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希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賞析 這首小以詩人山行時所見所感,描繪了初冬時節(jié)的山中景色。 首句寫山中溪水。荊溪,本名長水,又稱浐水,源出陜西藍(lán)田縣西南秦嶺山中,北流至長安東北入灞水。這里寫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中 朝代:宋作者:邵定體裁:五絕 白日看云坐,清秋對雨眠。 眉頭無一事,筆下有千年。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是夏日山中吧 夏日山中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fēng)。 鑒賞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币驗槭窍奶?,所以有“白羽扇”;因為是山中,所以有扇而懶得遙因為山林中過往的人煙稀少,人敢于脫去頭
《山中》是唐代詩人王勃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絕,作于作者被廢斥后客居巴蜀期間。此詩抒發(fā)了作者久滯異地,渴望早日歸去的思鄉(xiāng)之情。
山中 (唐)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希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翻譯 譯文荊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上露出了白色的石頭,天氣慢慢地變涼了,枝頭的紅葉漸漸稀少。彎曲的山路上原來沒有下雨,可這濃濃的青松翠柏中煙霧迷蒙,水氣很重,似
全詩語言洗練,情景交融,塑造了一個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其豐富的意象渲染了悲涼的氛圍,襯托出詩人久客思?xì)w的凄苦心境。
1、運用了反復(fù)的修辭手法強調(diào)了飲酒之多,表達(dá)了詩人飲酒的酣暢淋漓之感。 2、率直敢言
擴展閱讀,以下內(nèi)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山中雜詩》的賞析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huán)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云彩竟然從窗里飄出來。此幽居蕩盡了人間的塵滓,隨意而傳神地表達(dá)了詩人愜意閑適的心情。
全詩不過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離“山中”的主題。煙嵐彌漫著山谷,在山峰間飄來蕩去,這正是幽靜深邃的山中所常見的現(xiàn)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間隙中窺見其脈脈的斜暉,由此可見竹林的茂密青蔥,山間的幽趣在首兩句中已曲曲傳出。屋檐上的飛鳥來來往往,白云穿窗而過,都說明詩人所居之處地勢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鳥時時棲息于其檐前屋后,體現(xiàn)了山居的清靜超脫,遠(yuǎn)離塵囂。
沈德潛說此詩:“四句寫景,自成一格?!币庵^這首小詩將所有的筆墨都集中在寫景上,與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結(jié)構(gòu)不同,開了一種新的格式。其實,這四句中雖句句是景,卻時時有人在其中,如前兩句中的“見”和“窺”,都說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寫之景只是人所見之景,并不是純客觀的描繪。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寫景中已暗示了詩人的山居之樂,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見。
吳均是寫山水的高手,這四句小詩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征就在于作者觀察角度的選擇得當(dāng)?!盁煛笔怯伞吧诫H”所見,“落日”是由竹中所見,“鳥”在檐上,“云”從窗出,這樣,就不同與尋常的寫山嵐、落日、鳥和云,而帶上了詩人山居所見的主觀色彩,并有了典型的意義。就象是攝影,攝取同一物象,卻各人有各人的角度。而一幀成功的作品,總是能取新穎巧妙的角度,攝出景物的特征與情趣,吳均的摹山范水也正是如此。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huán)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云彩竟然從窗里飄出來。此幽居蕩盡了人間的塵滓,隨意而傳神地表達(dá)了詩人愜意閑適的心情。
全詩不過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離“山中”的主題。煙嵐彌漫著山谷,在山峰間飄來蕩去,這正是幽靜深邃的山中所常見的現(xiàn)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間隙中窺見其脈脈的斜暉,由此可見竹林的茂密青蔥,山間的幽趣在首兩句中已曲曲傳出。屋檐上的飛鳥來來往往,白云穿窗而過,都說明詩人所居之處地勢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鳥時時棲息于其檐前屋后,體現(xiàn)了山居的清靜超脫,遠(yuǎn)離塵囂。
沈德潛說此詩:“四句寫景,自成一格?!币庵^這首小詩將所有的筆墨都集中在寫景上,與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結(jié)構(gòu)不同,開了一種新的格式。其實,這四句中雖句句是景,卻時時有人在其中,如前兩句中的“見”和“窺”,都說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寫之景只是人所見之景,并不是純客觀的描繪。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寫景中已暗示了詩人的山居之樂,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見。
吳均是寫山水的高手,這四句小詩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征就在于作者觀察角度的選擇得當(dāng)?!盁煛笔怯伞吧诫H”所見,“落日”是由竹中所見,“鳥”在檐上,“云”從窗出,這樣,就不同與尋常的寫山嵐、落日、鳥和云,而帶上了詩人山居所見的主觀色彩,并有了典型的意義。就象是攝影,攝取同一物象,卻各人有各人的角度。而一幀成功的作品,總是能取新穎巧妙的角度,攝出景物的特征與情趣,吳均的摹山范水也正是如此。
山中雜詩簡短賞析50字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huán)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云彩竟然從窗里飄出來.此幽居蕩盡了人間的塵滓,隨意而傳神地表達(dá)了詩人愜意閑適的心情.
