軍 陳王 (曹操之子)
曹昂 子修 ?~197 沛國譙縣 豐王 (曹操之子)
曹彰 子文 ?~223 沛國譙縣 任城王 (曹操之子)
曹沖 倉舒 196~208 沛國譙縣 鄧王 (曹操之子)
曹羲 ?~249 沛國譙縣 中領(lǐng)軍 安鄉(xiāng)侯
?。ú苷嬷樱?p> 曹訓(xùn) ?~249 沛國譙縣 武衛(wèi)將軍 列侯
?。ú苷嬷樱?p> 曹彥 ?~230 沛國譙縣 散騎常侍 列侯
?。ú苷嬷樱?p> 夏侯淵 妙才 ?~219 沛國譙縣 征西將軍 假節(jié) 博昌亭侯
夏侯敦 元讓 157~220 沛國譙縣 大將軍 高安鄉(xiāng)侯
夏侯茂 子林 沛國譙縣 鎮(zhèn)東將軍 假節(jié) 關(guān)內(nèi)侯(夏侯敦之子)
夏侯衡 伯權(quán) 沛國譙縣 安寧亭侯
夏侯霸 仲權(quán) ?~261 沛國譙縣 魏右將軍征蜀護(hù)軍 蜀車騎將軍
夏侯稱 叔權(quán) 沛國譙縣
夏侯威 季權(quán) 沛國譙縣 兗州刺史 關(guān)內(nèi)侯
夏侯榮 幼權(quán) 207~219 沛國譙縣
夏侯惠 稚權(quán) 沛國譙縣 樂安太守 關(guān)內(nèi)侯
夏侯和 義權(quán) 沛國譙縣 光祿勛 鄉(xiāng)侯
夏侯尚 伯仁 ?~225 沛國譙縣 征南大將軍 荊州牧 昌陵鄉(xiāng)侯
夏侯玄 太初 209~254 沛國譙縣 征西將軍 太常
司馬懿 仲達(dá) 179~251 河內(nèi)溫縣 太傅 晉宣帝
司馬師 子元 208~255 河內(nèi)溫縣 晉景帝
司馬昭 子上 211~265 河內(nèi)溫縣 大將軍 晉王 追文皇帝
鐘會 士季 225~264 潁川長社 司徒 假節(jié) 都督關(guān)中諸軍事 縣侯
鄧艾 士載 ?~264 義陽棘陽 太尉 鄧侯
羊祜 叔子 221~278 泰山南城 征南大將軍 南城侯
杜預(yù) 元凱 222~284 京兆杜陵 鎮(zhèn)南大將軍 當(dāng)陽縣侯
王浚 士治 206~285 弘農(nóng)湖縣 鎮(zhèn)軍大將軍 襄陽縣侯
唐彬 儒宗 234~294 魯國鄒縣 前將軍 西戎校尉 雍州刺史 使持節(jié) 上庸縣侯
郭淮 伯濟(jì) ?~255 太原陽曲 車騎將軍 儀同三司 都督 假節(jié) 陽曲侯 追贈大將軍
許褚 仲康 譙國譙縣 武衛(wèi)將軍 牟鄉(xiāng)候
典韋 ?~197 陳留己吾 武猛校尉
張遼 文遠(yuǎn) 169~222 雁門馬邑 前將軍 征東將軍 晉陽侯
臧霸 宣高 泰山華縣 執(zhí)金吾 特進(jìn) 良成侯
鮮于輔 幽州漁陽 虎牙將軍 特進(jìn) 昌縣亭侯
徐質(zhì) ?~254 討蜀護(hù)軍
徐晃 公明 ?~227 河?xùn)|楊縣 右將軍 假節(jié) 陽平侯
王基 伯輿 190~261 東萊曲城 司空 征南將軍 東武侯
文聘 仲業(yè) 177~226 南陽宛縣 江夏太守 后將軍 新野侯
張郃 儁乂 ?~231 河間鄚縣 征西車騎將軍
