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憶荊州醉司馬,謫官樽酒定常開。解釋:想你想得好苦啊,荊州的醉司馬!你貶官以來定會經(jīng)常以酒澆愁。詩詞名稱:《所思》。本名:杜甫。別稱: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遺、杜草堂、老杜、詩圣。字號: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所處時代:唐代。民族族群:漢族。出生地: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出生時間:先天元年(712年)。去世時間:大歷五年(770年)冬。主要作品:《春望》《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江南逢李龜年》《恨別》《古柏行》等。主要成就: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xué)作家,唐詩思想藝術(shù)的集大成者。
我們?yōu)槟鷱囊韵聨讉€方面提供“苦憶荊州醉司馬”的詳細介紹:
一、《所思》的全文 點此查看《所思》的詳細內(nèi)容
苦憶荊州醉司馬,謫官樽酒定常開。
九江日落醒何處,一柱觀頭眠幾回。
可憐懷抱向人盡,欲問平安無使來。
故憑錦水將雙淚,好過瞿塘滟滪堆。
二、賞析
全詩全用虛寫,通過虛擬的情景來展示崔漪在貶謫生活中的落拓不偶,愁苦孤寂,從而表達了詩人對這位朋友的思念和關(guān)切。 首句點題:“苦憶荊州醉司馬”。既是說“苦憶”,則就決非一般的思念。志同道合、交誼深厚的朋友,總希望能經(jīng)常見面,如果客觀條件不允許,那也希望能經(jīng)常通信以慰離懷;假如山長水遠,天各一方,連通信都不可能,那就只有在心中默默地反復(fù)地思念,即所謂“苦憶”了。作者這時大約正聽到崔漪由吏部貶謫為荊州司馬的消息,所以稱“荊州醉司馬”。“司馬”而說“醉”,可見這位崔漪平時是極愛喝酒的。第二句,“謫官樽酒定常開”,是對上句內(nèi)容的進一步補充?!爸喒佟迸c“荊州司馬”相應(yīng),“樽酒”和“醉”相應(yīng)。 “醉”而因“謫官”,可見他的飲酒是有其難言的苦衷的。在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中,由于社會制度的根本缺陷,許多賢能之士常常是壯志難酬,遭遇坎坷,在這種情況下,借酒澆愁便成了他們排遣懷才不遇的優(yōu)憤和抒發(fā)對現(xiàn)實不滿的一種方式?!俺榈稊嗨?,舉杯消愁愁更愁”,這是借酒澆愁的名句。這種對統(tǒng)治階級表示不滿轉(zhuǎn)而向“醉鄉(xiāng)”中逃避的態(tài)度,雖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這種消極的態(tài)度,又顯示了它的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崔漪的所謂“醉”,正是這樣一種情況?!岸ǔi_”當(dāng)然是詩人的想象之詞。不寫自己對友人遭貶謫深表同情,而只寫想象中友人在貶謫后借酒澆愁的情景,這就獲得了意在言外的效果。 “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不盡,斯為妙諦”(梁廷楠《曲話》),通過這兩句,可以體會到詩人對友人思念的厚重,而且感到他對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頷聯(lián)緊承第二句,描寫崔漪“樽酒”常開的醉態(tài):“九江日落醒何處,一定觀頭眠幾回”?!熬沤?,“一定觀”,都是切“荊州”,崔漪的所在地?!靶押翁帯保懊邘谆亍?,都是寫其沉醉的狀態(tài),語言都極形象生動,它和作者《飲中八仙歌》寫李白酒后狂放的形象:“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可謂異曲同工。其實,崔漪之所以沉醉于酒,向“醉鄉(xiāng)”中逃遁,正是對統(tǒng)治階級壓抑人才的不滿與反抗,是他心情苦悶和激憤的表現(xiàn)。這兩句筆致灑脫,情態(tài)逼真,宋朝大詞人柳永也許從這里受到啟發(fā),寫出了“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這樣兩句千古傳誦的名句來。當(dāng)然,柳詞是借凄清寂靜的氣氛,來渲染主人公的孤零之感,和此篇的主旨不盡相同,但卻可借助這種情況,來進一步挖掘此篇這兩句詩所蘊藏的感情和意境。 “可憐懷抱向人盡,欲何平安無使來?!鳖i聯(lián)由虛到實,直接點出“苦憶”的因由。關(guān)于前一句,過去有不同的理解。如楊倫認為這一句是就崔漪說的,意思是說崔漪以前曾向詩人盡情地傾訴過他的懷抱,他說:“此‘人’字,當(dāng)即指自家(指詩人)?!蓖跛脢]則認為這一句是就詩人說的,“因憶之苦,故終逢人便抒懷寄訊,終不得達,故‘可憐’。”