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
觀察的目的性原則
觀察的目的性原則,就是要求觀察必須以明確的目的性為基礎(chǔ),使觀察活動區(qū)別于一般的感知活動。人們每天耳聞目睹的事物不計其數(shù),如果沒有一定的目的,所有這些都會成為雜亂無章的感覺。在科學史上,有許多所謂被動觀察或機遇觀察的事例,實際上,這種機遇觀察已經(jīng)由無目的轉(zhuǎn)入有目的,或者由他目的轉(zhuǎn)向該目的了。右腦開發(fā)機構(gòu)有哪些
觀察的客觀性原則
人們從事社會實踐活動,其目的是為了認識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能動地改造世界,為人類服務。觀察能否做到客觀是非常重要的。觀察的客觀性就是要求在觀察中獲得能夠真實、準確地反映各種事物和現(xiàn)象的事實,為我們的學習和研究提供可靠的材料。
但是觀察事實是通過人的大腦及感覺器官得來的,它是對客觀世界的一種描述或判斷,而并非客觀世界本身。這兩者之間往往相去甚遠。從主觀方面來說,可能會由于知識、感覺器官、觀察儀器、觀察條件等的局限,一次或多次的具體觀察,不可能達到絕對的客觀性。可是人類的實踐活動是無限的,觀察活動是無限的,人類自強不息,世代更迭,通過無數(shù)次具有相對客觀性的觀察,無限地
近了絕對客觀性。
客觀性的顯著標志就是可重復性和可證實性。一項觀察或科研成果,如不能被重復出現(xiàn)或證實它的正確,是不可能為人接受的。哥白尼在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后,提出了太陽中心說,這與當時教皇的地心說是背道而馳的。太陽中心說是在被新的事實檢驗之后,才為人們所接受。恩格斯說:“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有三百年之久一直是一種假說,這個假說盡管有百分之九十九、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可靠性,但畢竟是一種假說;而當勒維烈以這個太陽系學說所提供的數(shù)據(jù),不僅推算出一定還存在一個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還推算出這個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時候,當后來加勒確實發(fā)現(xiàn)了這個行星的時候,哥白尼的學說就被證實了。”可見觀察既能為建立理論提供事實材料,又能起到檢驗理論的作用,而其關(guān)鍵是觀察事實必須客觀。
觀察的全面性原則
我們知道,事物是由各個部分和屬性組成的,我們在觀察時不能孤立片面地把握事物,觀察應該是全面的。觀察的全面性原則要求我們從客觀的時間演化上,系統(tǒng)觀察它變化發(fā)展的各個階段和發(fā)展的全過程;從空間上,觀察它的各個方面、它的全體,同時我們還應觀察它的內(nèi)部關(guān)系以及它與其他事物的關(guān)系。
片面性是同全面性相對立的。瞎子摸象的故事能給我們一些啟示。幾個瞎子在大路上聽說有人把一頭大象牽過來了,他們決定去了解一下什么是大象。其中一個摸著象的牙齒,他說大象好似一把劍;摸到耳朵的則認為像一把大扇子;摸到腿的人則說大象好像一根柱子;摸到身子的說象是一堵墻;而拿著尾巴的甚至說象只不過像根繩子。牽象的人把象帶走了,瞎子們還在路邊爭論不息。
人類認識總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較少到知之較多,由片面到全面,絕對的全面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堅持觀察的全面性原則,可以使我們防止僵化,少犯錯誤。
觀察的典型性原則
世界上許多事物其發(fā)展過程都是極為復雜的,要使觀察反映其客觀本質(zhì),就必須暫時地有條件地撇開與當前無關(guān)的內(nèi)容、次要的過程和干擾因素,而對有代表性的對象在比較典型的條件下進行觀察,使其主要的方面、過程充分暴露出來。
觀察的典型性原則要求選擇典型的觀察對象。選擇具有代表意義的客體可以減少其復雜程度而又能反映其普遍規(guī)律?,F(xiàn)代遺傳學的第一位奠基人奧地利的孟德爾,他選擇的觀察對象是豌豆。在他看來,豌豆具有生長期短,容易得到純種和穩(wěn)定的相對性狀等。這些都為他的研究的順利完成提供了有利條件。
聲明:本網(wǎng)頁內(nèi)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0731-84117792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