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雖然也具有食肉動物吃肉的潛力,但它很少捕食動物或動物的尸體,這并不是它不喜歡吃肉,而是缺少機會。 因為在大熊貓的分布區(qū)里,大型的食肉獸很少,沒有多少殘尸剩首供它食用。如果它自己經(jīng)常去捕捉鼠類等小動物,所得到的營養(yǎng)卻常常不足
大熊貓已經(jīng)在地球上存在了800萬年,由于大熊貓主要生活在四川甘肅等地,隨著變遷,獵物逐漸減少,大熊貓改變了食性,開始吃竹子,它的臼齒也變得特別寬大,適于磨碎竹的纖維。迄今大熊貓還保留著食肉動物的特征“犬齒”,大熊貓愛吃箭竹、墨竹、水竹,尤其愛吃竹筍。
大熊貓不止是吃素,有時候也會吃葷. 資料 大熊貓的祖先是食肉動物,現(xiàn)在卻偏愛吃素,主要以吃箭竹為生。一只成年的大熊貓每天要吃20千克左右的鮮竹。有時,它也會開一次“葷”,捕抓箭竹林里的竹鼠美餐一頓,甚至大搖大擺闖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
大家都知道大熊貓?zhí)貏e愛吃竹子,是典型的素食主義者,其實大熊貓的祖先是食肉動物,也就是說主要通過吃肉來攝取能量,大熊貓為什么會變成愛吃素的動物了呢?這其中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
熊貓的祖先是食肉動物,但在第四紀(jì)冰河時期,由于環(huán)境的改變,許多大型哺乳動物都滅絕了。而熊貓為了生存,不得不改變自己的食性,以植物為食。但它的腸子很短(像大多數(shù)食肉動物一樣),無法消化植物纖維,所以需要消耗大量的竹子來獲得營養(yǎng)。
大熊貓已經(jīng)在地球上存在了800萬年,在漫長的歲月中,地球環(huán)境在不斷變化,由于大熊貓主要生活在四川甘肅等地,隨著變遷,這些地方生長了大量的竹子,但是獵物卻逐漸減少,大熊貓為了生存也在不斷的嘗試改變,于是,大熊貓才改變了食性,從食肉動物變成了素食主義者,開始吃竹子,它的臼齒也變得特別寬大,適于磨碎竹的纖維。迄今大熊貓還保留著食肉動物的特征“犬齒”,大熊貓愛吃箭竹、墨竹、水竹,尤其愛吃竹筍。大熊貓每年都會準(zhǔn)時到某個地方去吃竹筍。
大熊貓不是只吃素的,大熊貓99%的食物都是竹子,偶食一些動物尸體或其它植物。 大熊貓(學(xué)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稱:Giant Panda),屬于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
由于竹子的能量有限,所以大熊貓要吃很多竹子才能果腹,所以顯得大熊貓的食量很大,每天要吃幾十千克的嫩竹,從大量的纖維中吸收營養(yǎng)。由于每天要消化大量的纖維和木質(zhì)素,所以它特別愛喝水。
熊貓對于竹子也是非常的挑剔,竹子這種食物營養(yǎng)低,纖維素高,大熊貓會挑選一些相對而言比較好消化的竹子,例如竹筍和剛剛長出來的嫩葉。竹筍和這些竹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以及糖類和脂肪,可以提供給大熊貓足夠的能量。它們每天吃東西的時間也
當(dāng)然,大熊貓偶爾也會“改善生活”,也吃其他小動物,如見到了竹鼠,它就一巴掌將竹鼠打死,然后美餐一頓。此外,除非是喂給它們?nèi)猓駝t,大熊貓不會主動去捕食的(看起來,并不勤快哦)。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經(jīng)歷了冰川導(dǎo)致的氣候突變,大熊貓只殘存在四川、甘肅等地區(qū)。那些地方生長著大量竹子,但卻很難捕到活的獵物,大熊貓只有逐漸改變食性,才能生存下去。長期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結(jié)果,大熊貓從食肉變?yōu)槭持瘢木数X也變得特別寬大,
只吃竹子的大熊貓怎么吃到這么胖的呢?
