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時長:00:00更新時間:2022-06-18 17:45:13
1、吃潮汕粽。潮汕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俗是從中原傳下來的。清雍正《海陽縣志》載:“端午插艾蒲于門,艾形虎,又設角黍。”宋明時期,已有不少中原人落籍潮汕,食粽之俗,也應早已有之。初時應是家庭制作,作為祭祀之用,逐步推廣為市場銷售食品,而且質量不斷提高。2、吃梔粿。潮汕端午節(jié)還有吃梔粽的習俗。梔粽是潮汕特有的,它是用梔子(俗稱黃枝或枝子)搗碎后浸泡去渣,將黃色液體滲入蒲姜堿液,再滲入糯米粉漿中,攪勻后倒入鋪奠裸布的竹粽黃色,能助消化,增食欲,祛疫病。3、吃“圣甘枳”。“清明食葉,端午食藥”是一句流傳廣泛的潮汕飲食俗語。汕頭當?shù)氐拿袼资牵迕鲿r節(jié)要吃食樸子樹葉,端午節(jié)則要吃食驅蟲良藥“圣甘枳(使君子)”。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