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計算機的電子器件組成是大規(guī)模和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
1967年和1977年分別出現了大規(guī)模和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由大規(guī)模和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組裝成的計算機,被稱為第四代電子計算機。美國ILLIAC-IV計算機,是第一臺全面使用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作為邏輯元件和存儲器的計算機,它標志著計算機的發(fā)展已到了第四代。1975年,美國阿姆爾公司研制成470V/6型計算機,隨后日本富士通公司生產出M-190機,是比較有代表性的第四代計算機。英國曼徹斯特大學1968年開始研制第四代機。1974年研制成功ICL2900計算機,1976年研制成功DAP系列機。1973年,德國西門子公司、法國國際信息公司與荷蘭飛利浦公司聯合成立了統一數據公司。共同研制出Unidata7710系列機。
第四代電子計算機以大規(guī)模、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作為基本電子元件。第四代計算機是指從1970年以后采用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LSI)和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VLSI)為主要電子器件制成的計算機。例如80386微處理器,在面積約為10mm X l0mm的單個芯片上,可以集成大約32萬個晶體管。第四代計算機的另一個重要分支是以大規(guī)模、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為基礎發(fā)展起來的微處理器和微型計算機。最早的個人計算機之一是美國蘋果(Apple)公司的AppleⅡ型計算機,于1977年開始在市場上出售。繼之出現了TRS-80(Radio Shack公司)和PET-2001(Commodore公司)。從此以后,各種個人計算機如雨后春筍一般紛紛出現。當時的個人計算機一般以8位或16位的微處理器芯片為基礎,存儲容量為64KB以上,具有鍵盤、顯示器等輸入輸出設備,并可配置小型打印機、軟盤、盒式磁盤等外圍設備,且可以使用各種高級語言自編程序。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