胡遵 ?~256 安定臨涇 衛(wèi)將軍 陰密侯 追贈車騎將軍
孫觀 仲臺 兗州泰山 振威將軍 青州刺史 假節(jié) 呂都亭侯
呂虔 子恪 兗州任城國 威虜將軍 徐州刺史 萬年亭侯
樂進(jìn) 文謙 ?~218 陽平衛(wèi)國 右將軍
于禁 文則 ?~221 泰山鉅平 左將軍安遠(yuǎn)將軍 益壽亭侯
朱靈 文博 冀州清河 后將軍 高唐亭侯
車胄 ?~199 徐州刺史
車騎將軍
徐邈 景山 172~249 燕國薊縣 涼州刺史
李通 文達(dá) 168~209 江夏平春 汝南太守 都亭侯
孫禮 德達(dá) 180~250 涿郡容城 司空 大利亭侯
陳騫 休淵 201~281 廣陵東陽 安東將軍 車騎將軍
申儀 樓船將軍 魏興太守 真鄉(xiāng)侯
申耽 義舉 懷集將軍 員鄉(xiāng)侯
龐德 令明 ?~219 南安狟道 立義將軍 關(guān)門亭侯
龐會 南安狟道 中尉將軍 臨渭鄉(xiāng)侯
李典 曼成 山陽巨鹿 破虜將軍
呂昭 子展 兗州東平 鎮(zhèn)北將軍
閻柔 廣陽 度遼將軍
賈逵 梁道 180~234 河?xùn)|襄陵 建威將軍 陽里亭侯
田豫 國讓 171~252 漁陽雍奴 太中大夫 長樂亭侯
秦朗 元明 198~? 新興 驍騎將軍 給事中
王雙 子全 ?~228 隴西狄道 虎威將軍
前部大先鋒
高覽 ?~201 偏將軍 東萊侯
郭嘉 奉孝 170~207 潁川陽翟 軍師祭酒 洧陽亭侯
賈詡 文和 147~224 武威姑臧 太尉 魏壽亭侯
蔣濟(jì) 子通 ?~249 楚國平阿 太尉 昌陵亭侯
滿寵 伯寧 162~242 山陽昌邑 太尉 昌邑侯
辛敞 泰雍 穎川陽翟 衛(wèi)尉 潁鄉(xiāng)侯
程昱 仲德 141~220 東郡東阿 衛(wèi)尉 安鄉(xiāng)侯
鐘繇 元常 151~230 潁川長社 太傅 定陵侯
華歆 子魚 157~231 平原高唐 太尉 御史大夫 司徒 安樂鄉(xiāng)侯
王朗 景興 152~228 東海郯縣 司徒 蘭陵侯
王肅 子雍 ?~265 東海郯縣 中領(lǐng)軍 散騎常侍 蘭陵侯
追贈衛(wèi)將軍
賈充 公閭 217~282 河?xùn)|襄陵 太尉 太子太保 錄尚書事 魯郡公
追贈太宰
杜畿
伯侯 163~224 尚書仆射 豐樂亭侯 追贈太仆
杜襲 子緒 太中大夫 平陽鄉(xiāng)侯
追贈少府
傅嘏 蘭石 208~255 雍州北地泥陽 尚書仆射 陽鄉(xiāng)侯
追贈太常
毛玠 孝先 陳留平丘 尚書仆射
楊彪 文先 142~225 弘農(nóng)華陰 光祿大夫 臨晉侯
劉劭 孔才 廣平邯鄲 散騎常侍 關(guān)內(nèi)侯 追贈光祿勛
山濤 巨源 205~283 河內(nèi)懷縣 右仆射 光祿大夫 侍中 新沓伯 追贈司徒
郭修 孝先 ?~253 涼州西平 中郎 追長樂鄉(xiāng)侯
王戎 浚沖 234~305 瑯琊臨沂 司徒 安豐縣侯
韓暨 公至 159~238 南陽堵陽 司徒 南鄉(xiāng)亭侯
董昭 公仁 152~232 濟(jì)陰定陶 司徒 樂平侯
陳矯 季弼 ?~237 廣陵東陽 司徒
