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西羅馬帝國于476年滅亡,東羅馬帝國于1453年滅亡),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拉丁語:Senātus Populusque Rōmānus,縮寫SPQR),中國史書稱為大秦
古羅馬文明,通常指從前9世紀初至在意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傳說公元前754年-753年,羅穆盧斯在臺伯河畔建羅馬城,開創(chuàng)了王政時代。公元前509年或前510年王政時代結(jié)束,選舉兩名執(zhí)政官,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quán)的羅馬共和國。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zhí)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quán)力,為期1年;管理國家的主要機構(gòu)為元老院、高級長官及公民大會,而掌握國家實權(quán)的則是元老院。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羅馬
古羅馬大至經(jīng)過王政時代(公元前753年一509年)相當于中國春秋時期。羅馬共和時代(公元前509年一公元前27年)相當于中國戰(zhàn)國到西漢和帝時期。羅馬帝國時期(公元前27年一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三個時期。公元前八世紀意大利臺伯河附近七個山丘的村
首都:羅馬城國家領(lǐng)袖:凱撒、屋大維
羅馬帝國是古羅馬時期的一個階段,古羅馬時期包括:羅馬王政時代(前753~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前509~前 27年)、羅馬帝國(前27~476年/1453年)三個階段。 1、羅馬王政時代 羅馬王政時代是在公元前753年到前509年羅馬的一個時期,在這個時
主要宗教:教
439年,汪達爾-阿蘭王國在西羅馬帝國北非地區(qū)建立,首都迦太基,并建立了自己的海軍,不停地從海上襲擊羅馬帝國。451年,匈人首領(lǐng)阿提拉率兵入侵,被帝國名將埃提烏斯聯(lián)合西哥特王國擊退。此后,埃提烏斯又多次擊退蠻族的進攻。 454年,佩特羅尼
體制:君主制
西羅馬帝國接連不斷發(fā)生人民起義和外族入侵。高盧的巴高達運動,北非的阿哥尼斯特運動動搖了帝國的政權(quán)。378年西哥特敗羅馬軍隊,410年攻占羅馬城,418年在高盧西南部建立西哥特王國。汪達爾人于439年在北非建立汪達爾-阿蘭王國。 匈奴人452
羅馬法的歷史沿革
西羅馬帝國接連不斷發(fā)生人民起義和外族入侵。高盧的巴高達運動,北非的阿哥尼斯特運動動搖了帝國的政權(quán)。378年西哥特敗羅馬軍隊,410年攻占羅馬城,418年在高盧西南部建立西哥特王國。汪達爾人于439年在北非建立汪達爾-阿蘭王國。 匈奴人452
羅馬法是“唯一能追溯其一千多年的發(fā)展進程的法”。對于羅馬法的分期,由于依據(jù)的標準不同,結(jié)果眾說紛紜。下面結(jié)合羅馬社會經(jīng)濟和制度的變革,以羅馬法本身的發(fā)展演變作為依據(jù),分四個時期介紹羅馬法的歷史沿革。
1、蠻族部落的入侵 關(guān)于西羅馬帝國衰落最簡單直接的原因便是其在對抗外部勢力時遭受了一連串的軍事失敗。羅馬與日耳曼部落爭斗了幾個世紀,但是到了公元4世紀時,像哥德族等部落一直在侵擾著帝國邊境。 2、經(jīng)濟危機和過度依賴奴隸勞動 持續(xù)不斷
第一個時期(從羅馬建城到奴隸制共和國初期)
羅馬帝國的建立者屋大維,羅馬帝國是自奧古斯都開創(chuàng)帝國制度(公元前27年),至君士坦丁十一世時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1453年)為止,存在將近1500年。是古羅馬文明由原本共和時代進入帝國時代之后的一個階段。 理論上是仍維持元老院主持的共
習慣法-----《十二銅表法》(最早的羅馬成文法)
公元395年,狄奧西多一世(確立教為國教,這也是教成為后來許多王國權(quán)威宗教的主要原因)將羅馬帝國分為兩個兒子,從此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這兩個帝國的正式名稱都為:羅馬共和時代的元老院與羅馬人民。 一、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1、
第二個時期(從羅馬共和國向外擴張到共和國解體)
歐洲歷史進入封建的“中世紀”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消亡羅馬共和國在不斷內(nèi)亂的打擊下,共和制逐漸走向沒落,政權(quán)落在了獨掌兵權(quán)的屋大維手中,開始了羅馬帝國時期。 公元1至3世紀,由于內(nèi)戰(zhàn)的結(jié)束和對周邊民族和地區(qū)擴張戰(zhàn)爭的暫時停止,航海
