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法地說,佛制僧眾,夏三月應安居,七月十五日安居會舉行自恣,在此期間,僧眾勇猛精進,修證有得,令佛歡喜,因此七月十五又稱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供養(yǎng)如法僧團,紅包填寫:安居,自恣欣喜,精進勇猛,道業(yè)早...
這個當然可以。你可以供養(yǎng)紅包;逢過年也可以給弟子發(fā)紅包。你能供養(yǎng),是因為你有能力,如果沒有,拿什么供養(yǎng)?作為出家人,都應該用身、口、意供養(yǎng),我是把自己的修行道業(yè)搞上去,是對最大的供養(yǎng)。
供養(yǎng)某某寺法師某某某,祝xxxx,xxxx弟子某某(寫自己法名)和南奉上。佛教名詞。梵語dharma-bhaNaka,巴利語dhamma-kathika。指通曉佛法又能引導眾生修行之人。又作說法師、大法師。廣義之法師,通指佛陀及其弟子;狹義...
可以發(fā),可以作為一個隨緣或者是善款捐獻給他們。
供養(yǎng)三寶,每天都可以。不過佛教主張“四事供養(yǎng)”——醫(yī)藥飲食衣服臥具。因為真正的出家人不儲蓄金錢,所以用金錢紅包供養(yǎng),要慎重,用金錢的話,建議最好時到正規(guī)寺院的功德箱去供養(yǎng)。
感覺有點不靠譜。佛家在乎普渡眾生。而且佛家最看中的是緣份。你描述的說心里話有點騙錢的意思
轉載其實“紅包”是在家信眾對修道之人的供養(yǎng),是非常殊勝的植善培福之道。為了幫助出家人樹立堅固的道心,集中精力做自行化他、弘法利生的事業(yè),佛陀在戒律中嚴格要求出家弟子不從事經營生產,一心辦道,上乞如來之法以滋慧...
當然不好,僧人出家受戒時,其實都有持不捉金錢戒,簡單的意思就是終身不得觸摸錢財,古代的和尚是完全脫產的,一應需要都是靠化緣,無論是衣食住行,都來源于信徒的供養(yǎng),但卻不得收錢財,只能收物品,可是社會畢竟是社會...
出家給在家居士發(fā)紅包不能收,出家人依靠的是供養(yǎng),不能用于在家人。
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后必得安樂!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大集月藏經》往生與否全憑信愿之有無,品位高下在于念佛之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