荀攸 公達(dá) 157~214 潁川潁陰 尚書令 陵樹亭侯
荀彧 文若 163~212 潁川潁陰 侍中 守尚書令
荀顗 景倩 205~289 潁川潁陰 太子太傅 侍中 太尉 臨淮公
?。ㄜ鲝樱?p> 溫恢 曼基 太原祁縣 涼州刺史
護(hù)羌校尉
張既 德容 170~223 馮翊高陵 涼州刺史 西鄉(xiāng)侯
李立 建賢 幽州涿郡 荊州刺史
劉馥 元穎 ?~208 沛國相縣 揚(yáng)州刺史
劉曄 子揚(yáng) 淮南成德 太中大夫 東亭侯
孔融 文舉 153~208 魯國 太中大夫
孟建 公威 豫州汝南 征東將軍
涼州刺史
衛(wèi)瓘 伯玉 220~291 河?xùn)|安邑 司空 太保
陳登 元龍 169~207 下邳淮浦 伏波將軍
東城太守
華表 偉容 204~275 平原高唐 太中大夫
觀陽伯
楊濟(jì) 文通 弘農(nóng)華陰 太子太傅
張華 茂先 232~300 范陽方城 右光祿大夫 侍中 中書監(jiān) 壯武郡公
裴秀 秀彥 224~271 河?xùn)|聞喜 司空 鉅鹿公
高堂隆 升平 ?~237 泰山平陽 光祿勛 關(guān)內(nèi)侯
蒯越 異度 ?~214 南郡延中廬 光祿勛 (蒯通之后)
楊阜 義山 天水郡冀縣 少府 關(guān)內(nèi)侯
李豐 宣國 ?~254 馮翊東縣 中書令
徐奕 季才 ?~219 徐州東莞 諫議大夫
邢颙 子昂 ?~223 河間鄚縣 太常 關(guān)內(nèi)侯
薛悌 孝威 兗州東郡 尚書
鮑勛 叔業(yè) ?~226 泰山平陽 宮正
馮紞 少胄 冀州安平 侍中 散騎常侍
許攸 子遠(yuǎn) 荊州南陽 將軍
陳群 長文 ?~236 潁川許昌 司空
陳泰 玄伯 ?~260 潁川許昌 尚書左仆射 鎮(zhèn)軍將軍
何晏 平叔 190~249 南陽宛縣 侍中尚書
劉靖 文恭 ?~254 沛國相縣 鎮(zhèn)北將軍 (劉馥之子)
丁儀 正禮 ?~220 豫州沛郡 右刺奸椽
丁廙 敬禮 ?~220 豫州沛郡 黃門侍郎
向秀 子期 ?~275 河內(nèi)懷縣 黃門侍郎
散騎常侍
管寧 幼安 158~241 北海朱虛 不仕
楊修 德祖 175~219 弘農(nóng)華陰 丞相主簿
劉楨 公干 ?~217 東平 丞相掾?qū)?p> 傅干 彥材 涼州北地 丞相倉曹屬
石韜 廣元 豫州潁川 御史中丞
蔣干 子翼 揚(yáng)州九江 幕僚
管輅 公明 209~256 冀州平原 少府丞
杜夔 公良 司州河南 太樂令 協(xié)律都尉
王粲 仲宣 177~217 山陽高平 侍中
徐干 偉長 170~217 北海郡 司空 軍師祭酒掾?qū)?五官將文學(xué)
陳琳 孔璋 156~217 廣陵射陽 軍謀祭酒 典記室
阮咸 仲容 陳留尉氏 散騎侍郎 始平太守
阮瑀 元瑜 165~212 陳留尉氏 倉曹掾?qū)?p> 阮籍 嗣宗 210~263 陳留尉氏 步兵校尉
應(yīng)玚 德璉 ?~217 南頓縣 五官中郎將文學(xué) 司空掾
嵇康 叔夜 223~262 譙國铚縣 中散大夫
劉伶 伯倫 沛國 建威參軍