王嗣奭的理解當(dāng)然是有毛病的,因為下句已明明點出“欲向平安”,如果上句“抒懷寄訊”,下句又“欲問平安”,這樣一來,上下兩句意思就完全相同了。而上下兩句意思重復(fù)乃是唐人律詩的大忌,杜甫當(dāng)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楊倫的說法也不是沒有可議之處。他指出這一句是指崔漪,這是正確的,但說“向人盡”就是“向我盡”,就缺乏有力的根據(jù)了。這兩句實際是“彼此互言”,上句是說崔漪性格豪放,壯懷大志,雖向人傾訴無遺,但卻無人理解,無人同情,所以說“可憐”;下句說自己雖然十分理解他,關(guān)心他,但山長水闊卻又無信使往來。兩句之中真有無限凄涼,無限同情。全詩至此由豪放而轉(zhuǎn)為凄側(cè),從而為下聯(lián)苦憶淚零、欲借江水以通情思埋下伏筆。 “故憑錦水將雙淚,好過瞿塘滟滪堆。”尾聯(lián)直接抒發(fā)強烈的感情。人隔兩地,信使不通,傷懷念遠,只有靠錦江的流水帶著自己相思的雙淚,滾滾滔滔,經(jīng)過瞿塘峽口,一直流到荊州去。這兩句化景物為情思。將一種無可奈何的思念之情表達得十分具體形象。楊倫說:“二句即太白詩:‘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之意?!边@是很對的?!翱鄳洝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惟有托之流水。通過詩人的豐富想象,本來無知無情的錦江之水,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同情自己的知心人,它愿意繞過艱險的滟滪堆,將自己的相思淚,送往遙遠的荊州,帶給那位不幸遭貶的朋友,這是非常感人的藝術(shù)形象。 這首詩在寫作上的特點和《月夜》相同,都是用虛擬的辦法來抒寫相思之情。開頭“苦憶”二字,即通貫全篇,從第二句開始,轉(zhuǎn)入對崔漪貶謫后醉酒情態(tài)的描寫,完全出于想象。本是虛寫,卻用“九江日落醒何處,一定觀頭眠幾回”這樣的具體細節(jié)來表達自己的懷念之情,仿佛實有其事??鄳洔I零,本是實情,卻又設(shè)想錦江之水能將相思之淚殷勤送去,則又化實為虛,顯得十分空靈。這種虛擬的手法,為古代詩人所習(xí)用。例如王維的名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即是一例。但是把《所思》和《月夜》相比較,由于所懷對象和詩人當(dāng)時所處環(huán)境的不同,因而兩首詩所描寫的側(cè)重點和表現(xiàn)角度也就不完全相同。詩人寫《所思》的時候,正羈旅在西南,天涯漂泊,情懷本已落寞,念及往日友好的政治遭遇,心情自然更加難堪了。詩的主要篇幅是通過想象正面描寫“醉司馬”崔漪的種種醉態(tài),曲折地揭露當(dāng)時政治的黑暗與腐朽,表達詩人對醉司馬的深切同情。全詩八句一氣呼成,結(jié)尾兩句更是悠揚跌宕,一唱三嘆,將自己對好友的一片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詩的筆調(diào)雖詼諧調(diào)侃,實際上感情卻極憤激沉郁,這種悲戚的感情,由于是用詼諧與曠達的筆調(diào)來描寫的,因而使人更覺沉重深刻。全詩的風(fēng)格蒼涼感慨,委婉沉郁,這是由于詩人所懷對象乃是一位遭遇坎坷的友人。如果將《所思》和《月夜》兩相對讀,不但可以從中學(xué)習(xí)詩人表達感情的不同藝術(shù)技巧,而且可以借此了解杜詩的多樣風(fēng)格。
三、注解
苦憶:指苦苦的思念。
荊州:唐代州名,治所在荊州(今湖北江凌縣)。
司馬:指作者友人崔漪。
謫官:這里指崔漪由吏部貶荊州司馬的事情。
樽:酒杯。
定:表示是料想中的事情。
九江:即荊州。
一柱觀:觀名,在荊州。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鎮(zhèn)守江陵的時候所建造的。
錦水:錦江,杜甫創(chuàng)作此詩時的居住地。
將:攜帶。
瞿塘:即瞿塘峽,長江三峽之一,西起四川奉節(jié)縣白帝城,東至巫山縣大寧河口。
滟滪堆:在瞿塘峽口,到荊州的必經(jīng)之地,最為險要。
四、譯文
苦憶荊州醉司馬,謫官樽酒定常開。
想你想得好苦啊,荊州的醉司馬!你貶官以來定會經(jīng)常以酒澆愁。
九江日落醒何處,一柱觀頭眠幾回。
九江的太陽沉落之后,你在哪家酒店醒過來?一枉觀是你常去之處,在那里你曾悶低低地睡過多少回?
可憐懷抱向人盡,欲問平安無使來。
可憐你把心事向人說盡,卻無人理解;我總想打聽你的消息,卻無信使往來。
故憑錦水將雙淚,好過瞿塘滟滪堆。
因此只好拜托錦水?dāng)y帶我的兩行淚,一路慎重東行順利通過滟滪堆。
五、杜甫其他詩詞
《八陣圖》、《望岳》、《春望》、《春夜喜雨》、《絕句》。相同朝代的詩歌
《三姑石》、《暖翠》、《贈別徐侃》、《幽恨詩》、《題賈島墓》、《天臺禪院聯(lián)句》、《長恨歌》、《憶江南》、《錢塘湖春行》、《暮江吟》。
聲明:本網(wǎng)頁內(nèi)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