公民法占主導地位的重要發(fā)展時期。同時,萬民法也隨之出現(xiàn)。
當時的羅馬帝國包括 1、歐洲:意大利、梵蒂岡、圣馬力諾、安道爾、馬耳他、塞浦路斯、希臘、馬其頓、塞爾維亞和黑山、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西班牙、葡萄牙、列支敦士登、 瑞士、比利時、法國、摩納哥、盧森堡全境,奧地
第三個時期(羅馬帝國前期)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西羅馬帝國,公元395年—公元476年;東羅馬帝國,公元395年—公元1204年,公元1261年—公元1453年),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拂菻,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 羅馬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
公民法與萬民法融合為一。后來,萬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適用范圍。
503年,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時間。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時間),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拉丁語:Senātus Populusque Rōmānus,縮寫SPQR)
第四個時期(從羅馬帝國衰弱到查士丁尼時期大規(guī)模法典編篡為止)
這是羅馬帝國歷代皇帝一覽表 羅馬帝政 朱里亞·克勞狄王朝 奧古斯都(Augustus,Gaius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前63年-14年, 前27年-14年) 提比里烏斯(Tiberius,前42年-37年,14年-37年) 蓋烏斯,別號卡里古拉(Caligula,37年-41年,開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問世,羅馬法體系最終完成。
西羅馬帝國滅亡原因: ①社會危機,羅馬帝國滅亡后,西羅馬帝國一直有很深的社會危機。 ②民族壓迫嚴重,人民起義增多,后期的西羅馬帝國內(nèi)亂嚴重。 ③外族入侵,東哥特人等外族的入侵,直接加速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
元老院
元老院(拉丁文,Senatus)是一個審議的團體,它在羅馬共和國與羅馬帝國的政府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這個字Senatus已來自拉丁字senex(老人或長者);西賽羅曾說,Senate是公眾事務(res publica)的引導者、辯護者和捍衛(wèi)者。元老院是古羅馬兼有立法權(quán)和管理權(quán)的國家機關(guān)。成員由貴族組成,有權(quán)批準、認可法律。實行政事共商、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
羅馬帝國之前應該說歐洲是一個還沒有統(tǒng)一的世界,有北非的迦太基,西歐的古代西班牙,高盧,不列顛等“蠻族”,以及中歐的日耳曼民族,東歐的斯拉夫等族等等,這些地區(qū)除了迦太基嚴格來講還沒有“國家”的概念,能算的上國家的只有還在萌芽時期的羅
元老院(拉丁文,Senatus)是一個審議的團體,它是重要的,在羅馬共和與羅馬帝國兩者的政府中。這個字Senatus已來自拉丁字senex("老人"或"長者");依照 字釋,"Senate"已了解去表示重要東西,循著"長者會議"的方針。
不是的,羅馬帝國雖然是從羅馬發(fā)展而來,最后成為橫跨亞非歐的大帝國,但是后來羅馬帝國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兩個帝國先后被滅,而意大利只是羅馬帝國后形成的。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西羅馬帝國于476年滅亡,東羅馬
元老院具有三百名成員左右,在共和國中期與晚期,如果某一位元老被認為曾經(jīng)犯下行為“違反公共道德”罪,身份資格能夠被監(jiān)察官所剝奪。習慣地,所有的長官、財務官,市政官(有座椅資格與平民資格兩者)、裁判官,以及執(zhí)政官被允許至元老院,但是并非所有的元老曾經(jīng)作過長官;那些不是的元老,被稱為無票決權(quán)元老(senatores pedarii),而且不被允許去發(fā)言。結(jié)果是,元老院被貴族與平民的既成家族所掌控,因為它是較為容易的,對這些團體來說,去攀爬晉升體系,以及取得發(fā)言權(quán)。
