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1.《神滅論》
2.本草之學
3.中體西用論
答案:
1.佛教在中國的流行,必然地與中國固有的社會秩序、文化倫理產生矛盾和沖突.南朝時最富有觀念論色彩的是神滅論的爭論.這場爭論以范縝的《神滅論》最著名.范縝本著道家自然主義的哲學觀反駁佛教,主張形盡神滅的理論,具有深遠的影響.
2.我國藥學理論的出現(xiàn)是在西漢時期,當時出現(xiàn)本草一詞,將藥學作為醫(yī)學的一個分支,所以,中國古代的藥學,又稱本草之學.其主要內容為記述各種藥物的名稱、性狀、功能、主治、產地及采集、加工、保存等知識.著名的有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3.這是19世紀末以來中國文化發(fā)展中具有影響力的思潮.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縮略,是中國近現(xiàn)代洋務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張和基本理論.中體西用論主張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為本,吸收西方科學技術和具體文化為用,從而達到復興中華的目的,但在中西文化沖突中力圖保持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本體或主導地位,這是它的失誤.
簡答題:
1.簡述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發(fā)展的大勢.
2.簡述傳統(tǒng)儒家倫理學說對法律制度的影響.
3.簡述中國日常生活的文化習慣.
答案:
1.(1)北方民族大舉的內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規(guī)模南移,其結果是民族的大融合.(2)對南方大規(guī)模的開發(fā).(3)佛教的廣泛傳播,給固有的中國文化注入了許多新的精神因素.
2.以儒家倫理學說作為立法的指導思想.具體表現(xiàn)為一是以三綱為核心的封建禮教作為立法指導;二是貫穿德主刑輔、明刑弼教的精神,以德為主,德刑并用是統(tǒng)治者所倡導的統(tǒng)治方法;三是通過引經斷獄、引經注律等方式使儒家經典法典化.
3.(1)血緣社會的禮俗美德.以血緣家族共同體為基礎,結合地緣關系和社緣關系,形成集體觀念和行為事象,營造親睦祥和的氣氛. (2)人情社會的公益?zhèn)鹘y(tǒng).如富有同情心和犧牲精神、樂善好施等.
(3)耕讀社會的奮斗精神.由于適應中國農業(yè)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發(fā)展水平,在社會各基層中,耕讀成了一種社會理想,也成了一種進己途徑.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