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素
“宣紙”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含C、H、O元素,可水解生成葡萄糖,屬于多糖。
宣紙原產(chǎn)于安徽涇縣(原屬寧國府,產(chǎn)紙以府治宣城為名,故稱“宣紙”),現(xiàn)主要產(chǎn)于安徽涇縣。是中國古代用于書寫和繪畫的紙。
唐天寶年間,在全國各地運到京城長安的進貢之物中,宣城郡船中有“紙、筆”等貢品,這說明當(dāng)時宣城郡已生產(chǎn)紙、筆。宣紙是中國獨特的手工藝品,具質(zhì)地綿韌、光潔如玉、不蛀不腐、墨韻萬變之特色,享有“千年壽紙”的美譽,被譽為“國寶”。
2002年8月,宣紙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biāo)志保護產(chǎn)品稱號。
宣紙的歷史:
對宣紙的記載最早見于《歷代名畫記》、《新唐書》等。起于唐代,歷代相沿。宣紙的原產(chǎn)地是安徽省的涇縣。此外,涇縣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產(chǎn)這種紙。
到宋代時期,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紙業(yè)逐漸轉(zhuǎn)移集中于涇縣。當(dāng)時這些地區(qū)均屬宣州府管轄,所以這里生產(chǎn)的紙被稱為“宣紙”,也有人稱涇縣紙。由于宣紙有易于保存,經(jīng)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故有“紙壽千年”之譽。民間傳說,東漢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蔡倫死后,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紙,很想造出一種潔白的紙,好為老師畫像,以表緬懷之情。后在一峽谷溪邊,偶見一棵古老的青檀樹,橫臥溪上,由于經(jīng)流水終年沖洗,樹皮腐爛變白,露出縷縷長而潔白的纖維,孔丹欣喜若狂,取以造紙,經(jīng)反復(fù)試驗,終于成功,這就是后來的宣紙。
據(jù)清乾隆年間重修《小嶺曹氏族譜》序言云:“宋末爭攘之際,烽燧四起,避亂忙忙。曹氏鐘公八世孫曹大三,由虬川遷涇,來到小嶺,分從十三宅,此系山陬,田地稀少,無法耕種,因貽蔡倫術(shù)為業(yè),以維生計”。曹大三繼承了前人的造紙技術(shù),經(jīng)過實踐,遂步提高,終于造出了潔白純凈的好紙,因紙的集散地多在州治宣城,故名宣紙。
宣紙的聞名始于唐代,唐書畫評論家張彥遠所著之《歷代名畫記》云:“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边@說明唐代已把宣紙用于書畫了。另據(jù)《舊唐書》記載,天寶二年(743年),江西、四川、皖南、浙東都產(chǎn)紙進貢,而宣城郡紙尤為精美??梢娦堅诋?dāng)時已冠于各地。南唐后主李煜,曾親自監(jiān)制的“澄心堂”紙,就是宣紙中的珍品,它“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冠于一時”。