1、營造官,羅馬官員,負責慶典賽會和神廟的維護。 2、監(jiān)察官,羅馬官員,負責公共道德,還要照管由國家財政支付的工程項目。 3、執(zhí)政官,羅馬官員,相當于現(xiàn)代國家的首相或總統(tǒng),在帝國時代,這個官職依然聲望卓著,但是已不重要了。 4、官
羅馬法院組織
羅馬帝政 朱里亞·克勞狄王朝 奧古斯都(Augustus,Gaius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前63年-14年, 前27年-14年) 提比里烏斯(Tiberius,前42年-37年,14年-37年) 蓋烏斯,別號卡里古拉(Caligula,37年-41年,開始羅馬皇帝自封為神的習慣)
1、皇帝:一般有皇帝兩人,分管帝國東西兩部,僅接受上訴案件。
淺析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羅幕洛被日耳曼雇傭軍首領(lǐng)廢黜,宣告了羅馬帝國的滅亡。也許是有感于羅馬的偉大,或有感于羅馬文化對西方社會的長期影響,對羅馬帝國滅亡原因的探討一直是世界史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從
2、軍政長官:皇帝的代表,也接受上訴,對不服其判決的,不得上訴于皇帝。
由地圖可見,古羅馬帝國包含了:意大利,法國,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瑞士,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塞黑,馬其頓,希臘,土耳其,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科威特,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約旦
3、大區(qū)長官:由兩帝各派代表一人,和兩帝分別管理大區(qū)。接受上訴案件,但有時也受理一審案件,對其判決不服者,可上訴皇帝。
古羅馬帝國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 古羅馬帝國(前27~476年/1453年,西羅馬帝國于476年滅亡,東羅馬帝國于1453年滅亡),一共有1481年的歷史。 古羅馬帝國包含了現(xiàn)在的西班牙、英國、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
4、省長:僅受理“大案”,不服其判決的可上訴至軍政長官或皇帝。
沒有表,你看看這個行不行?? 帝國簡介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476年)是一個古代羅馬的國家,在當時占據(jù)了整個地中海。通常把羅馬帝國分為前期帝國時期(前27年~192年)和后期帝國時期(193年~476年),也有人又從后期帝國中分出3世紀危機時
5、助審官:由省長任命,省長只對“大案”中重大的親自過問,其余交給助審官辦理。
神圣羅馬帝國嚴格地說,神圣羅馬帝國和羅馬帝國沒有合法的直接關(guān)系,相反地,它是作為羅馬帝國侵略者之一出現(xiàn)在歷史舞臺上的。但是西元962年,羅馬梵蒂岡承認了神圣羅馬帝國是西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者,后來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帝國也承認了它的這
6、地方官:審理“小案”。
屋大維被元老院授予“奧古斯都”尊號,羅馬共和國解體,羅馬帝國誕生,史稱第一羅馬,首都:羅馬城。 羅馬帝國后,君士坦丁大帝遷都君士坦丁堡重新統(tǒng)一羅馬,后分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稱為第二羅馬,首都:君士
擴展閱讀,以下內(nèi)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羅馬帝國時期是如何興起的?
歐洲歷史進入封建的“中世紀”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消亡羅馬共和國在不斷內(nèi)亂的打擊下,共和制逐漸走向沒落,政權(quán)落在了獨掌兵權(quán)的屋大維手中,開始了羅馬帝國時期。
公元1至3世紀,由于內(nèi)戰(zhàn)的結(jié)束和對周邊民族和地區(qū)擴張戰(zhàn)爭的暫時停止,航海和技術(shù)的進一步發(fā)展,羅馬帝國社會經(jīng)濟出現(xiàn)了一個長期穩(wěn)定和發(fā)展時期,即“羅馬和平”。帝國西臨大西洋,東至美索不達米亞,北抵萊茵河與多瑙河流域,南及北非廣大地區(qū),成為稱雄一時的強大帝國,羅馬城則被稱為“永恒之城”。