三國人物大全(蜀)
姓名 字 生卒 祖籍 官至 爵位
劉備 玄德 161~223 幽州涿郡涿縣 蜀漢昭烈帝 中山靖王劉勝之后
劉禪 公嗣 207~271 幽州涿郡涿縣 蜀漢后主魏安樂公
劉永 公壽 幽州涿郡涿縣 蜀甘陵王
魏奉車都尉 鄉(xiāng)侯 劉備之子
劉禪之弟
劉理 奉孝 ?~224 幽州涿郡涿縣 安平王
劉諶 ?~263 幽州涿郡涿縣 北地王 劉禪第五子
諸葛亮 孔明 181.4.14~234.8.28 徐州瑯邪陽都 丞相 領(lǐng)司隸校尉 益州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262363033牧 錄尚書事 假節(jié) 號:臥龍
武鄉(xiāng)侯
龐統(tǒng) 士元 179~214 荊州襄陽 軍師中郎將 號:鳳雛
追賜關(guān)內(nèi)侯
關(guān)羽 云長 162~219 司州河?xùn)|解良 前將軍 假節(jié)鉞 漢壽亭侯
張飛 翼德 167 ~ 221 幽州涿郡涿縣 車騎將軍 司隸校尉 假節(jié) 西鄉(xiāng)侯
閬中牧
趙云 子龍 168 ~229 冀州常山真定 鎮(zhèn)軍將軍 永昌亭侯
馬超 孟起 176~222 司州扶風(fēng)茂陵 驃騎將軍 涼州牧 假節(jié) 犛鄉(xiāng)侯
黃忠 漢升 148~220 荊州南陽 后將軍 關(guān)內(nèi)侯
姜維 伯約 202~264 涼州天水 大將軍 涼州刺史 假節(jié) 平襄侯
魏延 文長 174~234 荊州義陽 征西大將軍前軍師 涼州刺史 假節(jié) 南鄭侯
馬岱 司州扶風(fēng)茂陵 平北將軍 陳倉侯
關(guān)興 安國 ?~234 并州河?xùn)|解良 侍中 中監(jiān)軍 漢壽亭侯
張苞 197 ~231 幽州涿郡涿縣 西鄉(xiāng)侯
關(guān)平 178~219 并州河?xùn)|解縣
廖化 元儉 190~264 荊州襄陽中盧 右車騎將軍 并州刺史 假節(jié) 中鄉(xiāng)侯
張翼 伯恭 ?~264 益州犍為武陽 左車騎將軍 冀州刺史 假節(jié) 都亭侯
王平 子均 ?~248 益州巴西宕渠 鎮(zhèn)北大將軍前監(jiān)軍 漢中太守 安漢侯
陳到 叔至 ?~230 豫州汝南 征西將軍 永安都督 亭侯
吳懿 子遠(yuǎn) 166~237 兗州陳留 車騎將軍 雍州刺史 假節(jié) 濟(jì)陽侯
吳班 元雄 ?~234 兗州陳留 驃騎將軍 假節(jié) 綿竹侯
李嚴(yán) 正方 ?~234 荊州南陽 中都護(hù) 驃騎將軍 都鄉(xiāng)侯
胡濟(jì) 偉度 荊州義陽 右驃騎將軍 兗州刺史 假節(jié) 成陽亭侯
蔣斌 ?~264 荊州零陵湘鄉(xiāng) 綏武將軍 漢城護(hù)軍 安陽亭侯
?。ㄊY琬之子)
諸葛瞻 思遠(yuǎn) 226~263 徐州瑯邪陽都 行都護(hù) 衛(wèi)將軍 平尚書事 武鄉(xiāng)侯
羅憲 令則 218~270 荊州襄陽 冠軍將軍 西鄂侯 追贈安南將軍