宣紙具有“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凈、搓折無損、潤墨性強”等特點,并有獨特的滲透、潤滑性能。寫字則骨神兼?zhèn)?,作畫則神采飛揚,成為最能體現(xiàn)中國藝術(shù)風(fēng)格的書畫紙,所謂“墨分五色,”即一筆落成,深淺濃淡,紋理可見,墨韻清晰,層次分明,這是書畫家利用宣紙的潤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運筆疾徐有致而達到的一種藝術(shù)效果。再加上耐老化、不變色。少蟲蛀,壽命長,故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的譽稱。十九世紀(jì)在巴拿馬國際紙張比賽會上獲得金牌。宣紙除了題詩作畫外,還是書寫外交照會、保存高級檔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紙。我國流傳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書畫墨跡,大都用宣紙保存,依然如初。
宣紙的種類
宣紙的各個種類在市場上有很多名稱,有時會令人眼花繚亂,尤其是初學(xué)者更是無所適從。其實歸納起來并不復(fù)雜,可以一目了然的。
按加工方法分類,一般可分為生宣,熟宣、半熟宣三種。
生宣的品類則有夾貢、玉版、凈皮、單宣、棉連等。生宣是沒有經(jīng)過加工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強,易產(chǎn)生豐富的墨韻變化,行潑墨法、積墨法,能收水暈?zāi)?、渾厚華滋的藝術(shù)效果。寫意畫和行草書體多用它。生宣作畫雖多墨趣,但落筆即定,水墨滲沁迅速,不易掌握。尤其用淡墨水寫時,墨水容易滲入,化開。用濃墨水寫則相對容易。故創(chuàng)作書畫時,需要掌握好墨的濃淡程度及行筆速度,方可得心應(yīng)手。
熟宣加工時用膠和明礬等涂過,(我們經(jīng)常將其合起來說“膠礬”)有了明礬就會使水墨留在紙面上,失去了生宣的吸水性和沁水性。膠的作用是將明礬固定在宣紙上。由于膠礬的作用,紙質(zhì)較生宣為硬,吸水能力弱,墨和色不會洇散開來。因此特性,宜于繪工筆畫或書寫蠅頭小楷,而非水墨寫意畫。其缺點是久藏會出現(xiàn)“漏礬”或脆裂。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箋、冷金、酒金、蠟生金花羅紋等皆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紙。
楷書用生宣不適合,高檔些的粉彩,粉箋,蠟箋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宣紙”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含C、H、O元素,可水解生成葡萄糖,屬于多糖。
現(xiàn)在市面上的熟宣主要有以下幾種:
蟬翼——紙質(zhì)很薄上面撒有細細的云母;
云母——用凈皮加工的熟宣,撒有云母;
冰雪——較云母厚些的撒有云母的熟宣;
清水——沒有云母的熟宣。
半熟宣也是從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兩者之間,煮椎宣、玉版宣即屬此一類。另外還有用生宣制作的灑金、灑銀宣也是半生熟的。由于要將金銀顆粒粘固在宣紙上需要在紙上刷膠,這層膠也不同程度的破壞了生宣的吸水性,使其具有半生熟的特性。
?
宣紙按用料配比不同,又可分為棉料、皮料、將凈三類。其中又有單宣、夾宣、二層、三層等之分,規(guī)格上有4尺、6尺、8尺、丈二、丈四、丈八等。一般來說,棉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紙,較薄、較輕;凈皮是指檀皮含量達到60%以上的;而特皮原材料檀皮的含量達到80%以上。皮料成分越重,紙張更能經(jīng)受拉力,質(zhì)量也越好;對應(yīng)使用效果上就是:檀皮比例越高的紙,更能體現(xiàn)豐富的墨跡層次和更好的潤墨效果,越能經(jīng)受筆力反復(fù)搓揉而紙面不會破。如果您是寫書法一般用棉料就可以了,不是書法不可以用凈皮和特凈,只是書法相對不要求有豐富的水墨效果和很強的拉力,棉料足以。明白了宣紙的類別就可以根據(jù)需要選擇了。