在公元3世紀,帝國出現(xiàn)了全面危機。奴隸主殘酷的壓榨,使奴隸失去了最低限度的勞動積極性。他們消極怠工,甚至毀壞莊稼。農(nóng)業(yè)的衰敗波及到工商業(yè),城市也失去了商旅云集的繁榮景象。大莊園主挖溝筑壘,建立私人武裝,逐漸演化成割據(jù)地方的豪強地主,大大削弱了中央的權(quán)力。各行省的駐軍自立首領(lǐng),擁兵自重?;实鄢蔀榈胤杰婇y的傀儡。
公元238年,元老貴族擁立的4個皇帝相繼被軍人殺死。隨后的15年里,走馬燈似的換了10個皇帝。軍人出身的皇帝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利用自己對軍權(quán)的控制,一度強化了集權(quán)統(tǒng)治。君士坦丁還將首都遷到拜占庭,定名為君士坦丁堡,企圖借助東方行省的經(jīng)濟力量來維持帝國的實力。君士坦丁力圖保持奴隸制度,強調(diào)奴隸主的特權(quán)。他正式承認*教的合法地位,利用*教宣揚忍耐、順從的教義作為精神統(tǒng)治的支柱。但君士坦丁挽救不了奴隸制帝國的命運,帝國內(nèi)部不斷爆發(fā)起義,周邊民族的不斷入侵更加劇了帝國的危機。
公元263年,西西里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奴隸起義;273年,羅馬造幣廠奴隸也掀起了爭取自由的斗爭。大約與此同時,高盧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巴高達”運動。起義軍占領(lǐng)許多城市和鄉(xiāng)村,推舉自己的首領(lǐng)為皇帝。
4世紀30年代,北非爆發(fā)了阿哥尼斯特(意為“戰(zhàn)土”)運動,他們到處打擊奴隸主和大地主,使西羅馬帝國統(tǒng)治更加虛弱。
搖搖欲墜的羅馬帝國又受到日耳曼人的攻擊。日耳曼人驍勇善戰(zhàn),被羅馬人稱為蠻族。他們在西進的匈奴人的*迫下,成群結(jié)隊自東向西遷徙,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431363062潮水般地涌入羅馬帝國境內(nèi)。日耳曼人中的西哥特人遷居到巴爾干半島北部,不堪忍受羅馬官吏、奴隸主的壓迫,開展了英勇的反抗斗爭。
在內(nèi)外交困的打擊下,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的東羅馬帝國和以羅馬城為首都的西羅馬帝國。
西羅馬帝國的噩夢并沒有結(jié)束。5世紀初,西哥特人再次大舉進攻。西哥特人首領(lǐng)阿拉里克率領(lǐng)大軍開進意大利,直*羅馬。出征前,阿拉里克向妻子許諾:要讓羅馬城里最有地位的貴婦人侍奉她,要把羅馬城內(nèi)的財寶都贈給她。
當時,西羅馬17歲的皇帝荷拉留是個低能兒,聽說西哥特人攻來,嚇得手足無措。幸好他的執(zhí)政官斯提里科精明強干,迅速調(diào)來軍隊,利用西哥特人慶祝復活節(jié)的時機,偷襲西哥特人,獲得大勝,并且俘虜了阿拉里克的妻子。斯提里科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他深知,西羅馬決不會最終打敗西哥特人的。因此,他與阿拉里克訂立了和約,結(jié)為盟友。
幾年后,西羅馬有位將軍反叛,斯提里科想借助阿拉里克的力量平息叛亂。不料此舉遭到羅馬元老院的強烈反對。元老院貴族向皇帝進言,說斯提里科想利用阿拉里克推翻皇帝,企圖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低能皇帝聽信讒言,下令處死了斯提里科父子。羅馬皇帝此舉正好給阿拉里克制造了發(fā)難借口。阿拉里克以替朋友和盟友斯提里科報仇為由,率軍進入意大利,直*羅馬城下。
阿拉里克率軍團團圍住羅馬城,并切斷了羅馬城內(nèi)的糧食供應。眼見各地奴隸貧民紛紛投奔阿拉里克,而羅馬城內(nèi)因饑荒和瘟疫而一片蕭條,皇帝荷拉留龜縮在拉溫那又不思解圍,羅馬城內(nèi)的貴族不得已派人向阿拉里克乞降。阿拉里克傲慢地對羅馬使臣說,羅馬城除了居民的生命,其他的東西都要帶走。羅馬使臣又試探著說:“城內(nèi)還有積極備戰(zhàn)的士兵?!毖酝庵馐橇_馬人不能接受太過苛刻的條件。阿拉里克大笑著說:“那好,草長得越茂盛,割起來越順手!”經(jīng)過再三請求,阿拉里克答應撤兵。西羅馬為此付出的是大批財寶、釋放所有外族奴隸、派貴族子弟當人質(zhì)的代價。
不過,西羅馬皇帝對這個結(jié)局,并不難過。他拖延時間,等東羅馬援軍到來后,他明確宣布,拒絕與阿拉里克簽訂和約。阿拉里克決定攻陷羅馬。410年,西哥特人聯(lián)合匈奴再次進軍羅馬城。奴隸們在夜間打開城門,迎接西哥特人。這座固若金湯的“永恒之城”,800年來第一次陷入敵手。昔日奢華的帝都慘遭洗劫:到處是尸體和鮮血,許多人被賣為奴隸,羅馬城失去了往日的繁榮。
公元476年,日耳曼雇傭軍統(tǒng)帥奧多亞克廢黜了西羅馬末代皇帝羅慕洛·奧古斯都,西羅馬帝國滅亡了。
此后,定都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帝國繼續(xù)存在了大約一千年的時間,但它已失去了昔日羅馬帝國的輝煌。從此,歐洲歷史進入了封建統(tǒng)治的中古時代,被稱為“中世紀”?!摆E滿一匹者死”的懲貪之舉
以前的羅馬帝國現(xiàn)在在什么地方?
