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級是指地震震源釋放能量的等級,通常用字母M表示。釋放的能量越大,震級數字越大,反之亦然。震級是按照以標準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震級的數值是根據和震中相距100公里處的標準地震儀所記錄的地震波最大振幅值的對數來確定的,采用里氏地震標準。
有的地震可以摧毀高樓大廈,有的卻讓人一點感覺都沒有,直到新聞上報道或地震局發(fā)布消息,才被知曉。同時,在新聞上看到的有關地震的消息,報道里提到的“XX級”地震,這里的“級”指的便是震級。
震級是指地震震源釋放能量的等級,通常用字母M表示。釋放的能量越大,震級數字越大,反之亦然。震級是按照以標準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震級的數值是根據和震中相距100公里處的標準地震儀(放大倍率2800、周期0.8秒、衰減常數約等于1)所記錄的地震波最大振幅值的對數來確定的,采用里氏地震標準。
里氏震級是美國地震學家里克特和古騰堡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即現在通常所說的里氏地震規(guī)模,也是目前國際上普遍采用的震級劃分方法。
里氏震級是根據離震中一定距離所觀測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慮從震源到觀測點的地震波衰減,經過一定的公式計算,得出震源處地震的大小。里氏震級反映的是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的大小,能量按幾何倍數增加:地震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31.6倍;每相差2.0級,能量釋放則大約相差1000倍。震級不同,所釋放的能量大小不同,因此人們的感受也不同。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在不同的地方又會因地勢、震中距、震源深淺等因素表現出不同的強度。
國際上通用的里氏分級表,共有9個等級。小于3級為弱震震級,若震源很淺,人們一般難以察覺;等于或大于3級,小于或等于4.5級為有感地震震級,人們能夠感受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大于4.5級,小于6級為中強震震級,這屬于可造成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等于或大于6級為強震震級;大于等于8級為巨大地震震級。
地震震級的測定并不是不變的,地震震級的測算是根據震源激發(fā)的地震波記錄,而不是災情來決定的。按國際慣例和各國不同的工作程序,包括震級在內的地震基本參數報告,一般有三次,即先初報,再修正,最后得到終極報告。而不同的國家因為距離地震源和接受地震波方位等因素的不同,得到的結果也有可能不一樣。
對于地震的測算,能夠為防震減災活動順利進行做好準備,也能為以后同等級地震發(fā)生時提供相關的數據支撐。從而減少地震帶來的損傷,便于救災活動進行和災后工作重建。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