馬忠 德信 ?~249 益州巴西閬中 鎮(zhèn)南大將軍 彭鄉(xiāng)侯
李恢 德昂 ?~231 建寧俞元 安漢將軍 建寧太守 漢興亭侯
劉敏 荊州零陵泉陵 左護(hù)軍 揚(yáng)威將軍 云亭侯
鄧芝 伯苗 163~251 荊州義陽新野 尚書令 車騎將軍 假節(jié) 陽武亭侯
?。h司馬鄧禹之后)
張嶷 伯岐 ?~254 巴西南充國 蕩寇將軍 關(guān)內(nèi)侯
高翔 右將軍 玄鄉(xiāng)侯
輔匡 元弼 荊州襄陽 右將軍 中鄉(xiāng)侯
閻宇 文平 荊州南郡 右大將軍
句扶 孝興 益州巴西漢昌 左將軍 宕渠侯
向?qū)?巨違 ?~240 荊州襄陽宜城 中領(lǐng)軍 都亭侯
劉琰 威碩 ?~234 荊州豫州魯國 衛(wèi)尉 行中軍師 車騎將軍 都鄉(xiāng)侯
趙統(tǒng) 常山真定 虎賁中郎 督行領(lǐng)軍 永昌亭侯
楊戲 文然 ?~261 犍為武陽 護(hù)軍監(jiān)軍 梓潼太守射聲校尉
諸葛喬 伯松 204~228 徐州瑯邪陽都 駙馬都尉 (諸葛瑾子)
劉邕 南和 荊州義陽 后將軍 監(jiān)軍 關(guān)內(nèi)侯
鄧方 孔山 ?~222 南郡 安遠(yuǎn)將軍 庲降都督
霍弋 紹先 南郡枝江 南中都督 列侯
李球 ?~263 建寧俞元 羽林右部督
趙累 ?~219 都督
黃權(quán) 公衡 ?~240 巴西閬中 蜀鎮(zhèn)北將軍 魏車騎將軍 儀同三司 育陽侯
傅僉 ?~263 荊州義陽 關(guān)中都督
劉封 192~220 荊州長沙 副軍將軍
霍峻 仲邈 177~217 南郡枝江 梓潼太守 裨將軍
馮習(xí) 休元 南郡 領(lǐng)軍
張南 文進(jìn)
劉巴 子初 182~222 零陵烝陽 尚書令
呂乂 季陽 ?~251 荊州南陽 尚書令
黃崇 ?~263 巴西閬中 尚書郎
張遵 ?~263 幽州涿郡 尚書
陳式 ?~231 巴西安漢 將軍
嚴(yán)顏 ?~219 巴郡臨江 太守 賓客
徐庶 元直 ?~約232 潁川郡 右中郎將 御史中丞
蔣琬 公琰 ?~246 零陵湘鄉(xiāng) 行都護(hù) 領(lǐng)益州刺史 大將軍 錄尚書事 假節(jié) 安陽亭侯
費(fèi)祎 文偉 ?~253 江夏鄳縣 大將軍 錄尚書事
領(lǐng)益州刺史 成鄉(xiāng)侯
董厥 龔襲 荊州義陽 相國參軍 散騎常侍 南鄉(xiāng)侯
陳祗 奉宗 ?~258 豫州汝南 鎮(zhèn)軍將軍 侍中 尚書令 列侯
李福 孫德 梓潼涪縣 前監(jiān)軍 大將軍司馬 平陽亭侯
法正 孝直 175~220 司州扶風(fēng)郿縣 尚書令 護(hù)軍將軍
宗預(yù) 德艷 ?~264 荊州南陽安眾 鎮(zhèn)軍大將軍 兗州刺史 關(guān)內(nèi)侯
向朗 巨達(dá) ?~247 荊州襄陽宜城 左將軍 長史 顯明亭侯
王連 文儀 荊州南陽 屯騎校尉 丞相長史 平陽亭侯
費(fèi)觀 賓伯 江夏鄳縣 振威將軍 都亭侯
孫乾 公佑 北海營陵 秉忠將軍
簡雍 憲和 涿郡 昭德將軍