當時的羅馬帝國包括
1、歐洲:意大利、梵蒂岡、圣馬力諾、安道爾、馬耳他、塞浦路斯、希臘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43133、馬其頓、塞爾維亞和黑山、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西班牙、葡萄牙、列支敦士登、
瑞士、比利時、法國、摩納哥、盧森堡全境,奧地利、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大部,匈牙利、德國、羅馬尼亞、英國、荷蘭部分;
2、亞洲:黎巴嫩、敘利亞、以色列、巴勒斯坦全境,土耳其大部,約旦部分;
3、非洲:突尼斯全境,埃及、利比亞、摩洛哥部分 ;
4、地中海也是古羅馬帝國的領(lǐng)土。
古羅馬帝國以梵帝崗為核心,以教皇為首向四周擴張成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龐大帝國,其疆域東起幼發(fā)拉底河,南至撒哈拉沙漠,西到大西洋,北到多瑙河、萊茵河。后*成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
擴展資料:
羅馬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帝國。羅馬疆域的全盛期是圖拉真統(tǒng)治時期,羅馬帝國此時控制著大約59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古羅馬歷史綿延千年,版圖變動也很大,屋大維時曾征服了萊茵河到易北河之間的土地,但在*日耳曼人起義的條陀堡森林戰(zhàn)役中遭伏擊而帝國遠征軍全軍覆沒,以至于不得以放棄萊茵河到易北河間的土地。
而在東部帝國也曾一度將疆界推至兩河流域,但很快也因地方起義而被放棄。至狄奧多西一世死后將帝國正式分為兩部分(395年),即東羅馬帝國與西羅馬帝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羅馬帝國
古代羅馬帝國興亡史時間軸
羅馬帝國(公元百前27年—公元395年;西羅馬帝國,公元395年—公元476年;東羅馬帝國,公元395年—公元1204年,公元1261年—公元1453年),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拂菻,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
羅馬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度念,成為一個帝國。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由此進入帝國時代。
古羅馬對西方文明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就是其完備的知法律體系,包括市民法(僅適用于羅馬公民)、自然法(適用于所有人)和國家關(guān)系法道(用于調(diào)節(jié)羅馬人與其它民族之間的關(guān)系)。
從公元專二至六世紀,《羅馬法》經(jīng)歷了一個不斷補充和完善的過程,至公元534年在東羅馬帝國國王查士丁尼的主持下編撰完成并頒布施行,后人稱之為《民法大全》又被稱為《法的階梯》。該法典對西方文明的影響屬被認為僅次于《圣經(jīng)》,其基本思想和原則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國的法律中。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古羅馬
羅馬帝國共存在多少年
503年,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西羅馬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431353239帝國滅亡時間。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時間),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拉丁語:Senātus Populusque Rōmānus,縮寫SPQR),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拂菻。羅馬帝國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
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從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實行永久分治。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領(lǐng)袖阿拉里克率領(lǐng)下,進入意大利,圍攻羅馬城,在城內(nèi)奴隸的配合下打開城門,掠奪而去,此后在西羅馬帝國境內(nèi)建立西哥特王國。
公元476年,羅馬雇傭兵領(lǐng)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末代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西羅馬覆滅。
擴展資料:
羅馬帝國滅亡后帶來的部分影響:
隨著西羅馬帝國的覆亡,新進的日耳曼民族占據(jù)原本羅馬的行省分而治之,此舉也延續(xù)羅馬法及其傳統(tǒng),原先的日耳曼部落大多已經(jīng)*化,屬于阿里烏教派,在侵入羅馬后紛紛改歸天主教,以獲取當?shù)亓_馬公民的效忠,也同時轉(zhuǎn)為支持較具實力的天主教會,盡管他們保持了部落既有的法律,卻無法避免羅馬法的影響。
羅馬法系由查士丁尼一世匯編的民法大全為主要架構(gòu),是為古代的私法也是現(xiàn)代的*法系的基礎,而海洋法系則是基于日耳曼人的英格蘭~薩克遜法演變而來。
拉丁文在現(xiàn)代幾乎形同死語,其與鄰近的日耳曼語族和凱爾特語族融合,成為現(xiàn)代的羅曼語族,例如: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羅馬尼亞語、加泰羅尼亞語、奧克語和羅曼什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西羅馬帝國
百度百科-羅馬帝國
古羅馬帝國的皇帝表?
