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時長:00:00更新時間:2022-04-03 06:20:08
1、《詩經(jīng)》的“六義”即“風”、“雅”、“頌”、“賦”、“比”、“興”。這些名稱在先秦時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吨芏Y·春官》:“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 ,曰頌。”《毛詩序》明確提出“六義”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對于“六義”的解釋歷來眾說紛紜。在唐以前,并沒有把“風”、“雅”、“頌”作為《詩經(jīng)》的三種體裁,“賦”、“比”、“興”作為《詩經(jīng)》的三種表現(xiàn)方法。如《毛詩序》解釋“風”就說:“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就是既把“風”作為詩體同時也作為詩法,是體、法并用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劉勰在解釋“比”、“興”時也是把二者即作為表現(xiàn)方法又作為詩體,如說“比體云構”,“毛詩述傳,獨標興體”,“起情故興體以立”。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