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祖籍宋國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2、孔子曾受業(yè)于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jīng),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jīng)典《論語》。
3、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4、貴族出身
孔子的祖上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宋國的貴族,先祖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周初三監(jiān)之亂后,為了安撫商朝的貴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紂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貴族微子啟,于商丘建立宋國,奉殷商祀,微子啟死后,其弟微仲即位,這就是其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稱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國大夫,曾為大司馬,在宮廷內(nèi)亂中被殺,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災逃到魯國的陬邑定居,叔梁紇是孔子的父親,其官職為陬邑大夫。
5、圣人降世
叔梁紇的正妻施氏,生了九個女兒卻沒有一個兒子,小妾為他生了長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紇很不滿意,于是叔梁紇請求顏氏讓她三個女兒之中的一個立為妾,顏氏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個女兒的意見,長女和次女都不同意,只有小女兒顏征在(顏徵在)愿嫁叔梁紇。
顏征在時年不滿二十歲,而叔梁紇已經(jīng)六十六歲,年齡相差懸殊,兩人為婚于禮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懷孕,故謂之“野合”,孔子在魯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儒略歷公元前551年,格里歷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申時于陬邑昌平鄉(xiāng)誕生,孔子生而七漏,頭上圩頂(yú dǐng,意為頭頂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禱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關于孔子出生年月有兩種記載,相差一年,一般依《史記·孔子世家》說。
6、早年經(jīng)歷
魯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三歲的時候,叔梁紇病逝,葬于防,叔梁紇死后,顏征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紇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帶孔子庶兄孟皮與孔子至曲阜闕里,過著清貧的生活。
魯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日見其長,已意識到要努力學習做人與生活之本領,所以稱自己雖然已經(jīng)十五歲了,但志向在于做學問,魯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親顏征在去世,這一年,季氏宴請士一級貴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陽虎拒之門外。
魯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迎娶了宋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
7、步入仕途
魯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亓官氏生子,據(jù)傳此時正好趕上魯昭公賜鯉魚于孔子,故給其子起名為鯉,字伯魚,孔子自20多歲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對天下大事非常關注,對治理國家的諸種問題,經(jīng)常進行思考,也常發(fā)表一些見解,是年孔子開始為委吏,管理倉庫。
魯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小時候生活艱難,所以會干一些粗活。
魯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郯子來到魯國朝見,孔子向郯子詢問郯國古代官制,孔子開辦私人學校,當在此前后。
8、魯國內(nèi)亂
魯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魯國發(fā)生內(nèi)亂,魯昭公被迫逃往齊國,孔子也離開魯國,到了齊國,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甚至曾準備把尼溪一帶的田地封給孔子,但被大夫晏嬰阻止。
魯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說君王要像個君王,臣下要像個臣下,父親要像個父親,兒子要像個兒子,孔子得到了齊景公的賞識,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被晏子阻止,孔子在齊聞《韶》樂,如醉如癡,三月不知肉味。
魯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聽說后向齊景公求救,齊景公說自己老了,不能用了,孔子只好倉皇逃回魯國。
魯昭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14年),晉魏獻子執(zhí)政,舉賢才不論親疏,孔子認為這是義舉,在近處不會埋沒與自己親近而有賢德的人,在遠處不會埋沒受人推舉而有賢德的人,這可以說是仁義了。
9、出仕修經(jīng)
魯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季氏家臣陽虎擅權(quán)日重??鬃臃Q之為家臣掌政,所以孔子不上任,退隱而修著《詩》、《書》、《禮》、《樂》,眾多弟子跟著孔子走遍各國,跟隨他學習,陽虎想要見孔子,而孔子卻不想見到陽虎,后來兩人在路上相遇,陽虎勸孔子出仕,孔子沒有明確表態(tài),隨后孔子被升為小司空。
魯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孔子升為魯國大司寇,攝相事,七日而誅少正卯,曝尸三日,魯國大治。
10、離開魯國
魯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為削弱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世卿,因為是魯桓公的三個兒子的后代,故稱三桓,當時的魯國政權(quán)實際掌握在他們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著三桓)采取了隳三都的措施,拆毀三桓所建城堡,后來隳三都的行動半途而廢,孔子與三桓的矛盾也隨之暴露。