這是羅馬帝國歷代皇帝一覽表
羅馬帝政
朱里亞·克勞狄王朝
奧古斯都(Augustus,Gaius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前63年-14年, 前27年-14年)
提比里烏斯(Tiberius,前42年-37年,14年-37年)
蓋烏斯,別號卡里古拉(Caligula,37年-41年,開始羅馬皇帝自封為神的習慣)
克勞狄烏斯(Claudius,41年-54年,被皇后小阿格里皮娜毒死)
尼羅/尼祿(Nero,54年-68年)
四帝內(nèi)亂期
加爾巴(Galba,68年6月-69年1月)
奧索(Otho,69年1月-69年6月)
維特里烏斯(Vitellius,69年6月-69年12月)
弗拉維王朝
維斯帕西安(Vespasianus,69年12月-79年, 弗拉維王朝開始)
提圖斯(Titus,79年-81年)
多米提安(Domitianus,81年-96年,又稱“尼羅的化身”)
五賢帝時代
涅爾瓦(Nerva,96年-98年,五賢帝時代開始)
圖拉真(Trajanus,98年-117年)
哈德良(Hadrianus,117年-138年)
安托7a6431333337623364尼烏斯·披烏斯(Antoninus Pius,138年-161年)
馬爾庫斯·奧勒里烏斯(Marcus Aurelius,161年-175年)
共治皇帝(co-emperor)
路奇烏斯·維魯斯 Lucius Verus 161年 - 169年。
即馬爾庫斯與維魯斯同時在位。
175年-180年,被阿維狄烏斯·卡西烏斯 Avidius Cassius奪位
177年-180年,科莫德斯繼任共治皇帝
科莫德斯/康茂德(Commodus,180年-192年)
內(nèi)亂期(193年)
柏提那克斯(Pertinax) (193年1月1日-3月28日)
狄第烏斯·猶 利安 (Didius Julianus) 193年3月28日-6月1日
塞維魯王朝
謝普提米烏斯·塞 維魯(Septimius Severus),193年 - 211年
卡瑞卡拉 (Caracalla),211年 - 217年
蓋塔 (Geta),211年 - 212年,共治皇帝
馬克利努斯(Macrinus)和 迪亞杜門尼安(Diadumenian)共治, 217年 - 218年
依拉加巴路斯 (Heliogabalus),218年 - 222年
亞歷山大·塞 維魯 (Alexander Severus),222年 - 235年
3世紀軍官皇帝危機時期
馬克西姆·特亞克斯(Maximinus Thrax),235年 - 238年
戈爾狄安一世和戈爾狄安二世共治,238年
普比恩·馬克西姆 (Pupienus Maximus)和巴爾比(Balbinus)共 治,238年
戈爾狄安三世 (238年 - 244年)
阿拉伯的菲利浦 (244年 - 249年)
德修 (249年 - 251年)
高盧士 (251年 - 253年)
瓦萊瑞安(253年 - 260年)
加列恩 (260年 - 268年)
伊利里亞王朝
克勞狄二世 (268年 - 270年)
奧勒利安 (270年 - 275年)
塔奇塔斯 (275年 - 276年)
普羅布斯 (276年 - 282年)
卡瑞斯 (282年 - 283年)
卡林和鈕莫里安共治 283年 - 284年
四帝共治
四帝共治
東部
奧古斯都 戴克里先 (Diocletianus,284年11月20日 - 305年5月1日)
愷撒 伽勒里烏斯 (Galerius,293年 - 305年)
奧古斯都 伽勒里烏斯 (Galerius,305年5月1日 - 311年5月)
愷撒 馬克西明·代亞 (Maximinus Daia,305年 - 310年)
西部
奧古斯都 馬克西米安 (Maximian,286年4月1日 - 305年5月1日)
愷撒 君士坦提烏斯·克 洛盧斯 (Constantius I Chlorus,293年 - 305年)
奧古斯都 君士坦提烏斯·克洛盧斯 (Constantius I Chlorus,305年5月1日 - 306年7月25日)