此詩以素筆淡墨,描寫了深山幽麗的自然景色,流露出詩人喜愛山水的生活情趣。
山中酬楊補缺見過譯文及賞析
錢起,初為秘書省校書郎、藍(lán)田縣尉,后任司勛員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學(xué)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稱錢考功,與韓翃、李端、盧綸等號稱大歷十才子。錢起長于五言,詞彩清麗,音律和諧。因與郎士元齊名,齊名“錢郎”。人為之語曰:“前有沈宋,后有錢郎。”對此,錢起很不滿意,傲然說道:“郎士元安得與余并稱也?”但是,朝廷公卿出牧奉使,若無錢、郎賦詩送別,則為時論所鄙。錢起詩作的題材多偏重于描寫景物和投贈應(yīng)酬。音律諧婉,時有佳句。
錢起當(dāng)時詩名很盛,其詩多為贈別應(yīng)酬,流連光景、*之作,與社會現(xiàn)實相距較遠(yuǎn)。然其詩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水平,風(fēng)格清空閑雅、流麗纖秀,尤長于寫景,為大歷詩風(fēng)的杰出代表。
少數(shù)作品感時傷亂,同情農(nóng)民疾苦。以《省試湘靈鼓瑟》詩最為有名。有《錢考功集》,集中五絕《江行無題一百首》及若干篇章,為其曾孫錢珝所作。
2作品鑒賞
田園雨后贈鄰人
安排常任性,偃臥晚開戶。樵客荷蓑歸,向來春山雨。
殘云虹未落,返景霞初吐。時鳥鳴村墟,新泉繞林圃。
堯年尚恬泊,鄰里成太古。室邇?nèi)怂爝b,相思怨芳杜。
藍(lán)溪休沐,寄趙八給事
蟲鳴歸舊里,田野秋農(nóng)閑。即事敦夙尚,衡門方再關(guān)。
夕陽入東籬,爽氣高前山。霜蕙后時老,巢禽知暝還。
侍臣黃樞寵,鳴玉青云間??舷胗^魚處,寒泉照發(fā)斑。
過溫逸人舊居
返真難合道,懷舊仍無吊。浮俗漸澆淳,斯人誰繼妙。
聲容在心耳,寧覺阻言笑。玄堂閉幾春,拱木齊云嶠。
鶴傳居士舞,猿得蘇門嘯。酹酒片陽微,空山想埋照
過鳴皋隱者
磻石老紅鮮,征君臥幾年。飛泉出林下,一徑過崖巔。
雞犬逐人靜,云霞宜地偏。終朝數(shù)峰勝,不遠(yuǎn)一壺前。
仲月霽春雨,香風(fēng)生藥田。丹溪不可別,瓊草色芊芊。
送楊彘隱
悔作掃門事,還吟招隱詩。今年芳草色,不失故山期。
遙想白云里,采苓春日遲。溪花藏石徑,巖翠帶茅茨。
九轉(zhuǎn)莫飛去,三回良在茲。還嗤茂陵客,貧病老明時
晚歸藍(lán)田舊居
云卷東皋下,歸來省故蹊。泉移憐石在,林長覺原低。
舊里情難盡,前山賞未迷。引藤看古木,嘗酒咒春雞。
興與時髦背,年將野老齊。才微甘引退,應(yīng)得遂霞棲。
寄袁州李嘉祐員外
誰謂江山阻,心親夢想偏。容輝常在目,離別任經(jīng)年。
郡國通流水,云霞共遠(yuǎn)天。行春鶯幾囀,遲客月頻圓。
雁有歸鄉(xiāng)羽,人無訪戴船。愿征黃霸入,相見玉階前。
送僧歸日本
原文:
上國隨緣住,來途若夢行。
浮天滄海遠(yuǎn),去世法舟輕。
水月通禪寂,魚龍聽梵聲。
惟憐一燈影,萬里眼中明。
鑒賞:
上國,這里指中國。浮天句,意謂來自滄海遠(yuǎn)處,故其舟如浮于天際。禪寂,猶禪定,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這里是寫舟行海上,故以水月扣之。梵聲,指念經(jīng)聲。惟憐,最愛。燈,以船燈喻禪燈。
古代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兩國的僧人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錢起的這首詩,是在長安時,贈給一位即將渡?;貒娜毡旧说摹T姙樗蛣e,而詩的前四句卻寫來時情景,即寓有惜別情意,也充滿了對日本友人的贊美。后四句寫海上景物,處處切合僧人身份,而送別之意自出,并且頌揚了他的佛法精深,祝愿他此去“萬里眼中明”。揚帆歸去,普渡眾生。因為日本僧人是從海上來的,所以這首詩就從大海展開想象,筆底含情。它通過生動景物的描繪和對禪機的抒發(fā),把這惜別之情委婉地表達(dá)了出來。海趣禪機,深情厚誼,融為一體,不失為一首送別的好詩。
谷口書齋寄楊補闕
原文:
泉壑帶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憐新雨后,山愛夕陽時。
閑鷺棲常早,秋花落更遲。
家僮掃蘿徑,昨與故人期。
鑒賞:
谷口,古地名,在今陜西涇陽縣西北,西漢為縣,東漢廢。補闕,官名,分左右補闕,職司向皇帝規(guī)諫及舉薦,低一級的稱左右拾遺。泉壑,猶山水,茅茨,茅屋。云霞,指云霞之光。薜,薜荔,也陳木蓮,常綠藤本。薜帷,《楚辭·九歌·湘夫人》:【網(wǎng)薜荔兮為帷?!繎z,愛。秋花句,猶陸游【名花未落如相待】意。家僮,舊指奴仆。掃蘿徑,古常以掃蘿徑表示迎客之誠。蘿,古常與薜合稱薜蘿,作為隱居者特征。《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女蘿,即菟絲,古也以為女蘿即松蘿。昨與句,意謂前時已與楊補闕預(yù)訂游期。昨,也泛指過去。
詩寫谷口書齋一帶的景物:連竹都因新雨之后分外可愛了,因為生命里多了水分;夕陽之山所以可愛,因為是一種稍從即逝的境界。這樣也更促使楊補闕能踐約前來。
這是邀約的詩,約楊補闕前來書齋敘談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將水、云、竹、山、鷺、花人格化了,寫得極富感情。詩極寫書齋景物,幽靜清新。雨后新竹,生機勃發(fā),晚山夕照,余輝動人,秋花未落,仍有蓓蕾,如此境地,怎不促使楊補闕踐約前來?
詩全是寫景,句法工整。首聯(lián)起對,頷聯(lián)晴雨分寫,頸聯(lián)寫花鳥情態(tài),末聯(lián)寫邀約?!爸駪z新雨后,山愛夕陽時”也不愧為寫景妙句。
歸雁
原文:
瀟湘何事等閑回,
水碧沙明兩岸苔。
二十五弦彈夜月,
不勝清怨卻飛來。
鑒賞:
詩人客居在北方,看見大雁北返,觸動情懷,于是寫下了這首《歸雁》詩。
大雁作為一種候鳥,每當(dāng)春來,由南返北本是一種很正常的自然現(xiàn)象,但詩人偏要發(fā)問:“瀟湘何事等閑回?水碧沙明兩岸苔?!边@兩句用的是倒置法。
意思是說:“瀟湘水清沙白,兩岸長滿青苔,水暖食足,風(fēng)景幽美,大雁正好棲息,為什么要隨隨便便飛回來呢?
古人一般不大了解大雁的生活習(xí)性,認(rèn)為它們飛到湖南衡陽縣南的回雁峰,就不再南飛,到第二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就向北返回。瀟湘在洞庭湖南面,水暖食足,氣候很好,古人認(rèn)為是大雁過冬的好地方,所以詩人想象歸雁是從瀟湘飛來的。杜牧的《早雁》詩:“莫厭瀟湘人少處,水多菰米岸莓苔?!闭f的也是這樣的意思。
末兩句是詩人代雁作答:“ 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這兩句化用了湘靈鼓瑟的傳說。古傳湘水女神善鼓瑟,瑟本來有五十弦,因女神彈得聲調(diào)凄怨,上帝令改為二十五弦。錢起考進(jìn)士的中試詩題即為《湘靈鼓瑟》,結(jié)尾二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就是描寫湘靈鼓瑟的名句。這里詩人代大雁借用湘靈鼓瑟的事答道:“ 瀟湘本是個好地方,但是湘水女神常在月下鼓瑟,瑟聲幽怨,不勝其悲,所以才飛回來另找更好的棲息之所。
詩中的瀟湘夜景和瑟聲雖都是想象之詞,但通過這樣一問一答,卻把雁寫成了通曉音樂和富于情感的生靈了。
這首詩想象豐富,意境清遠(yuǎn)。表面上寫大雁,實際上是寫詩人在春夜的感受。詩中沒有明說這種感受是什么?正因為沒有明白說出,才留給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
暮春歸故山草堂
原文:
谷口春殘黃鳥稀,
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陰待我歸。
鑒賞:
“谷口”二字,暗示了題中“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殘”二字,扣題中“暮春”;以下幾句都是“歸”后的所見所感,思致清晰而嚴(yán)謹(jǐn)。谷口的環(huán)境是幽美的,詩人曾說過:“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陸沉。牛羊下山小,煙火隔云深。一徑入溪色,數(shù)家連竹陰。藏虹辭晚雨,驚隼落殘禽..”(《題玉山村叟屋壁》)。
春到谷口,更是別具一番景色。然而,此次歸來卻是“春殘時節(jié)”,眼前已是黃鳥稀,辛夷盡,杏花飛了。
黃鳥,黃鶯(一說黃雀),叫聲婉轉(zhuǎn)悅耳;辛夷,木蘭樹的花,一稱木筆花,比杏花開得早,所以詩說“辛夷花盡杏花飛”。一“稀”、一“盡”、一“飛”,烘托出春光逝去,了無蹤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氣氛。