熊貓吃羊見報已不是首次,事情發(fā)生在四川省峨邊縣的勒烏村。從1991年秋到1992年2月,村里被野獸咬死20只羊。秋天,山里不缺少食物,野豬不會進(jìn)村找食的,那是什么野獸咬的呢? 直到3月的一個清晨,村民阿呷早早起來要將羊群趕到山下去出售。打開
原因只有三個字,就是吃得多,大熊貓一天能吃100多斤的竹子,而且大熊貓喜歡吃竹子淀粉含量高的部分,比如:竹筍,竹筍中的高含量淀粉和半纖維素可以為大熊貓補充體力,增加體重。能吃能喝的大熊貓恐怕不胖都難。
凡是不以運動為基礎(chǔ)的減肥、減脂,均是偷換概念!脂肪的消耗和抑制增長是需要運動產(chǎn)生卡路里來消耗多余脂肪,從進(jìn)食的結(jié)構(gòu)和量上進(jìn)行調(diào)整和控制,才能達(dá)到減肥的效果。想走其他捷徑,除非你能承受給你身體帶來的惡性傷害,很多減肥藥是麻醉你的
擴(kuò)展閱讀,以下內(nèi)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為什么熊貓吃素,但它們的消化系統(tǒng)合適食肉動物是一樣的?
大熊貓以竹類為主食,從食性看似乎應(yīng)該劃入“草食動物”之列。然而以其消化道的解剖、生理特點以及物種進(jìn)化的觀點來分類,它們卻是道道地地的肉食動物。在科學(xué)分類中,大熊貓屬于哺乳動物綱、食肉動物目。你看,如此可愛的大熊貓竟與虎豹豺狼等猛獸同屬一個大家族。大熊貓的祖先是名副其實的肉食動物:有尖銳發(fā)達(dá)的犬齒、較短的腸道和肉食動物的消化生理特點,大熊貓在進(jìn)化過程中仍保留了祖先的這些特點。只是由于生存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改變,它們?yōu)榱松?,食性和?xí)性必須適應(yīng)環(huán)境。漸漸地,它們退居深山竹林,適應(yīng)了低營養(yǎng)、低消化率的竹類,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士生活。于是,現(xiàn)代的大熊貓就變成了吃草的“肉食動物”。事實上,在肉食動物家族的進(jìn)化史中,隨著環(huán)境變化而改變食性的“大有人在”。與大熊貓血緣非常接近的熊類,不是也變成了葷素不論的“雜食動物”了嗎?
大熊貓是肉食動物還是素食動物?
大熊貓屬于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
由于在古代大熊貓的分布范圍比現(xiàn)在廣得多,其名稱有數(shù)十個之多,如貔貅、貘、貊、騶虞、白熊、花熊、竹熊、食鐵獸等等。
熊貓亦稱“貓熊”、“大熊貓”,屬貓熊科。熊貓體形似熊,很肥壯,成年的熊貓多在100公斤,體長1.5米,尾短小僅20厘米長。大熊貓的幼崽出生時非常小,通常只有100-200克,大概只有母熊重量的1/900。頭圓吻短,臉廓很像貓。四肢粗短,前后足都是5趾。
擴(kuò)展資料:
大熊貓棲息在2000-3500米的高山原始森林中。它的食量很大,日需10-15公斤的箭竹。熊貓性格孤僻,喜獨來獨往。每胎一仔,幼仔十分弱?。ㄖ貎H2市兩),極易夭折。
壽命為15年左右,目前總數(shù)不超過1000只。熊貓產(chǎn)于中國,分布在四川省涼山、邛崍山、大小相嶺,四川與甘肅交界的岷山和陜西秦嶺的南坡也有分布。
黑白相間的外表,有利于隱蔽在密林的樹上和積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敵發(fā)現(xiàn)。相對鋒利的爪和發(fā)達(dá)有力的前后肢,有利于大熊貓能快速爬上高大的喬木。
大熊貓皮膚厚,最厚處可達(dá)10毫米。身體不同部分的皮膚厚度也不一樣,體背部厚于腹側(cè),體外側(cè)厚于體內(nèi)側(cè),皮膚的平均厚度約為5毫米,并且色白而富有彈性和韌性。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大熊貓
大熊貓到底是不是吃素的?