造紙的主要源料多為植物纖維,以竹與木為主,木之纖維柔韌,制成紙,吸墨較強;竹之纖維脆硬,所制之紙,吸墨性較弱,故以此分為兩大類:
弱吸墨紙類:多系竹纖維制成,紙面較光滑,墨浮于表面,不易慢開,所以色彩鮮艷。以牋紙類為主,如澄心堂紙、泥金牋,還有今之洋紙也屬之。
澄心堂紙:為南唐李后主所使用之名紙,與廷圭墨齊名。特性平滑緊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璽」之稱,為弱吸墨紙之上品,差一點的稱玉水紙,次差的稱冷金牋?!篙p脆」,即其特性。
蜀牋:據(jù)說西蜀傳蔡倫造紙古法,所產(chǎn)蜀牋,自唐以來頗富盛名,如薛濤牋、謝公牋等。據(jù)說其地水質(zhì)精純,故其紙?zhí)貎?yōu)?!钢x公牋」以師厚創(chuàng)牋樣得名,因有十色,又稱十色牋?!秆隣牎箘t因濤得名,但此種彩色牋紙,雖系遵古法制成,染色易敗,不能傳久,為應(yīng)酬把玩罷了。
藏經(jīng)紙:藏經(jīng)紙乃佛寺用以書寫或印制佛經(jīng)者,又名金粟牋,有黃白兩種。
明清人常用之泥金牋、蠟牋,今天已很少見,冷光牋雖為表光之最下者,也很少見了。今天一般都用日本制的鳥子紙,但價格昂貴,又不能持久,實在也并不實用。
強吸墨紙類:多系木質(zhì)纖維所制,吸墨性強,表面生澀,墨一落紙,極易漫開,書寫常加漿或涂蠟,光彩不若牋紙鮮明,較為含蓄,以宣紙類為主。雖然較晚出現(xiàn),但今已取代牋紙,成為最名貴的書寫用紙。
宣紙與彷宣:今日最名貴之書寫用紙便是玉板宣了。玉板宣,合桑、短節(jié)木頭、稻桿與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制成,吸墨性最強,質(zhì)地最優(yōu)。宣紙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實不產(chǎn)紙,而是周圍諸地產(chǎn)紙,皆以宣為散集地的原因。
繼續(xù)來講名貴的玉板宣。這種紙可不是人人有辦法用的,因為它非常吸墨,所以運筆過慢的人,用的就很辛苦了:只要筆稍停,墨就會滲出來,形成一個大大的墨團!但也有人利用它的特性,寫出別有風(fēng)味的字,像包世臣的淡墨書,齊白石的大筆寫意畫等。
因為宣紙過于吸墨難寫,所以就有人加以改良:或用砑光,或加膠礬,還有加漿而成的。經(jīng)過改良之后的宣紙吸墨性略減,比較容易書寫。
毛邊紙、元書紙與棉紙:宣紙昂貴,一般習(xí)字時多用毛邊紙。這種紙本來是用于印書的,但因為紙質(zhì)好,有人買了書之后裁來練字,所以稱為「毛邊紙」。此紙所用原料,以竹為主,色呈牙黃,質(zhì)地精良,和我們今天中小學(xué)生習(xí)字簿所用的機器制毛邊紙有很大的差距。元書紙和毛邊紙近似,但今已無聞。本省所制的棉紙也可以算是這一類,質(zhì)地漸佳,頗具韌性,價格亦不甚貴,可以做為習(xí)字用。
在使用宣紙前,先要了解一下所用宣紙的性能。如果紙質(zhì)好而且比較綿厚,墨汁中要兌以清水調(diào)勻后使用;如果紙質(zhì)較薄,墨汁中可少兌甚至不兌水使用。也可先用毛筆蘸些墨汁在所用宣紙紙角上點一下,看其墨汁洇出速度及大小范圍,如果洇的快、且范圍大,說明紙質(zhì)薄,墨要濃一些,書寫速度要快一些;如果墨點洇出速度慢且范圍小,說明紙密質(zhì)厚,墨可適當(dāng)稀一些,書寫速度放慢些。有的宣紙紙質(zhì)較差,墨跡會灰,要用濃墨書寫,不然,字會缺乏精神。
使用宣紙的注意事項
宜平:書寫時必需平放,才易于書寫;若紙皺,便不易書寫了。惟有人寫古篆隸時,故意將紙揉皺,以求斑駁之致與古意。
潔凈:紙上污穢,會影響觀瞻運筆與墨色,灰塵也會影響運筆,若與墨汁相雜,墨既不堅,亦乏光彩。這雖然只是小事,但也是很重要的哦!
