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guān)鍵字專題1關(guān)鍵字專題50關(guān)鍵字專題500關(guān)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guān)鍵字專題關(guān)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習俗

來源:懂視網(wǎng) 責編:小OO 時間:2022-04-03 00:14:45
文檔

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習俗

1、由來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棕子。2、習俗
推薦度:
導讀1、由來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棕子。2、習俗

1、由來

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習俗

(1)賽龍舟

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

(2)端午食粽

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3)佩香囊

端午節(jié)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qū)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nèi)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jié)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4)懸艾葉菖蒲

在端午節(jié),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nèi)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huán)、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qū)瘴。

(5)懸鐘馗像

鐘馗捉鬼,是端午節(jié)習俗。在江淮地區(qū),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zhèn)宅驅(qū)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fā),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鐘馗,即武舉不第,愿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瘧疾痊愈,于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鐘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qū)邪魔。

(6)拴五色絲線

應(yīng)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xù)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jié)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里。據(jù)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里,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7)游百病

“游百病”即在端午這天穿著干凈、整潔的衣服,到山上、樹林間、河水旁游走,其目的是讓身上的疾病都拋在野外。所以清晨可攜同家人一起到郊外游走,不單能助你疾病消除,一家其樂融融的感覺也實感愜意。

(8)飲雄黃酒

傳說屈原死后,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從此,飲雄黃酒便成了端午節(jié)習俗。

(9)沐蘭湯

無論男女老少都可以在端午這天,用菊科的佩蘭煎水沐浴,可治皮膚病、驅(qū)除邪氣。人們也選擇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或是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效果也一樣。

(10)帶葫蘆

葫蘆有“福祿”之意,還有收集福氣的作用。葫蘆本為藤本植物,藤蔓綿延則寓意萬代綿長。加上葫蘆的形狀與太極陰陽極為貼近,在風水上也有化煞之用。所以在端午節(jié)民間許多人則習慣將葫蘆帶在身上,不但能辟邪驅(qū)瘟,還能給自己帶來好運。

聲明:本網(wǎng)頁內(nèi)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習俗

1、由來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棕子。2、習俗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