糜竺 子仲 東??る钥h 安漢將軍
來敏 敬達(dá) 165~261 荊州義陽新野 執(zhí)慎將軍
伊籍 機(jī)伯 兗州山陽郡 昭文將軍
左將軍從事中郎
楊洪 季休 ?~228 益州犍為武陽 蜀郡太守 越騎校尉 關(guān)內(nèi)侯
張裔 君嗣 ?~230 蜀郡成都 輔漢將軍 丞相長史
董允 休昭 ?~246 南郡枝江 侍中 尚書令
衛(wèi)繼 子業(yè) ?~264 漢嘉嚴(yán)道 奉車都尉 大尚書
李撰 欽仲 梓潼涪縣 中散中大夫 右中郎將
楊颙 子昭 荊州襄陽 巴郡太守 主簿
譙周 允南 200~270 巴西西充國 蜀光祿大夫 晉散騎常侍
張紹 幽州涿郡 蜀侍中 晉尚書仆射 列侯 (張飛之子)
鄧良 荊州義陽新野 蜀駙馬都尉 晉廣漢太守 蜀陽武亭侯
?。ㄠ囍ブ樱?p> 郤正 令先 ?~278 河南偃師 蜀秘書令
晉巴西太守
廖立 公淵 武陵臨沅 長水校尉
王甫 國山 ?~222 益州廣漢郪縣 荊州議曹從事
楊儀 威公 ?~235 荊州襄陽 中軍師
費(fèi)詩 公舉 益州犍為南安 諫議大夫
杜微 國輔 梓潼涪縣 諫議大夫
五梁 德山 益州犍為南安 諫議大夫 五官中郎將
劉豹 議郎 陽泉侯
向舉 議郎 青衣侯
尹默 思潛 ?~234 梓潼涪縣 太中大夫
董和 幼宰 南郡枝江 掌軍中郎將
許靖 文休 149~222 汝南平輿 司徒
馬良 季常 187~222 襄樊宜城 侍中
王謀 元泰 益州漢嘉 太常 關(guān)內(nèi)侯
杜瓊 伯瑜 ?~250 益州蜀郡成都 太常
秦宓 子敕 ?~226 益州廣漢綿竹 大司農(nóng)
孟光 孝裕 司州河南洛陽 大司農(nóng)
許慈 仁篤 荊州南陽 大長秋
何宗 彥英 益州蜀郡郫縣 大鴻臚
韓冉 ?~221 軍謀掾
周群 仲直 益州巴西閬中 儒林校尉
陳震 孝起 ?~235 荊州南陽 尚書令
程畿 季然 益州巴西閬中 從事祭酒
樊建 長元 荊州義陽 給事中
殷觀 孔休 別駕從事
陳壽 承祚 223~297 益州巴西安漢 太子中庶子
孟達(dá) 子度 ?~228 司州扶風(fēng) 散騎常侍 建武將軍 新城太守 平陽亭侯
射援 文雄 司州扶風(fēng) 從事中郎
射堅 文固 司州扶風(fēng) 蜀郡太守
李密 令伯 224~287 益州犍為武陽 漢中太守
呂凱 季平 ?~225 益州永昌不韋 云南太守 陽遷亭侯
龐宏 巨師 荊州襄陽 涪陵太守 關(guān)內(nèi)侯
王伉 益州蜀郡 永昌太守 亭侯
馬謖 幼常 190~228 荊州襄陽宜城 越希太守
彭羕 永年 184~220 益州廣漢 江陽太守
黃皓 中常侍 奉車都尉
三國人物大全(吳)
姓名 字 生卒 祖籍 官至 爵位
孫權(quán) 仲謀 182~252 揚(yáng)州吳郡富春 東吳大帝
孫亮 子明 243~260 揚(yáng)州吳郡富春 會稽王
孫休 子烈 235~264 揚(yáng)州吳郡富春 吳景帝
孫皓 元宗 242~284 揚(yáng)州吳郡富春 烏程侯
孫堅 文臺 154~191 揚(yáng)州吳郡富春 破虜將軍 豫州刺史 烏程侯