11、周游列國
魯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帶領弟子離開魯國來到了衛(wèi)國,孔子在衛(wèi)國被衛(wèi)靈公夫人南子召見,孔子的弟子子路對孔子見南子這件事極有意見批評了孔子,鄭國的子產(chǎn)去世,孔子聽到消息后,十分難過,稱贊子產(chǎn)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慈惠的人。
孔子帶弟子先到了衛(wèi)國,衛(wèi)靈公開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魯國的俸祿標準發(fā)給孔子俸粟6萬,但并沒給他什么官職,沒讓他參與政事,孔子在衛(wèi)國住了約10個月,因有人在衛(wèi)靈公面前進讒言,衛(wèi)靈公對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開監(jiān)視孔子的行動,因此孔子帶弟子離開衛(wèi)國,打算去陳國。
孔子路過匡城(今河南睢縣)時,因誤會被人圍困了5日,逃離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衛(wèi)國貴族公叔氏發(fā)動叛亂,再次被圍,逃脫后,孔子又返回了衛(wèi)國,衛(wèi)靈公聽說孔子師徒從蒲地返回,非常高興,親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幾次離開衛(wèi)國,又幾次回到衛(wèi)國,這一方面是由于衛(wèi)靈公對孔子時好時壞,另一方面是孔子離開衛(wèi)國后,沒有去處,只好又返回衛(wèi)國。
魯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5年),孔子離開衛(wèi)國回到魯國。
魯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吳國使人聘魯國,就“骨節(jié)專車”一事問于孔子。
魯哀公五年(公元前490年),孔子從蔡國來到葉國,葉國君主葉公向孔子問政,并與孔子討論有關正直的道德問題,在離開葉國返回蔡國的途中,孔子遇到一位隱者。
魯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與弟子在陳國、蔡國之間被困絕糧,許多弟子因困餓而病,后被楚國人相救,由楚國返回衛(wèi)國,途中又遇隱者。
魯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孔子又回到衛(wèi)國,主張在衛(wèi)國為政先要正名。
魯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吳國討伐魯國,吳國戰(zhàn)敗,孔子的弟子有若參戰(zhàn)有功。
魯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在衛(wèi)國,孔子的夫人亓官氏去世了。
孔子問禮于老子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齊國派師討伐魯國,孔子弟子冉求帥魯師與齊戰(zhàn),獲勝,季康子問冉有指揮才能從何而來,冉有說是向孔子學來的,68歲的孔子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季康子派人以幣迎孔子歸魯國,孔子周游列國14年,至此結(jié)束。
孔子仍有心從政,但仍是被敬而不用,季康子欲施行田賦,孔子反對,對冉有說判斷一個人的行為是不是君子的行為,應該用他的禮數(shù)來判斷,施舍的時候,會從重付出,做事的時候,會中庸而行之,死的時候,會對自己薄葬。
12、回到魯國
魯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孔子繼續(xù)從事教育及整理文獻工作,這一年冬天,孔子的兒子孔鯉去世了。
魯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孔子已經(jīng)70歲了,稱自己這時候隨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規(guī)矩了。
身處亂世的孔子所主張的仁政沒有施展的空間,但在治理魯國的三個月中,使強大的齊國也畏懼孔子的才能,足見孔子無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稱號,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業(yè)上,孔子曾任魯國司寇,后攜弟子周游列國,入東周向老子請教,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zhí)教。
孔子打破了教育壟斷,開創(chuàng)了私學先驅(qū),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賢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為各國高官棟梁,又為儒家學派延續(xù)了輝煌,這“七十二賢士”中,又數(shù)顏回是孔子最愛的弟子。
這一年,顏回先他而死,孔子十分悲傷,感慨到昔日曾跟隨自己從陳國到蔡國去的學生,此時卻都不在身邊受教了。
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天,西狩獲麟,孔子認為這不是好征兆,說吾道窮矣,于是停止修《春秋》,同年六月,齊國陳恒弒齊簡公,孔子齋戒沐浴三天,孔子見魯哀公,請求魯國出兵討伐陳恒,沒有得到支持,孔子又向季孫請求出兵,結(jié)果遭到拒絕。
13、駕鶴西歸
魯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門生子路死于衛(wèi)國內(nèi)亂,而且還被剁成肉醬,經(jīng)過這一系列打擊后,孔子知道自己時日不多。
魯哀公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公元前479年4月4日),子貢來見孔子,孔子柱杖依于門前遙遙相望,他責問子貢為何那么晚來見自己,于是嘆息說泰山將要坍塌了,梁柱將要腐朽折斷了,哲人將要如同草木一樣枯萎腐爛了,孔子流下了眼淚,講到天下無道已經(jīng)很久很久了,沒有人肯采納自己的主張,自己的主張不可能實現(xiàn)了,夏朝的人死時在東階殯殮,周朝的人死時在西階殯殮,殷商的人死時在兩個楹柱之間,昨天黃昏夢見自己坐在兩楹之間祭奠,自己的祖先是殷商人啊。
魯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終年七十三歲,葬于魯城北泗水岸邊,不少弟子為之守墓三年,唯獨子貢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魯國人從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為廟堂,孔子受到人們的奉祀。
聲明:本網(wǎng)頁內(nèi)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0731-84117792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