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惡有滿而不覆者哉釋義:哪里有灌滿了而不翻倒的呢?
2、在《荀子?宥坐》篇中,荀子在文章的第一段記敘了孔子師徒關(guān)于“宥坐之器”的對話,表達出他關(guān)于學習、修身等問題的認識。
3、他寫道:孔子觀于魯桓公之廟,有欹器(一種傾斜而不易放平的器物)焉??鬃訂栍谑貜R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笨鬃釉唬骸拔崧勫蹲髡?,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笨鬃宇欀^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則正,滿而覆,虛而欹。孔子喟然而嘆曰:“吁,惡有滿而不覆者哉?”
4、水滿則溢,月圓則缺,這是大自然中常見的現(xiàn)象,從這些自然現(xiàn)象中,先哲們悟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滿招損,謙受益。
5、為此,孔子發(fā)出“惡有滿而不傾覆”的感嘆時,弟子子路請教他有無保持“滿”的狀態(tài)的辦法,孔子借題發(fā)揮,告誡他的學生說:“聰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p>
6、就是說,只有做到智高不顯鋒芒,居功而不自傲,勇武而示怯懦,富有而不夸顯,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才能保持長久而不致衰敗。
聲明:本網(wǎng)頁內(nèi)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0731-84117792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