孫策 伯符 175~200 揚(yáng)州吳郡富春 討逆將軍 會稽太守 吳侯
孫和 子孝 224~253 揚(yáng)州吳郡富春 南陽王 追謚文皇帝
孫邵 長緒 163~225 青州北海 丞相 威遠(yuǎn)將軍 陽羨侯
孫峻 子遠(yuǎn) 219~256 揚(yáng)州吳郡富春 丞相 大將軍 督中外諸軍事 假節(jié) 富春侯
顧雍 元嘆 168~243 揚(yáng)州吳郡吳縣 丞相 平尚書事 醴陵侯
陸遜 伯言 183~245 揚(yáng)州吳郡吳縣 上大將軍 右都護(hù) 丞相 昭侯
步鷺 子山 177~248 臨淮淮陰 丞相 臨湘侯
滕胤 承嗣 ?~256 丞相 大司馬 都亭侯
張悌 巨先 236~280 荊州襄陽 丞相
周瑜 公瑾 175~210 廬江舒縣 偏將軍 南郡太守
魯肅 子敬 172~217 臨淮東城 橫江將軍 漢昌太守
呂蒙 子明 178~220 汝南富陂 左護(hù)軍 虎威將軍 南郡太守 孱陵候
孫韶 公禮 188~241 揚(yáng)州吳郡富春 鎮(zhèn)北將軍 假節(jié) 幽州牧
孫桓 叔武 198~222 揚(yáng)州吳郡富春 建武將軍 丹徒侯
孫靜 揚(yáng)州吳郡富春 昭義中郎將
孫瑜 仲異 177~215 揚(yáng)州吳郡富春 奮威將軍 丹楊太守
孫皎 叔朗 ?~219 揚(yáng)州吳郡富春 征虜將軍
孫賁 伯陽 ?~218 揚(yáng)州吳郡富春 豫章太守 征虜將軍 都亭侯
孫翊 叔弼 184~204 揚(yáng)州吳郡富春 丹楊太守
朱然 義封 182~249 丹楊故鄣 大都督 左大司馬 右軍師 兗州牧 當(dāng)陽侯
全琮 子璜 198~249 揚(yáng)州吳郡錢唐 右大司馬 左軍師 徐州牧 錢唐侯
程普 德謀 右北平土垠 蕩寇將軍 江夏太守
甘寧 興霸 163~222 巴郡臨江 西陵太守 常勝將軍 折沖將軍
周泰 幼平 九江下蔡 漢中太守 奮威將軍 平虜將軍 陵陽侯
蔣欽 公奕 ?~220 九江壽春 右護(hù)軍 蕩寇將軍 西部都尉 討越中郎將
丁奉 承淵 ?~271 廬江安豐 右大司馬 安豐侯
徐盛 文向 ?~227 瑯琊瑯邪莒 安東將軍 蕪湖侯
潘璋 文珪 ?~234 東郡發(fā)干 右將軍 溧陽侯
諸葛靚 仲思 瑯邪陽都 右將軍
留贊 正明 183~255 會稽長山 左將軍 左護(hù)軍
施績 公緒 ?~270 揚(yáng)州丹楊故鄣 上大將軍 左大司馬
呂岱 定公 161~256 廣陵海陵 大司馬 都鄉(xiāng)侯
朱治 君理 156~224 丹陽故鄣 吳郡太守 安國將軍 毗陵侯
魯淑 217~272 臨淮東城 昭武將軍 假節(jié) 夏口督 都亭侯
虞汜 世洪 ?~258 會稽余姚 交州刺史 冠軍將軍 馀姚侯
賀齊 公苗 ?~227 會稽山陰 后將軍 徐州牧 假節(jié) 山陰侯
張承 仲嗣 177~244 徐州彭城 奮威將軍 衛(wèi)尉 豫章太守 都鄉(xiāng)侯
鐘離牧 子干 會稽山陰 前將軍 武陵太守 假節(jié)(漢魯相意七世孫) 都鄉(xiāng)侯
太史慈 子義 166~207 青州東萊黃縣 建昌都尉