然而,在這冷落寂寥的氛圍中,詩人都卻喜地發(fā)現(xiàn)窗前幽竹、兀傲清勁、翠綠蔥蘢、搖曳多姿,迎接它久別歸來的主人。詩人禁不住吟誦出: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皯z”者,愛也。愛的就是它“不改清陰”?!安桓那尻帯保?極其簡練而準(zhǔn)確地概括了翠竹內(nèi)在美與外在美和諧統(tǒng)一的特征。“月籠翠葉秋承露,風(fēng)亞繁梢暝掃煙。知道雪霜終不變,永留寒色在庭前”(唐求《庭竹》)?!耙Фㄇ嗌讲环潘?,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你東南西北風(fēng)”(鄭板橋《竹石》)。詩人們謳歌的不都是它“不改清陰”的品格嗎!在這首詩中,錢起正是以春鳥、春花之“改”—— 稀、盡、飛,反襯出翠竹的“不改”,詩人愛的是“不改”,對于“改”持何態(tài)度,當(dāng)然就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見,詩的一、二句并沒有贊美春鳥、春花之意,更沒有為它們的消逝而惋惜,而是在感慨它們隨春而來,隨春而去,與時浮沉,不能自立于世的品性。
“畫有在紙中者,有在紙外者”。詩也可以說有在言中者,有在言外者?!笆紤z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以流水對的形式,用由人及物,由物及人的寫法,生動地抒發(fā)了詩人的憐竹之意,和幽竹的“待我”之情。在這個物我相親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詩人對幽竹的贊美,對那種不畏春殘、不畏秋寒、不為俗屈的高尚節(jié)操的禮贊。所以它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它那深刻的蘊涵又給人無窮的回味。前人說:
“員外(錢起)詩體格新奇,理致清瞻。..文宗右丞(王維)許以高格”(高仲武《中興間氣集》)?;蛟S指的就是這一類詩吧。
省試湘靈鼓瑟
原文:
善鼓云和瑟,
嘗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
楚客不堪聽。
苦調(diào)凄金石,
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
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
悲風(fēng)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
江上數(shù)峰青。
鑒賞:
這首詩為錢起天寶十載(751 )參加進(jìn)士考試所作,該詩傳誦一時,并奠定了他在詩壇的不朽聲名。
按照唐代科舉制度,各州縣選拔士子進(jìn)貢京師,試于尚書省,由禮部主持的進(jìn)士考試,叫做“省試”,也叫“會試”??荚嚂r所作的詩,叫“試帖詩”。這種詩一般五言六韻,有嚴(yán)格的格律規(guī)定,容易束縛作者的思想,所以很難寫好;不過,有的作者善于“戴著鐐銬跳舞”, 往往能夠即席發(fā)揮,寫出傳誦不衰的好詩來。本詩就是試帖詩中的佳作。
詩題“湘靈鼓瑟”摘自《楚辭·遠(yuǎn)游》,其中包含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舜帝死后葬在蒼梧山,其妃子因哀傷而投湘水自盡,變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邊鼓瑟,用瑟音表達(dá)自己的哀思。
根據(jù)試帖詩緊扣題目,不得游離的要求,詩人在開頭兩句就概括題旨,點出曾聽說湘水女神擅長鼓瑟的傳說,并暗用《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的語意,描寫女神翩然而降湘水之濱,她愁容滿面、輕撫云和瑟,彈奏起如泣如訴哀傷樂曲。
中間四句,詩人張開想象的翅膀,任思緒在湘水兩岸、蒼梧之野、洞庭湖上往復(fù)盤旋,把讀者帶入一個神奇虛幻的世界。
動人的瑟聲首先引來了水神馮夷,他激動地在湘靈面前伴樂狂舞,然而一個“空”字,說明馮夷并不理解湘靈的哀怨;倒是人間那些被貶謫過湘水的“楚客”,領(lǐng)略了湘靈深藏在樂聲里的哀怨心曲,禁不住悲從衷來,不忍卒聞。
接下來,詩人著意渲染瑟聲的感染力。“苦調(diào)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鄙暟癖啵苁箞杂驳慕鹗癁橹喑?;瑟聲清亢響亮,它可以響遏行云,傳到那窮高極遠(yuǎn)的蒼穹中去!
