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發(fā)垂髫的黃發(fā)指老年人頭發(fā)由白轉黃,泛指非常長壽的老年人。出自周代-無名氏《詩經(jīng)-魯頌-閟宮》。垂髫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古時兒童不束發(fā),頭發(fā)下垂,因以“垂髫”指兒童。語出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2、古人的年齡稱謂來源不一,大多根據(jù)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還有依據(jù)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另外,常說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則來自于《論語-為政篇》的記載: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我國還有干支紀年的傳統(tǒng),六十年為一輪,故又有六十歲為花甲之年的說法。杜甫有詩句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別稱。
聲明:本網(wǎng)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