是的 竹筍都是素的呀 你見過大熊貓啃肉嗎
熊貓是素食動物嗎
雖是食肉動物,但現(xiàn)在已演變成主要食竹的素食動物了。
熊貓
熊貓翻開歷史的長卷,可以追溯出許多關(guān)于大熊貓的充滿傳奇的記載。由于在古代大熊貓的分布范圍比現(xiàn)在廣得多,其地名竟有數(shù)十個之多,如貔貅、貘、貊、騶虞、白熊、花熊、竹熊、食鐵獸等等。
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年編匯的《尚書》和《詩經(jīng)》,記述了貔貅皮 (大熊貓皮)是向皇帝進(jìn)貢的珍品;貔象虎豹一樣威武;把古代的勇士比喻為貔一樣威武英勇,以至軍隊打著 "貔"、"貅"的旗號,象征神勇之師。
西晉時 (1700年前)稱大熊貓為 "騶虞",因為它只吃竹子,不傷害獵食其他動物,是一種能與友鄰和平共處的"義獸",故在當(dāng)時把大熊貓當(dāng)作和平友好的象征。兩軍交戰(zhàn)中,只要有一方舉起 "騶虞"旗,戰(zhàn)斗會嘎然而止。因為戰(zhàn)爭規(guī)則:凡使用"騶虞"旗,表示要求和平友好,停止沖突。
據(jù)日本 《皇家年鑒》記載,公元658年10月22日,唐朝女皇武則天曾將一對活體白熊 (大熊貓)作為國禮,送給日本天武天皇。
西方世界對大熊貓的認(rèn)識,應(yīng)首功于法國苦修會神甫、博物學(xué)家戴維 (Amand Pere Ddvid 1826一1900)。戴維從1826年至1874年在中國住了12年,先后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傳教,同時擔(dān)任法國國家自然博物館的通訊研究員。
戴維在他的日記中寫道:"1869年3月11日,在返回教堂途中,這條山谷中的主要土地占有者一個姓李的人邀請我們到他家里去用茶點。在這個異教徒家里,我看到一張展開的那種著名的黑白熊皮,這張皮非常奇特,它可能成為科學(xué)上一個有趣的新種"!
1869年3月23目的日記中戴維寫道:"我的獵人在離開十天之后,今天回來了,他帶給我一只年幼的白熊。捕到時是活的,為了攜帶方便,它被殺死了"。"他們以很高的價格把這個年幼的白熊貓賣給了我,它除了四肢、耳朵、周圍為黑色外,其余全為白色。它的體色同我以前看到的成年個體毛皮的顏色是一樣的。因此,這一定是熊屬的一個新科,這很明顯,不僅在于它的體色,而且因為它的腳底有毛和它的其它一些性狀"。
戴維將白熊標(biāo)本寄給巴黎自然博物館主任米勒·愛德華(melne edwaeds),愛德華認(rèn)真研究毛皮和骨骼后在1870年發(fā)表的論文中指出:"在外部形態(tài)上,它確實同熊非常相似,但它的骨胳特征和牙齒,明顯地與熊不同,卻與小熊貓和浣熊很相近,它肯定構(gòu)成一個新屬,我稱之為Ailuropoda"。為了紀(jì)念戴維對大熊貓的這一新物種的發(fā)現(xiàn),愛德華將大熊貓的學(xué)名定為Ailuropodamelanoleruca David這一學(xué)名一直沿用至今。戴維收集的第一具大熊貓模式標(biāo)本,是在四川寶興縣得到的,一直在法國巴黎自然博物館珍藏著;
自1869年戴維首次向世界介紹大熊貓后,西方國家曾一度掀起 "熊貓熱"。許多動物學(xué)家,探險家、旅行家、狩獵家不遠(yuǎn)萬里,紛紛進(jìn)入中國,想捕捉到這種唯有中國才有的珍奇動物。但是大熊貓是一種獨棲的善于隱蔽的動物,整天游蕩于高山密林之中,極難覓其蹤影。