韓當(dāng) 義公 153~223 遼西令支 昭武將軍 冠軍太守
沈瑩 ?~280 左將軍 丹楊太守
黃蓋 公覆 零陵泉陵 武陵太守 偏將軍
祖茂 大榮 ?~190 揚(yáng)州吳郡富春 將軍
凌統(tǒng) 公績 189~237 揚(yáng)州吳郡馀杭 偏將軍
董襲 元代 ?~216 會稽余姚 偏將軍
陳武 子烈 ?~215 廬江松滋 偏將軍
呂范 子衡 ?~228 汝南細(xì)陽 前將軍 揚(yáng)州牧 假節(jié) 追贈大司馬 南昌侯
步闡 仲思 ?~272 臨淮淮陰 衛(wèi)將軍 儀同三司 侍中 假節(jié) 交州牧 宜都公
步璣 ?~272 臨淮淮陰 左將軍 散騎常侍 廬陵太守 江陵侯
樓玄 承先 沛郡蘄縣 散騎中常侍 大司農(nóng) 會稽太守 宮下鎮(zhèn)禁中候
張昭 子布 156~236 徐州彭城 輔吳將軍 文侯
張休 叔嗣 徐州彭城 揚(yáng)武將軍 婁侯
華核 永先 揚(yáng)州吳郡武進(jìn) 東觀令 領(lǐng)右國 史徐陵亭侯
胡綜 偉則 183~243 汝南固始 偏將軍 左執(zhí)法 領(lǐng)辭訟 鄉(xiāng)侯
陸抗 幼節(jié) 226~274 吳郡吳縣華亭 大司馬 荊州牧
闞澤 德潤 170~243 會稽山陰 太子太傅 領(lǐng)中書 都鄉(xiāng)侯
是儀 子羽 北海營陵 尚書仆射 魯王傅 都鄉(xiāng)侯
桓階 伯緒 ?~221 長沙臨湘 太常 安樂鄉(xiāng)侯
全尚 子真 吳郡錢塘 太常 衛(wèi)將軍 永平侯
潘浚 承明 ?~239 武陵漢壽 太常 假節(jié) 劉陽侯
顧譚 子默 205~246 揚(yáng)州吳郡吳縣 太常 平尚書事
士燮 威彥 137~226 蒼梧廣信 衛(wèi)將軍 交址太守 龍編侯
朱據(jù) 子范 184~250 揚(yáng)州吳郡吳縣 驃騎將軍 新都郡丞 云陽侯
陸景 士仁 249~280 揚(yáng)州吳郡吳縣 偏將軍 中夏督 毗陵侯
駱統(tǒng) 公緒 193~228 會稽烏傷 偏將軍 濡須督 新陽亭侯
嚴(yán)畯 曼才 彭城 都尉 從事中郎 尚書令
諸葛誕 公休 206~258 豫州瑯邪陽都 大司徒 驃騎將軍 青州牧 壽春侯
諸葛瑾 子瑜 174~241 豫州瑯邪陽都 大將軍 豫州牧
諸葛恪 元遜 203~253 豫州瑯邪陽都 太傅
陸績 公紀(jì) 187~218 揚(yáng)州吳郡吳縣 偏將軍 郁林太守
張纮 子綱 152~211 徐州廣陵 長史
張溫 惠恕 193~228 揚(yáng)州吳郡吳縣 輔義中郎將
虞翻 仲翔 164~233 會稽余姚 騎都尉
劉基 敬輿 181~229 東萊牟平 光祿勛
程秉 德樞 汝南南頓 太子太傅
薛綜 敬文 ?~243 沛郡竹邑 太子太傅
吾粲 孔休 揚(yáng)州吳郡烏程 太子太傅
這是網(wǎng)上找的,不求多少分,希望對你有幫助。
聲明:本網(wǎng)頁內(nèi)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