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晚上老人在位于四明中路上的三江超市購物時,因一件物品在自助收銀機上沒有掃碼,超市工作人員說這是偷盜行為,并要罰2萬元。老人說兜里沒這么多錢,只有3000多元,于是就把這些錢都轉到了這名工作人員的個人賬戶上。超市還讓老人簽了份協(xié)議,說是自愿的。
老人的家人是在老人回家要錢繳納后續(xù)“罰款”時才知道此事,并且大為震驚,一怒之下打電話報了警。
不過,警方介入后,還原了事情的完整經過。超市向警方提供的過往視頻監(jiān)控顯示,這名老人不止一次在自助收銀機支付時有“漏掃”之嫌,并已引起超市工作人員注意。而這一次,超市工作人員在發(fā)現類似情況后直接進行了查詢。在了解事情具體經過后,投訴的老人家人冷靜下來。后來,超市方出具了諒解書,并退回了“罰款”,而他們也不再追究超市此前的高額罰款行為。
“漏掃”與“私刑”是否都構成了犯罪?
關于“漏掃”,律師說法有四: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4條規(guī)定,“盜竊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竊取他人占有的數額較大的財物或多次盜竊的行為”。這一案例中,老人的行為系盜竊行為,但不一定構成犯罪。
2、根據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檢察院《關于確定盜竊罪數額標準的通知》,單次盜竊財物價值達到3000元以上才能構成盜竊罪,而老人的這一竊取行為還沒有達到數額較大的構罪標準。
3、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和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檢察院、浙江省公安廳《關于辦理盜竊刑事案件的若干意見》第1條“多次盜竊是指兩年內實施三次以上盜竊行為,可以構成盜竊罪”。老人的類似行為雖然不止一次,但其竊取對象為食品或生活用品,根據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及刑事謙抑性原則,不一定作為犯罪處理。
4、如果有多次盜竊行為,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9條的規(guī)定,對其進行罰款或行政拘留。
而關于商超“罰款”,律師的說法如下:
如果超市工作人員攔下老人并處以罰款系職務行為,該行為違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16條的規(guī)定,只有行政機關才擁有行政處罰權,且限制人身自由的行為只能由法定機關行使。而超市系商事主體,其與顧客之間形成的是經營者與消費者的關系,不具有行政處罰權。即使超市曾在店內張貼相關“處罰規(guī)則”,也是無效的。
如果超市工作人員的罰款決定是其個人意志,且將3000多元款項全部轉入其個人賬戶,則可能構成敲詐勒索罪。工作人員知道盜竊事實后,以向司法機關告發(fā)進行脅迫勒索財物,老人基于恐懼心理處分財產,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74條敲詐勒索罪的構成要件。但案件事實最終以司法機關查實為準。
自助收銀,是對消費者的一種信任。面對這種信任,更多網友認為,需要我們每一個人自律。有帖文說得好,切莫忘了“伸手必被捉”的古訓,貪小便宜而丟了自己的臉,實在是得不償失,而且最后還難逃法律的制裁。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0731-84117792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