瑟聲傳到蒼梧之野,感動了寄身山間的舜帝之靈,他讓山上的白芷吐出芬芳,與瑟聲交相應(yīng)和,彌漫在廣袤的空間,使天地為之悲苦,草木為之動情。
“流水傳湘浦,悲風(fēng)過洞庭”,這兩句寫湘靈彈奏的樂曲同舜帝策動的芳香在湘水之源交織匯合,形成一股強勁的悲風(fēng),順著流水,刮過八百里洞庭湖。
至此,樂曲進(jìn)入了最*,感情達(dá)到了白熱化。憑藉著詩人豐富的想象,湘靈的哀怨之情得到了酣暢淋漓的抒發(fā)和表現(xiàn)。然而全詩最精采的還不在于此,令全篇為之生輝的是結(jié)尾兩句:
曲終人不見,
江上數(shù)峰青。
《舊唐書·錢徵傳》稱這十個字得自“鬼謠”,其實無非說這兩句詩是錢起的神來之筆。此聯(lián)的妙處有:
一是突然轉(zhuǎn)折,出人意料。在盡情地描寫樂曲的表現(xiàn)力之后,使樂曲在*中嘎然而止,這是一重意外;詩境從虛幻世界猛然拉回到現(xiàn)實世界,這是又一重意外。二是呼應(yīng)開頭,首尾圓合。全詩從湘水女神出現(xiàn)開始,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終,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結(jié)尾兩句如橫空出世,堪稱“絕唱”,但同時又是構(gòu)成全篇整體的關(guān)鍵一環(huán);所以雖然“不”字重出,也在所不惜。作者敢于突破試帖詩不用重字的規(guī)范,確屬難能可貴。三是以景結(jié)情,余音裊裊。詩的前面大部分篇幅都是運用想象的畫面著力抒寫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結(jié)尾一筆跳開,描寫曲終人散之后,畫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幾峰青山。這極其省凈明麗的畫面,給讀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廣闊空間:或許湘靈的哀怨之情已融入了湘江綿綿不斷的流水,或許湘靈美麗的倩影已化成了江上偶露崢嶸的數(shù)峰青山;莫非湘靈和大自然熔為一體,年年歲歲給后人講述她那凄艷動人的故事?莫非湘靈的瑟聲伴著湘江流水歌吟,永遠(yuǎn)給人們留下神奇美妙的遐想?這一切的一切,都盡在不言之中了。宋代詞論家有“以景結(jié)情最好”之說,恐怕是從這類詩作中得到的啟迪吧。
贈闕下裴舍人
原文:
二月黃鸝飛上林,
春城紫禁曉陰陰。
長樂鐘聲花外盡,
龍池柳色雨中深。
陽和不散窮途恨,
霄漢常懸捧日心。
獻(xiàn)賦十年猶未遇,
羞將白發(fā)對華簪。
鑒賞:
這是一首投贈詩。寫詩的目的,是為了向裴舍人請求援引。
開頭四句,詩人并未切入正題,象不經(jīng)意地描繪了一幅艷麗的宮苑春景圖:早春二月,在上林苑里,黃鸝成群地飛鳴追逐;紫禁城中春意盎然,拂曉時分,在樹木蔥蘢之中,灑下一片淡淡的春陰。長樂宮的鐘聲飛過宮墻,飄到空中,又緩緩散落在花樹之外。那曾是玄宗皇帝居住之地的龍池,千萬株楊柳,在細(xì)雨中越發(fā)顯得蒼翠欲滴。這四句詩,寫的都是皇宮苑囿殿閣的景色。
那么,錢起贈詩給裴舍人,為什么要牽扯上這些宮殿苑囿呢?這就要看看舍人的日?;顒忧闆r了。在唐代,皇帝身邊的職官,有通事舍人、起居舍人、中書舍人。這些“侍從之臣”每天都要隨侍皇帝左右,過問機密大事,其實際權(quán)力范圍很大。
不難理解,此詩的開頭四句,并不是為寫景而寫景,他的目的,是在“景語”中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地位。由于裴舍人追隨御輦,侍從宸居,就能看到一般官員看不到的宮苑景色。當(dāng)皇帝行幸到上林苑時,裴舍人看到上林苑的早鶯;皇帝在紫禁城臨朝時,裴舍人又看見皇城的春陰曉色;裴舍人草詔時,更聽到長樂宮舒緩的鐘聲;而龍池的柳色變化及其在雨中的濃翠,自然也是裴舍人平日所熟知的。四種景物都若隱若現(xiàn)地使人看到裴舍人的影子。
可見,雖然沒有一個字正面提到裴舍人,但實際上句句都在恭維裴舍人。恭維十足,卻又不露痕跡,可見手法高妙。
接下來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就寫到請求援引的題旨上:
“陽和”句是說,雖有和暖的太陽,畢竟無法使自己的窮途落魄之恨消散?!跋鰸h”句說,但我仰望天空,我還是時時刻刻傾向著太陽(指當(dāng)朝皇帝),意指自己有一顆為朝廷做事的衷心?!矮I(xiàn)賦”句說,十年來,我不斷向朝廷獻(xiàn)上文賦(指參加科舉考試),可惜都沒有得到知音者的賞識?!靶邔ⅰ本湔f,如今連頭發(fā)都變白了,看見插著華簪的貴官,我不能不感到慚愧。
意思說得很清楚,但言語含蓄,保持了一定的身份。
這首詩,通篇表示了一種恭維、求援之意,卻又顯得十分隱約曲折,尤其是前四句,雖然是在恭維,由于寓于“景語”中,便不覺其庸俗了。由此可見錢起藝術(shù)技巧的嫻熟。
藍(lán)田溪與漁者宿
原文:
獨游屢忘歸,
況此隱淪處。
濯發(fā)清泠泉,
月明不能去。
更憐垂綸叟,
靜若沙上鷺。
一論白云心,
千里滄州趣。
蘆中野火盡,
浦口秋山曙。
嘆息分枝禽,
何時更相遇?