現(xiàn)代第一個把活體大熊貓帶出中國的人,是美國一位叫露絲·哈克納斯的女服裝設(shè)計師,其夫威廉·哈克納斯是一位動物學(xué)家和探險家,新婚不久便進(jìn)入中國尋覓大熊貓,可惜尚未進(jìn)入大熊貓產(chǎn)區(qū),便病死于上海。哈克納斯夫人繼承丈夫遺志,帶了兩個在美國出生的華人作響導(dǎo)和翻譯,進(jìn)入四川汶川縣,繼而來到戴維發(fā)現(xiàn)大熊貓的寶興縣東河一帶,開始了尋找大熊貓的艱苦歷程。機遇偏愛有心人。露絲終于在夾金山下約2000米的山林竹叢中,發(fā)現(xiàn)一只不到兩磅重,出生約30天的大熊貓幼仔,露絲欣喜若狂,象對嬰兒一樣細(xì)心照料它。她曾在日記中寫道:"它那黑白花的小園球腦袋,用鼻子磨蹭著我的上衣,忽然本能地找到了我的乳房"。露絲給它取了個美麗的名字"蘇琳",在朋友幫助下,露絲以兩美元 "賄賂",用竹筐裝著"蘇琳",海關(guān)登記上寫著 "隨身攜帶哈巴狗一只",登上麥金萊總統(tǒng)號海輪,混出了中國。1937年春,"蘇琳"在美國芝加哥動物園展出,立即成為該城明星,參觀者一天達(dá)4萬多人。從此,"蘇琳"和露絲的故事廠為傳誦,引發(fā)了又一次世界大熊貓熱。大熊貓成了搖錢樹,成了國際獵獲目標(biāo),從1936年到1941年,僅美國就從中國弄走了9只活體大熊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結(jié)束了西方掠奪大熊貓的歷史。大熊貓成為國家最珍貴的*禮品,從1957年到1983年,我國贈送給前蘇聯(lián)、朝鮮、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德國、墨西哥、西班牙等九個國家,共24只大熊貓,但是目前僅有2只活著,而且已入暮年,其中朝鮮活著1只,柏林1只,幸運的是墨西哥竟有3只后代大熊貓健康地生活著。
從1983年以后,中國政府再也不把大熊貓作為國禮贈送了。但是大熊貓仍有不少短期出國,參加諸如奧運會慶典,聯(lián)合科研展出等機會,這使得大熊貓的身價更高,它無疑是各國動物園夢寐以求,最想得到而最難得到的動物!
對大熊貓的認(rèn)識,雖然中國經(jīng)歷了3000多年,西方世界也經(jīng)歷了100多年,但對它的認(rèn)識遠(yuǎn)遠(yuǎn)不夠,從它的進(jìn)化歷史,分類地位,野外生態(tài),種群繁育,遺傳保護(hù)等諸方面,對世界范圍的許多學(xué)者都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在學(xué)術(shù)研究上具有不少特殊的意義和價值。
熊貓亦稱“貓熊”、“大熊貓”,屬貓熊科。熊貓體形似熊,很肥壯,成年的熊貓多在100公斤,體長1.5米,尾短小僅20厘米長。頭圓吻短,臉廓很像貓。四肢粗短,前后足都是5趾。它們棲息在2000-3500米的高山原始森林中。雖是食肉動物,但現(xiàn)在已演變成主要食竹的素食動物了。它的食量很大,日需10-15公斤的箭竹。熊貓性格孤僻,喜獨來獨往。每胎一仔,幼仔十分弱小(重僅2市兩),極易夭折。壽命為15年左右,目前總數(shù)不超過1000只。熊貓產(chǎn)于中國,分布在四川省涼山、邛崍山、大小相嶺,四川與甘肅交界的岷山和陜西秦嶺的南坡也有分布。
別名 大貓熊、竹熊、花熊
學(xué)名 Ailuropoda melanoleuca
英文名 giant panda
大熊貓科 Ailuropodidae
分布 四川、陜西、甘肅局部地區(qū)
大熊貓是我國特產(chǎn)動物,是被全世界公認(rèn)的自然遺產(chǎn)和活化石,從其祖先出現(xiàn)到現(xiàn)在至少有八、九百萬年。研究大熊貓對研究整個生物進(jìn)化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大熊貓屬食肉目大熊貓科,與熊類是表兄弟。其體型似熊,頭大而圓,身體肥胖,尾巴極短。一般成年大熊貓體長在120-180厘米,尾長10-12厘米,肩高65-75厘米,胸圍87-89厘米,臀高64-65厘米,后足長12-20厘米,耳長72-115毫米,體重60-110公斤。軀干和尾白色,兩耳、眼周及四肢全黑。