分格:書法書法,寫字最重法度,故「書」、「法」并稱,尤重間架與章法,布置章法有縱行橫列之分,立定間架則有九宮、田字、米字諸式。線條亦有明暗之別,凡篆隸行草楷諸體都是如此,尤其是楷書更是重要;據(jù)說唐人重「法」,絲毫不茍,看留下來的名家諸法,其法度之謹嚴(yán),空前絕后,故有九宮創(chuàng)于唐人之說。
分格也需隨書體而定,法度最嚴(yán)的楷書和篆隸,縱橫需整齊,行列皆可畫分,而行草惟有直行,不宜加橫列,以免縛手縛腳,不得縱放。明線宜細,以免妨害觀膽,暗線用書宜輕,不必涂抹,以免損毀紙張。若摺紙易起皺折,妨礙運筆,亦須避免。
固定:書寫時紙需固定,若紙隨筆動,字便不能隨心應(yīng)手。方法除了以左手按紙,也可以用鎮(zhèn)尺壓在適當(dāng)位置,使紙固定。
墊吸水布:以筆飽蘸濃墨寫字時于頓挫重按處,力透紙背,墨滲紙外,不但會沾污桌面,且筆畫染開,也會破壞畫面。所以需要以吸水紙或布墊在紙下,可以將滲出的墨吸乾凈,保持畫面整齊。
待乾收紙:墨汁未乾時收紙的下場大家都很明白吧!好好的一個字平白多了個「鏡像」,有時實在令人哭笑不得。還有,不要自作聰明的將作品「盼乾」,或是想用衛(wèi)生紙吸乾,這樣不但會使墨易脫落,且會使墨色受損。收拾時,不要任意摺疊,以免損紙,有礙觀膽。
藏諸乾涼處:紙受潮易腐朽,過度乾燥又會破裂,因此若想使貴大作能長長久久,就保存在乾燥陰涼的地方。其他如蟲蛀也需注意。
常用宣紙的尺寸
在購買宣紙的時候,一般是以紙的長度來命名的。如店員會問你:“你要買生宣還是熟宣?你要買四尺?六尺?或是3尺的?”目前用量最多的宣紙是四尺宣(生宣)。一張四尺宣紙也稱四尺整紙,它的長是:136厘米(約4尺),寬:68厘米(約2尺),計算面積是約:4尺×2尺=8平方尺。行內(nèi)稱四尺整紙有時候就直接說8平尺,于是聽到的人就來勁了硬說自己家里的畫啊什么的是八尺紙的,其實八尺整紙相當(dāng)于4張四尺整紙,價格也要翻好幾倍。
國畫、書法作品價格往往是以面積計算的(即平方尺),如:這個畫家的作品多少錢一尺?就是問作品每平方尺多少價格。
下面就是一些常用的宣紙尺寸:
單位:CM(厘米)
常用三尺宣紙的裁法和尺寸:
三尺全開:100 x 55
三尺斗方:55 x 50(有叫三尺對開、三尺開二)
常用四尺宣紙的裁法和尺寸:
四尺全開:138 x 69四尺對聯(lián):138 x 34(又叫四尺對開、四尺開二)
四尺斗方:69 x 68(又叫四尺對開、四尺開二、由于其長、寬都是二尺,所以有叫做二尺斗方)
四尺三開:69 x 46(又叫四尺開三)
四尺四開:69 x 34(又叫四尺開四)
四尺六開:46 x 34(又叫四尺開六)
四尺八開:35 x 34(又叫四尺開八、四尺斗方)(一張四尺紙分割成幾張相同尺寸的紙叫法為:二張則稱四尺對開,正方形稱四尺斗方等等)
常用六尺宣紙的裁法和尺寸:
六尺全開:180 x 97(又叫六尺整張)
六尺三開:60 x 97
六尺對聯(lián):180 x 49
六尺斗方:97 x 90(又叫六尺對開)
六尺開四:97 x 45
六尺開六:60 x 49
六尺開八:45 x 49
八尺全開:248 x 129
八尺屏:234 x 53
一丈二尺:367 x 144 (又叫丈二匹)
?
宣紙的特殊尺寸及規(guī)格:
手卷:書法、國畫中橫幅的一種體式,以能握在手中順序展開閱覽得名。又稱長卷,最長有一百多米,如“千里江山圖”。也稱橫卷。手卷較短的一般有8、9米長,唱的能達到20米以上。手卷的高度一般在30-50厘米之間。手卷的尺寸:0.35×6米 0.35×20米 0.35×50米 0.53×20米 0.53×40米手卷也有生宣、熟宣之分。
聲明:本網(wǎng)頁內(nèi)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0731-84117792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