鑒賞:
在古典詩詞中,以漁父為題材的作品,從楚辭《漁父》起,多不勝數(shù)。古代詩人常把漁夫視為隱者形象。一般寫漁夫的作品多客觀描繪其飄然物外、自得其樂,而錢起這首五古卻寫了“與漁者宿”,別出蹊徑,饒有新趣。
詩的前六句寫愛漁者的居住地。詩人漂游在外,到了藍(lán)田溪漁者的住處,覺得找到了自己追尋的理想境地。本來就是“獨游屢忘歸”的,何況今天到了一個隱者棲息的地方,則更感到得其所哉。這里有清泉明月,有隱逸高士,境合于心,人合于情,自然更是心愜神怡了。詩人描寫對藍(lán)田溪的喜好,層層推進(jìn),“況此隱淪處”,意為更加“忘歸”,繼而以水清可以濯發(fā),月明使人留戀,進(jìn)一步說明隱淪處的美好。
最后以“更憐垂綸叟”,更愛那老漁翁,歸結(jié)到愿和漁者同宿的期望上。隱處的好,就在于這里“清”、“明”、“靜”,作者將這些意念以特有的景物予以編織,構(gòu)成了一幅世外桃源的美好圖景。
詩的中間四句寫與漁者宿的樂趣。詩人與漁者宿,并不是因為旅途無處可棲,而是清夜長談,得到了知音。談?wù)撝?,漁者飄然物外的情懷,千里滄洲的樂趣,使自己心向往之。“白云心”,用陶潛《歸去來辭》“云無心而出岫”意,就如柳宗元《漁翁》中寫“巖上無心云相逐”以喻隱者之意一樣?!皽嬷奕ぁ?,即隱居水邊之趣。滄洲,濱水的地方。古代常作為隱士的居處。詩人與漁者同宿,縱談隱居之道,遁世之樂,不覺野火燒盡,東方破曉??梢妰扇送ㄏ笏胲?,暢談不休,其樂融融。
最后兩句寫與漁者不忍分別之情。詩人為今天分手如飛禽各棲其枝而嘆息,不知何時再得相遇,惆悵不已。由此又將與漁者宿的感情推進(jìn)一層。
古代詩詞中寫隱士多寫不遇。隱士隱姓埋名,遁世避居,要寫時往往“以影寫竿”,如唐代賈島的《訪隱者不遇》,丘為的《尋西山隱者不遇》,陸暢的《送李山人歸山》,宋代魏野的《尋隱者不遇》等等。
如要寫相遇之人,多寫漁者、樵者、耕者,而很少如錢起這樣寫與隱居的漁者同宿的。錢起這樣寫,增強了人們對隱者的生活與情志的真實感,同時從詩人吐露的與漁者同宿的投契、眷念上,表現(xiàn)了他的胸襟。
裴迪書齋望月
原文:
夜來詩酒興,
月滿謝公樓。
影閉重門靜,
寒生獨樹秋。
鵲驚隨葉散,
螢遠(yuǎn)入煙流。
今夕遙天末,
清光幾處愁。
鑒賞:
裴迪是王維、杜甫的朋友,唐代著名詩人。錢起的這首詩,寫一個初秋的晚上,在裴迪書齋賞月的情景。
幾個朋友聚在一起,飲酒吟詩。不知不覺中,夜色漸濃,月亮升起來了,月光灑滿了庭宇和樓臺。謝公樓,晉時謝莊寫過著名的《月賦》,這里借指裴迪的書齋。此時,在座的人們顯然被如水一般皎潔的月光吸引住了,剛才那種飲酒吟詩的熱烈場面,隨著月光的流瀉,完全被一種寧靜而幽遠(yuǎn)的意味所代替。
“影閉重門靜,寒生獨樹秋”,此刻詩人才注意到,主人所在的深深的庭院,層層門戶早已關(guān)閉,戶外萬籟俱寂。一陣清風(fēng)吹來,枝葉沙沙,引發(fā)無限寒意。人們頓時感到秋夜的清涼。
“鵲驚隨葉散,螢遠(yuǎn)入煙流”,這兩句由寫四周的寂靜和初秋的涼意轉(zhuǎn)入寫月光,但也還不是正面描寫。月色無形無影,正面描寫確實困難。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里說:“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也只能說是對月亮而不是月光的正面描寫。在表現(xiàn)月光時,他仍不得不借助“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這樣一些側(cè)面烘托的詩句。錢起顯然借鑒了前人的經(jīng)驗。同時,他還化用了前人的詩句。曹操《短歌行》說:“月明星稀,鳥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鵲驚”句就是從這里來的。月色太亮了,以致喜鵲誤以為天色已明,撲刺刺猛然飛起,震落了片片秋葉。鵲起葉飏,飄然四散,顯得別有情趣。比起曹詩,錢起的這句詩寫得更為凝練,更富詩意了。
