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內容:(1)青年建筑工人李三輩出身貧苦,解放前他家有三輩人離鄉(xiāng)要飯,所以為他起名為三輩。解放后,他決心努力工作,希望能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貢獻。但由于他文化程度較低,工作中常常感到力不從心。為提高文化,李三輩積極參加夜校學習,學習十分刻苦。
(2)工地技術員秦淑貞是個大學畢業(yè)生,兼夜校教員。開始她看不慣三輩這個“笨拙”而又倔強的學生。一次,秦老師在課堂上讓三輩到黑板前做題,三輩做不出來,小胖子偷偷地給三輩遞條,被秦老師發(fā)現便對三輩產生了誤解。再加上技術員韓國梁對工人存有偏見,說“工人學文化就那么回事,左耳進,右耳出”。從而,加深了秦老師對工人學習的不信任。
(3)當她看到三輩為算一道題而茶飯不思時,很受感動。尤其,她聽了三輩講述了他過去的苦難經歷,深受教育,下決心一定要幫助工人們學好文化。三年后,李三輩的文化程度有了顯著的提高,他刻苦學習毛主席著作,用毛主席思想指導實踐,在生產上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一次,李三輩所在的建筑隊承擔廠房主結構立柱任務。
(4)任務要求月底完成,為趕時間李三輩動腦筋想出一個速度快、質量好的辦法。他改革木工技術中一項比較落后的工作方法“放大樣”,這是李三輩多年的愿望。為了實現愿望,三輩刻苦研究,反復試驗,由于他忽視了向老工人學習技術經驗,試驗失敗了。而他在試驗中,不慎從建筑架上摔落下來,身受重傷。事后,李三輩在事故檢查會上,主動承擔責任,檢查自己違反安全規(guī)程的錯誤。高師傅、秦淑貞也都作了自我批評,只有韓國梁對李三輩惡意攻擊,認為他不尊重老師傅,個人英雄主義。秦淑貞擔心李三輩承受不了韓國梁等人過激的批評,會后勸三輩不要介意。李三輩對此非常坦然,他感到,搞技術革新碰點釘子是難免的。
(5)1960年秋,李三輩被調往北方化肥廠建筑工地后,一面在建筑工地進修,一面積極鉆研改革“放大樣”。在工期十分緊迫的情況下,他提出了自己的革新建議,當即遭到韓國梁等人的反對,認為“放大樣”是祖宗傳下來的做法,從來沒人提出過疑問。后來,李三輩在陳書記的支持下,成功地創(chuàng)造出了計算表,代替了傳統(tǒng)的“放大樣”,并受到專家們的認可和贊許。經過六年的學習和工作,李三輩與秦淑貞逐步加深了解和感情,真誠相愛了。
2、《青年魯班》是一部拍攝于1964年黑白電影,導演為史大千。 影片以樸實無華的手法。表現了一個文化水平不高、但熱愛自己工作的青年工人在技術革新中的成長過程。強調了他刻苦提高文化水平,頂壓力攻難關的頑強精神。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