大熊貓因其渾圓的體型,憨態(tài)可掬的動作,黑白相間的色彩博得世人的青睞和喜愛。
大熊貓主要棲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亞高山針葉林帶的山地竹林內(nèi),主要以竹莖、竹葉和竹筍為食,偶爾也捕食小動物。無固定巢穴,邊走邊吃,喜單獨活動,四處游蕩。
大熊貓行動緩慢,視覺較差,性情溫順,很少有攻擊行為。
大熊貓發(fā)情期一般為每年4-5月,也有秋季交配的,一般每胎1仔,偶有2-3仔。
距今幾十萬年前是大熊貓的極盛時期,曾廣泛分布于中國東部,后來同期的動物相繼滅絕,大熊貓卻孑遺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因而被譽為“活化石”。
如今大熊貓的分布范圍已十分狹窄。我國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保護(hù)這一瀕臨滅絕的“活化石”。
大熊貓是我國特產(chǎn)動物,是被全世界公認(rèn)的自然遺產(chǎn)和活化石,從其祖先出現(xiàn)到現(xiàn)在至少有八、九百萬年。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動物協(xié)會選為會標(biāo),而且還常常擔(dān)負(fù)“和平大使”的任務(wù),帶著中國人民的友誼,遠(yuǎn)渡重洋,到國外攀親結(jié)友,深受各國人民的歡迎。
大熊貓, 從分類上講屬于哺乳綱食肉目動物,但食性卻高度特化,成為以竹子為生的素食者。大熊貓與熊類是表兄弟。其體型似熊,頭大而圓,身體肥胖,尾巴極短。身體肥胖,形狀像熊但要略小一些,尾巴短,眼睛周圍、耳朵、前后肢和肩部是黑色,其余都是白色。毛密而有光澤,耐寒。喜歡吃竹葉、竹筍。大熊貓居住地帶的竹子,曾大面積開花、枯死,威脅著大熊貓的生存。其實大熊貓的祖先是食肉動物,現(xiàn)在卻偏愛吃素,主要以吃箭竹為生。一只成年的大熊貓每天要吃20千克左右的鮮竹。有時,它也會開一次“齋”,捕抓箭竹林里的竹鼠美餐一頓,甚至大搖大擺闖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
一般成年大熊貓體長在120-180厘米,尾長10-12厘米,肩高65-75厘米,胸圍87-89厘米,臀高64-65厘米,后足長12-20厘米,耳長72-115毫米,體重60-110公斤。軀干和尾白色,兩耳、眼周及四肢全黑。
大熊貓因其渾圓的體型,憨態(tài)可掬的動作,黑白相間的色彩博得世人的青睞和喜愛。特別是那一對八字形黑眼圈,猶如戴著一副墨鏡,非常惹人喜愛。大熊貓行動緩慢、性情溫順,一般不主動攻擊人或其他動物。當(dāng)大熊貓聽到異常響聲時,常常是立即逃避。大熊貓的視覺極不發(fā)達(dá)。這是由于大熊貓長期生活在密密的竹林里,光線很暗,障礙物又多,致使其目光變得十分短淺。此外由于它的瞳孔像貓一樣是縱裂的,因此當(dāng)夜幕即將降臨的傍晚,它們還能活動。
大熊貓主要棲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亞高山針葉林帶的山地竹林內(nèi),主要以竹莖、竹葉和竹筍為食,大熊貓性情孤僻,喜歡獨居,晝伏夜出,常常隨季節(jié)的變化而搬家。春天一般待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竹林里,夏天遷到竹枝鮮嫩的陰坡處,秋天搬到2500米左右的溫暖的向陽山坡上,準(zhǔn)備度過漫長的冬天。