愷撒 塞維魯二世 (Severus II,305年 - 306年)
君士坦提烏斯·克洛盧斯死后
君士坦丁一 世(Constantine I The Great,306年7月25日 - 337年5月22日)
塞維魯二世 (Severus II,306年8月 - 307年9月16日)
馬克森提烏斯 (Maxentius,306年10月28日 - 312年10月28日)
李錫尼 (Licinius,308年11月11日 - 324年12月19日)
馬 克西明·代亞(Maximinus Daia,310年5月1日 - 313年7月/8月)
君士坦丁朝
君士坦丁一世 (Constantine I The Great,306年 - 337年5月22日,首位皈依*教的皇帝。)
君士坦丁一世死后,國分為三
君士坦丁二世 (Constantine II,337年 - 340年)
君士坦提烏斯 (Constantius II,337年 - 361年11月3日)
君士坦斯 (Constans I,337年 - 350年)
馬格嫩提烏斯 (Magnentius,350年 - 353年,敗君士坦斯代之)
尤瑞安 (Julian the Apostate,361年 - 363年6月26日,背教者)
約維安 (Jovian,363年- 364年2月17日)
瓦倫提尼安朝
瓦倫提尼安一世 (Valentinian I,364年2月26日 - 375年11月17日,西部皇帝)
瓦林斯 (Valens,364年 - 378年,東部皇帝)
格拉提安(Gratian,367年 - 383年共治皇帝)
狄奧多西王朝
狄奧多西一 世 (Theodosius I 378年 - 395年)羅馬帝國正式*前的最后一位皇帝,并定*教為羅馬帝國國教。
西羅馬帝國
荷諾里(Honorios,395年 - 421年)
君士坦丁三世 (421年)
約翰(421年 - 425年) (簒位者)
瓦倫丁尼安三世(425年 - 455年)(攝政加拉.普拉西提阿(425年 - 437年)
佩特羅尼烏斯·馬 克西姆斯(Petronius Maximus455年)
阿 維托(455年 - 457年)
美佐利安(457年 - 461年)
塞維拉斯(461年 - 465年)
空位(465年 - 467年)
安提米阿(467年 - 472年7月)
奧林布留(472年7月 - 472年10月)
格里西阿斯(472年- 474年)
尼波斯(474年 - 475年)
羅慕洛·奧 古斯都(475年 - 476年)最后的皇帝
西羅馬帝國滅亡
東羅馬帝國
狄奧多西王朝
阿卡狄鳥斯 (Arcadius 395年 - 408年)
狄奧多西二世 (Theodosius II 408年 - 450年)
馬爾西安 (Marcian 450年 - 457年)
利奧王朝
利奧一世 (Leo I 457年 - 474年)
利奧二世 (Leo II 474年)
芝諾 (Zeno 474年 - 475年)
瓦西里斯科斯 (Basiliskos,475年 - 476年)-対立皇帝
芝諾 (Zeno 476年 - 491年) (復位)
阿納斯塔西烏斯一世 (Anastasius I 491年 - 518年)
查士丁尼王朝
查士丁一世 (Justinus I 518年 - 527年)
查士丁尼一世 (527年 - 565年)
查士丁二世 (565年 - 578年)
提比里烏斯二世 (578年 - 582年)
莫里西烏斯 (582年 - 602年)
??怂?(602年 - 610年)
伊拉克略王朝
希拉克里烏斯 (610年 - 641年)
君士坦丁三世(641年)
希拉克里昂 (641年)
君士坦斯二世 (641年 - 668年)
君士坦丁四世 (668年 - 685年)
查士丁尼二世 (685年 - 694年)
利昂提烏斯 (694年 - 698年)
提比里烏斯三世 (698年 - 705年)
查士丁尼二世 (705年 - 711年) (復位)
菲利皮庫斯 (711年 - 713年)
阿納斯塔西烏斯二世 (713年 - 715年)
狄奧多西烏斯三世 (715年 - 717年)
伊蘇里亞王朝
利奧三世 (717年 - 741年)
君士坦丁五世“爛 污貨” (741年 - 775年)