“螢遠(yuǎn)入煙流”,用的也是側(cè)面描寫的方法。沈德潛說:“月夜螢光自失,然遠(yuǎn)入煙叢,則仍見流矣。此最工于體物。”用煙靄的暗淡襯托螢光,又用螢光之流失襯托月明,可謂運思入妙。有了這兩句,一個月明千里的銀色世界,異常鮮明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
“今夕遙天末,清光幾處愁?”詩人由領(lǐng)略、欣賞美好的月光,漸漸陷入了沉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面對這樣的月色,將會惹動多少人的愁思呢?最后兩句以問句作結(jié),留待讀者去揣摩、思考,顯得意味深長。
全詩意境清新,狀物入妙。在詠物詩中,堪稱佳作。
銜魚翠鳥
原文:
有意蓮葉間,瞥然下高樹。
擘破得全魚,一點翠光去。
鑒賞:
唐人錢起的這首小詩,只寫翡翠鳥捕魚的瞬間情狀,雖無深遠(yuǎn)寄托,但描摹之精微,狀物之傳神,亦足以悅?cè)饲樾浴?/p>
四句詩依翠鳥捕魚的順序?qū)憗怼J拙鋵懰诟邩渖细┮曀嫔徣~的間隙,留心觀察那散碎水面上偶然出現(xiàn)的魚影;次句寫它發(fā)現(xiàn)目標(biāo)之后,從高樹上一閃而下,“瞥然”,是形容瞬間閃過的樣子,極寫俯沖之迅疾;第三句寫它破水而入,啄得潛魚;結(jié)句寫它得食以后,躍出水面,便一閃而逝了。
寥寥二十字,一個單純的捕魚過程,一組短暫的小鏡頭,然而翠鳥那銳利的目光和敏捷的動作,卻給人留下強烈的印象。作者是如何把翠鳥的這兩個特征表現(xiàn)得如此突出的呢?
先說作者對翠鳥銳利目光的表現(xiàn)。作品從始至終沒有一個正面的字去直說它的目光如何銳利,而是把筆墨用在了翠鳥與環(huán)境關(guān)系的設(shè)置上,通過對捕魚環(huán)境的精心設(shè)置,間接地表現(xiàn)出翠鳥那犀利的目光。請看:翠鳥所俯視的水面,是被重重“蓮葉”遮蓋著的,水中的游魚只是在游到蓮葉間隙時,才能隱約露出一點蹤影,這么低的能見度,若非目光十分銳利,如何能夠發(fā)現(xiàn)目標(biāo)?此其一。其二,翠鳥所在之處,并非貼近水面,作者強調(diào)它是在“高樹”上的,從這么高的地方下視水面,能將葉隙間的游魚看個清楚,這又需要多么好的目力!其三,翠鳥所發(fā)現(xiàn)的目標(biāo),并非水面上的浮魚,而是藏在水下的“潛魚”,這一筆,又把翠鳥的目力推進(jìn)一層?!吧徣~”“高樹”“潛魚”,這些看來是純客觀的環(huán)境描寫,卻暗藏著作者的巧妙構(gòu)思,作者避開了正面落筆的俗套,采用從旁點墨、以側(cè)見正的手法,不動聲色地達(dá)到了預(yù)期的目的,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司空圖《詩品》)。
再看作品對翠鳥迅疾動作的表現(xiàn)。作者采用了三種手法:其一,仍是側(cè)寫,即通過翠鳥與環(huán)境關(guān)系的角度去表現(xiàn),想那蓮葉縫隙中的潛魚是一晃即逝的,翠鳥從發(fā)現(xiàn)目標(biāo)到由高樹飛下、到破水而入、到伸嘴擒捉,必定是近乎閃電的速度,稍有遲滯,便會落空的。其二,采用正面描寫,直接展示翠鳥的幾個連續(xù)動作:“下”“擘”“去”,三個動作的連續(xù)推出,簡潔而有力地勾畫出翠鳥由上而下、由空而水、由近而遠(yuǎn)的迅疾身影,給人一種急劇的、目不暇接的感受;它所展示的空間是如此的闊大,而展示的時間卻是如此的短促,這種時空的逆差,更突出了翠鳥的飛動之速。其三,從觀者的角度去寫。作者寫翠鳥從高樹上俯沖下來,使用了“瞥然”這個詞,說自己的眼睛無法追隨那瞬間閃過的鳥影;寫翠鳥得魚后飛走,作者說只見“一點翠光”倏乎而逝??傊谧髡叩囊曈X中,翠鳥的形體不見了,見到的只是點、線、光,描寫這些主觀感受,便將翠鳥的疾飛之狀刻畫至極。
另外,這首詩在著色上也別具一格,景物色彩不雜,呈現(xiàn)為單一的綠色,翠鳥、蓮葉、樹木,以及被蓮葉遮覆的水面,無一不是綠色的,整個畫面被綠色充滿,是一個綠的整體。綠色,是生命的象征,蘊涵著蓬勃的生氣,這種色調(diào)對于翠鳥的旺盛精神構(gòu)成了有力的烘托。
