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
2、歐陽修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3、歐陽修是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北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他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曾積極參與范仲淹所領導的慶歷新政政治改革。文學方面,歐陽脩成就斐然,是唐代韓愈、柳宗元所倡導之古文運動的繼承者及推動者,為古文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4、宋代中期以前的辭賦,只是應試的官樣文章,以四六為句式,以繁縟工整為風格。歐陽修為辭賦開辟新道路,其作品著重氣韻,吟詠性情,擺脫過往格律的羈絆,并不炫耀富麗寄巧的辭句;名作《秋聲賦》文辭精煉,與蘇軾《赤壁賦》同樣流傳久遠,家喻戶曉,辭賦自此放寬排偶對仗的約束,夾用散文句式,形成文賦的新體裁。
5、歐陽修編纂《新唐書》及《新五代史》,二書都列為正史,并創(chuàng)立新體例。嘉祐四年(1059年),他任史館修撰,主張史館應該獨立,不受君主支配,毋須避諱。目錄學方面,他參與編著《崇文總目》。此外,他和蘇洵并以修家譜著名,一直到20世紀前期,中國人家譜格式所采范本,非歐即蘇,別無他法。這是歐陽修對社會史的一大貢獻。
6、歐陽修詩歌今存古詩359首,近體詩470首,詩風平和寧靜,平易流暢,題材廣泛,以文為詩,手法新穎,使詩風變?yōu)槠揭浊逍?,為宋詩奠下基礎。歐陽修嘗試“以文為詩”,在詩歌格律下像散文那樣暢所欲言,為王安石、蘇軾等人奠定了基礎。
7、歐陽修文學上最重要的貢獻,是倡導和發(fā)展古文,承前啟后,一手領導宋代古文運動。在理論上,歐陽修跟韓愈一樣,認為“道”重于“文”,影響宋代文學理論。他成功改革唐末五代以來內容空洞、風格浮艷艱澀的文風,改換風俗,確立重道重文的觀念。
聲明:本網(wǎng)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