利奧四世 Chazaros (775年 - 780年)
君士坦丁六世 (780年 - 797年)
伊琳娜 (797年 - 802年)-女皇
尼塞福魯斯一世 (802年 - 811年)
斯打烏拉契烏斯 (811年)
米凱爾一世 Balbus (811年 - 813年)
利 奧五世 (813年 - 820年)
弗里吉亞王朝
米凱爾二世“結(jié)巴者” (820年 - 829年)
狄奧菲魯斯 (829年 - 842年)
米凱爾三世“メ スィソス” (842年 - 867年)
馬其頓王朝
巴西里烏斯 一世 (867年 - 886年)
利奧六世“智者” (886年 - 912年)
亞歷山大二世 (912年 - 913年)
君士坦丁七世“生 于帝王之家者” (913年 - 954年)
羅馬努斯一世 Lecapenus (954年 - 959年)
羅馬努斯二世 (959年 - 963年)
尼塞福魯斯二世·福 克斯 (963年 - 969年)
約翰一世·齊米西茲 (969年 - 976年)
巴西里烏斯二世 “保加爾人屠夫” (976年 - 1025年)
君士坦丁八世 (1025年 - 1028年)
羅馬努斯三世 Argyros (1028年 - 1034年)
米凱爾四世 Paphlago (1034年 - 1041年)
米凱爾五世 Calaphates (1041年 - 1042年)
君士坦丁九世 Monomachos (1042年 - 1055年)
塞奧多拉 (1055年 - 1056年)-女皇
米凱爾六世·帕夫拉貢尼亞 (1056年 - 1057年)
伊薩克一世·科穆寧 (1057年 - 1059年)
杜卡王朝
君士坦丁十 世·杜卡斯 (1059年 - 1067年)
尤多西婭 (1067年 - 1068年)-女皇
羅馬努斯四世·第歐根尼斯 (1068年 - 1071年)
米凱爾七世 (1071年 - 1078年)
尼塞福魯斯三世 (1078年 - 1081年)
科穆寧王朝
阿歷克西烏斯一世·科 穆寧 (Alexius I Comnenus 1081年 - 1118年)
約翰二世·科 穆寧 (Ioannes I Comnenus 1118年 - 1143年)
曼努埃爾一世·科 穆寧 (1143年 - 1180年)
阿歷克西烏斯二世·科穆寧 (Alexius II Comnenus 1180年 - 1183年)
安德羅尼庫斯一世·科 穆寧 (Andronicus I Comnenus 1183年 - 1185年)
安格魯斯王朝
伊薩克二世·安 格魯斯 (1185年 - 1195年)
阿歷克西烏斯三世·安格魯斯 (1195年 - 1203年)
伊薩克二世·安格魯斯 (1203年) (復位)
阿歷克西烏斯四世·安 格魯斯 (1203年 - 1204年)
阿歷克西烏斯五世 (1204年)
尼西亞*政府(拉斯卡利斯王朝)
狄奧多里烏斯一世·拉 斯卡利斯 (1204年 - 1222年)
約翰三世·瓦塔挈斯 (1222年 - 1254年)
狄奧多里烏斯二世·拉斯卡利斯 (1254年 - 1258年)
約翰四世·拉斯卡利斯 (1258年 - 1261年)
帕列奧列格王朝(拜占廷帝國復辟)
米凱爾八世·帕 列奧列格 (1261年 - 1282年)-1258年為帝國共治皇帝
安德羅尼庫斯二世·帕 列奧列格 (1282年 - 1328年)
米凱爾九世·帕列奧列格 (1294年 - 1320年)-共治皇帝
安德羅尼庫斯三世·帕 列奧列格 (1328年 - 1341年)
約翰五世·帕列奧列格 (1341年 - 1376年)
約翰六世·帕列奧列格 (1347年 - 1354年)
安德羅尼庫斯四世·帕列奧列格 (1376年 - 1379年)
約翰五世·帕列奧列格(復位) (1379年 - 1391年)
約翰七世·帕 列奧列格 (1390年)
曼努埃爾二世·帕 列奧列格 (1391年 - 1425年)
約翰八世·帕列奧列格 (1425年 - 1448年)
君士坦丁十一世·帕列奧列格 (1448年 - 1453年)
東羅馬帝國滅亡
聲明:本網(wǎng)頁內(nèi)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