錢起是中唐大歷時期的詩人,是“大歷十才子”之一,而且被公認(rèn)為十才子之首。唐代科舉的省試詩,只有兩首為佳,一首是祖詠的《終南望余雪》,另一首就是錢起的《湘靈鼓瑟》,“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所創(chuàng)造的深杳詩境,悠長的韻味,頗能超越歷史時空而永存。他的詩工于寫景白描,審美上具有追求精確表現(xiàn)清幽小境的寫實傾向,善于從細(xì)微之處下筆,精到之處真能筆追造化。這首《銜魚翠鳥》可見一斑。
吳均的《山中雜詩》賞析
山中雜詩吳均 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作者】 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家貧好學(xué),曾任奉朝請。因 私撰《齊春秋》免官,后奉詔撰《通史》,未成而卒。工于寫景,文辭清拔, 時人效之,號曰“吳均體”。 【品評】 這是描寫日落景象的一首小詩,清人沈德潛稱贊它:“四句寫景,自成一 格?!秉S昏時分,山邊暮靄彌漫,竹林中透出落日余輝——這是頭兩句所描寫 的畫面。“山”而特意點出是“山際”,“竹”而特意點出是“竹中”。這別 致的觀賞角度使畫面平添了幾分幽謐氣氛。在蒼茫暮色中,倦飛的鳥兒紛紛歸 巢,棲息在茅檐下;山風(fēng)吹拂,晚云飄浮,仿佛是從窗里飄出。整個畫面透出 一股飄逸出塵的韻味,展示著詩人閑淡自得的情懷。 寫意 漫步在鋪滿夕陽艷麗光芒的山路上,俯瞰山下,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油然升起。一層層朦朦朧朧的煙霧縈繞著山際邊,隨風(fēng)飄舞。好似有什么氣息鉆進(jìn)了鼻子里。
是炊煙!周身彌漫著從遠(yuǎn)處農(nóng)家飄來的香香的剛煮熟的米飯味,很是誘人!
一絲涼風(fēng)輕輕拂過,竹葉沙沙作響。站在被茂密的竹葉交縱包圍的竹林下,仿佛這就是一個單獨的清新的世界,“沙沙”的聲音回蕩﹑起落在耳邊。
夕陽,她美麗帶些耀眼的光芒無可阻擋地從竹葉的隙縫間透了出來。灑在葉片上,好似給它們抹了層亮亮的金色。瞧,竹葉又像得到了什么似的,得意的滿懷喜悅地在那兒一起跳動。溫和的風(fēng)吹起,我抬頭凝視著這個殘缺的天空,滿是紅色的彩霞,看上去充盈了活力。
遠(yuǎn)處的房屋在夕陽的映襯下,留下了長長的影子。幾只無名的鳥成群結(jié)伴,飛向棲在檐上的巢穴。
黑色的瓦片在屋檐末梢微微翹起,就像鳥兒的尾巴。矣,他忽然動了一下!我有些驚愕,乍一看,原來真是鳥兒。瞧,他撲打著翅膀,躍躍欲試地期望飛翔。
累了,便歇在山頂?shù)耐ぶ?。一個人靜靜地望著蒼穹,似乎還一猶未盡,想欣賞這尚未雕琢的純自然氣息。
云仿佛就飄浮在周圍,若隱若現(xiàn)的夕陽余輝完完全全地落在了潔白的云端。很是美麗。又好像近在咫尺,觸手可及,似流水般從我身邊悄悄劃過,清澈而妖艷……
詩歌鑒賞(共4分)山中王維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小題1:你認(rèn)為這首詩描
小題1:是描寫的深秋的景色,從“石出”“天寒”“紅葉稀”可以看出。 小題1:詩中前兩句,寥寥十字,就描繪出典型的深秋景色——清水白石,蒼山紅葉,色彩鮮明和諧,景物錯落有致,很富畫意;后兩句添寫綠樹蔭濃,翠色欲滴,使得小詩格外清新雋永,情趣盎然,“詩中有畫”的藝術(shù)特色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或綜觀全詩,溪流,白石,紅葉,翠綠;白色,紅色,綠色,這所有的一切,醒目而又和諧地搭配在一起,錯落有致,富有情趣。正是對這絢麗豐富、多姿多彩的“山景圖”的描繪。) |
略 |
聲明:本網(wǎng)頁內(nèi)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0731-84117792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