大熊貓平時孤居,到了每年的四五月份即是大熊貓的繁殖季節(jié)(也有秋季交配的),雌雄互相吸引,在稠密的竹林里,唱出一曲曲戀歌,由此開始進(jìn)行各種求愛活動。大熊貓的婚配屬于多雄爭配制。雄、雌大熊貓難得同居在一起。但5月一過,便又各奔東西。雌性大熊貓懷孕4-5個月左右,就急著尋找樹洞或石穴作為“產(chǎn)房”,它一般每胎1仔,偶有2-3仔。剛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當(dāng)于媽媽體重的1‰??墒?,一個月后體重可達(dá)2千克,3個月就能長到五六千克。熊貓媽媽常把小熊貓摟在懷中,輕輕*,外出時也把它銜在嘴里,或用背馱著,親親熱熱,形影不離。等到小熊貓五六個月大時,媽媽就開始教它爬樹、游泳、洗澡和剝食竹子等本領(lǐng)。兩年后,小熊貓才離開母親,開始獨立的生活。大熊貓的壽命一般為20-30年。它們一生中產(chǎn)仔數(shù)量少,且幼仔不易成活。由于大熊貓生殖能力和育幼行為兩方面的高度特化,使種群增長十分緩慢,如保護(hù)管理跟不上,則數(shù)量日趨減少。
據(jù)考證,大熊貓的古代名稱有貘、白豹、虞等。在200多萬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萬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貓已經(jīng)廣布于我國南半部的陜西、山西和北京等地區(qū),在云南、四川、浙江、福建、臺灣等省也有它們的蹤跡,組成了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距今幾十萬年前是大熊貓的極盛時期,曾廣泛分布于中國東部,;今天該動物群的許多種已經(jīng)絕滅,而大熊貓卻孑遺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所以大熊貓有“活化石”之稱。
如今留下來的大熊貓數(shù)量很少,分布范圍已十分狹窄。迄今為止,在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幾乎瀕臨絕跡的大熊貓,只有在我國的四川、陜西、甘肅部分地區(qū)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們的身影。研究大熊貓對研究整個生物進(jìn)化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我國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保護(hù)這一瀕臨滅絕的“活化石”。
熊貓亦稱“貓熊”、“大熊貓”,屬貓熊科。熊貓體形似熊,很肥壯,成年的熊貓多在100公斤,體長1.5米,尾短小僅20厘米長。頭圓吻短,臉廓很像貓。四肢粗短,前后足都是5趾。它們棲息在2000-3500米的高山原始森林中。雖是食肉動物,但現(xiàn)在已演變成主要食竹的素食動物了。它的食量很大,日需10-15公斤的箭竹。熊貓性格孤僻,喜獨來獨往。每胎一仔,幼仔十分弱?。ㄖ貎H2市兩),極易夭折。壽命為15年左右,目前總數(shù)不超過1000只。熊貓產(chǎn)于中國,分布在四川省涼山、邛崍山、大小相嶺,四川與甘肅交界的岷山和陜西秦嶺的南坡也有分布。
熊貓不僅是中國最稀有的珍貴動物,而且已成為世界上最珍貴最稀有的動物,世界各大動物園內(nèi)每種有絕滅危險的珍稀動物籠前要懸掛熊貓為圖案的徽志
為什么熊貓吃素,但它們的消化系統(tǒng)合適食肉動物是一樣的?
熊貓本來是肉絲動物,后來因為氣候變化帶來生存環(huán)境的改變,才改吃素的,但現(xiàn)在你給它肉吃,它也會吃的。
聲明:本網(wǎng)頁內(nèi)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